對小寶貝而言, 聽, 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 各種聲音隨著他的成長也開始變得不再一樣。 由近及遠, 由模糊到清晰, 要想瞭解一個完整的世界, 他還需要一段時日。
聽, 聲從何處來
雖說子宮中的日子也並不安靜, 但與外界相比, 卻平靜許多。 因此, 初來世界的新生寶貝對充斥在自己周圍的說話聲、門響聲等都極為不適應。 沒有了媽媽腹壁的過濾, 一切聲音都能直接沖入耳朵, 令他心煩不已。 可是, 等到晚上, 那連掉根針都能聽到的靜謐, 同樣讓他感覺怪異。 媽媽肚子裡那曾經時時傳來的心跳聲、脈動聲、呼吸聲再也聽不到了。
Advertisiment
如此說來, 寶貝對聲音很敏感了?其實也不是!對這個剛剛來到塵世間的寶貝而言, 聽到是一回事, 聽清則又是另一回事。
雖然他的小耳根子在出生前從未清靜過, 可也並不代表他一出生就是個“順風耳”。
Advertisiment
如果閑來無事, 想測測寶貝對聲音的反應是否真的是“先左右, 後上下”的話, 那麼你就可以對寶貝做個小小的聽覺定向測試。
Advertisiment
用小搖鈴在距寶貝右耳10~15釐米的地方輕輕搖動, 就會發現寶貝像個聲訊雷達一般, 先警覺地豎起小耳朵, 然後轉動一下眼睛, 接著再轉過頭朝向聲源方向。 有時他還會用那還不太靈光的小眼睛去找一找小搖鈴, 好像在想:是這個東西在發出好聽的聲音嗎?如果將寶貝的頭擺正後, 在其左耳旁再次輕搖小搖鈴, 他的頭和眼又會準確無誤地轉向左方, 別小看寶貝的這個先聽後轉頭尋找的系列動作, 這充分說明眼睛和耳朵兩種感受器內部已由神經系統連接在了一起, 這種連接可以讓新生的寶貝盡可能完整地感受外來的刺激, 更好地適應環境。 而且, 從另一個角度講, 這也是智力活動的一個大進步。
Advertisiment
還有哦, 在遊戲時得記住, 搖鈴的聲音要稍微長一些, 因為新生寶貝的那一對聽覺機器運作起來還比較緩慢, 對聲音的處理過程基本屬於慢動作。 因此, 如果想和寶貝玩, 就請多搖幾下, 即使胳膊酸了也要堅持一下。 這個“尋聲覓物”的小遊戲, 寶貝可以耐心地玩很久。 等到他感到厭煩時, 頭不但不會轉向聲源, 還會轉向相反方向, 甚至用哭來表示拒絕這個沒完沒了的遊戲。
科學真相
脊椎動物很早就進化出了確認聲源方位的能力, 顯然是因為這是求生存的重要條件(可以察覺掠食者的動靜)。 對人類嬰兒而言, 則是為了便於找到照顧者, 並且聽清楚照顧者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