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幼稚教育必須時常注意, 家長經驗尚淺, 遇到不懂的應樂於諮詢專家, 使幼兒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Q:孩子6歲半了, 還要跟父母睡一張床怎麼辦呢?我幾次把孩子送到單獨的房間, 孩子就很難過, 我就不忍心。 另外, 我先生因為工作忙, 很少見到孩子, 所以他希望晚上和孩子在一起睡來增加相處機會, 也不支持我讓孩子單獨睡。
答:6歲半的孩子應該讓他單獨睡, 這樣對孩子獨立性格的養成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你們的婚姻生活。 你先生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機會, 心情可以理解,
Advertisiment
但也要現實, 父子兩個都在睡覺, 雙方如何交流呢?我們鼓勵父親有更多的親子時間, 但是親子時間是指正面積極有效的時間, 而不是指同在一間房裡或一張床上卻沒有交流的時間。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很多有經驗的父母都成功地培養了孩子獨立睡覺的習慣, 他們的經驗可以總結如下:
1、越早越主動, 有的父母在孩子過六個月後就可以讓他單獨睡。
2、如果孩子有了依戀習慣, 不願意單獨睡, 父母需要表現出更多的接納與愛。 提前讓孩子有安全感, 讓孩子不致產生被拋棄感。
3、語氣柔和地告訴孩子他需要單獨睡覺, 和他商量他想聽點什麼故事?注意不要商量是否要單獨睡。
4、在準備讓孩子單獨睡得那天, 通過積極運動來消耗孩子的精力。
Advertisiment

5、晚上儘量在孩子清醒時讓他去睡, 不要讓孩子在你的床上睡著後, 再抱過去。
6、孩子如果哭著拒絕去自己床上, 即時你覺得很累, 請控制自己的情緒, 要充滿愛意抱著他去自己的床上睡, 並為他唱唱歌或講個故事。 如果孩子哭得很厲害, 可以抱抱他, 再放回去。
7、如果孩子個性特別倔強, 你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預備, 不要急於求成。
Q:我的孩子今年9歲了, 恨有禮貌, 很有孝心, 學習習慣也可以。 可就是有件事讓我特別頭疼:他多次悄悄從我包裡拿錢。 因為這個事我從道理上也給他講了, 打也打他了, 還讓他給我寫了檢討書。 可今天他又犯了。 我每週也給他一定的零花錢的, 雖然不多, 但我想已經夠了, 可他卻屢次犯錯。
Advertisiment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答:我注意到你沒有說孩子“偷”, 而是說他“悄悄拿”。 你沒有立即對孩子進行道德評判, 這是一個智慧的做法。 當孩子出現未經允許拿錢的情形, 父母們往往會過於緊張, 頭腦中立即冒出: 小時偷針, 大時偷金, 現在不嚴厲管教, 將來就要翻天了。 於是先是苦口婆心說教, 不行再巴掌或棍棒齊下。 這種做法即或有效, 也嚴重傷害了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更嚴重的是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智慧的父母碰到這種情形, 會首先讓自己保持冷靜, 需要對孩子有一個接納的心, 接納孩子不是因為他是個好孩子, 而是因為他這個人本身, 包括接納他的局限和缺點。
Advertisiment
孩子越有缺點, 越需要我們父母更多去愛他, 瞭解他, 並幫助他突破局限。
孩子常常沒有意識到拿父母的錢是偷竊的行為, 所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發展出界限意識。 確立在金錢上的界限意識, 就是幫助孩子區分什麼是你的錢, 什麼是父母的錢, 這個界限意識越早樹立越好。
孩子獲得錢的途徑是:你可以通過給零花錢的方式給他, 也可以通過他的家務勞動獲得。 告訴說這是他自己的錢, 他有權利支配。 你可以在他花錢的時候幫助他如何理財和做聰明的選擇, 這是另外一個大的問題, 更多的做法請參考我們2007年2月份的雜誌, 裡面有一篇如何教育孩子理財的文章。
確定界限意識後, 請和孩子商量他每個星期需要多少零花錢,
Advertisiment
確定數量。 並和孩子設立規則, 如果孩子錢不夠了, 他可以來向父母求助, 父母會根據他的理由決定是否支持, 如果私自拿了, 就要扣減下周的零花錢或其他會導致孩子痛苦的後果。 當孩子承認錯誤後, 請完全饒恕孩子, 並獎勵孩子的勇於認錯的行為。
如果孩子行為出現反復, 父母需要很大的耐心來接納和反復糾正。 愛和管教雙管齊下, 你的孩子的行為一定能改變。
Q:我孩子的老師是一個很強調權威的人, 他不允許學生有任何一點的挑戰。 有一次, 我孩子犯了錯誤, 他批評我的孩子, 後來看我孩子的態度不好, 他就罰站, 並且讓他站在垃圾桶中。 我的孩子感到很受傷害, 我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答:有些家長和老師認為要管住孩子, 關鍵是要讓孩子怕你。所以,當孩子有任何一點不恭敬的表現,立即強力壓制,這種教育理念是不正確的。任何一個育人者,要明白的一個教育原則是:我們都是受託人,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孩子發展成長為一個社會的合格公民。所以,我們不是要讓孩子怕自己,而是要讓孩子學習尊重規則和敬畏真理。
當眾讓孩子站在垃圾桶中,意思是說孩子就是垃圾,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做法。這種羞辱孩子的行為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家長,需要就此事和老師溝通。家長需要保持平靜的情緒,幫助老師瞭解這種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傷害。如果老師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他可以單獨向孩子表示歉意。相對一個死不認錯的人來說,一個願意謙卑向學生道歉的老師一點都不會有損形象。
如果老師不願意改變,鼓勵家長可以向校長反映,你這樣做可以防止更多的孩子被羞辱傷害。
Q:孩子在幼稚園老被人欺負。而我教他愛小朋友,要做到忍讓,同時也反映給老師,可是欺負人的同學仍不改正,我的孩子還是老被欺負。請問我可以讓孩子還擊嗎?
答:我們在教導孩子愛小朋友的同時,還要教孩子學習公義。當孩子被持續欺負的時候,我們要教導孩子分辨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所以孩子可以報告老師,如果老師不在場,可以還擊。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很多的事例證明,當孩子一味躲避另一方的時候,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正常;但是當被欺負的孩子還擊後,他們反而容易建立起一個互相尊重和友好的關係。
Q:如果孩子不積極參與或不參加課堂活動,該怎麼辦?
1.瞭解孩子的行為風格。希望您有機會學習DISC行為風格分析,在我們雜誌裡每期都有相關內容。
2.孩子不積極參與有不同的情形,一種是普遍不活躍,一種是部分學生不活躍。針對前種,老師需要下功夫提高授課的生動性,針對後面的情形,需要瞭解有一些孩子是天生內向,不容易合群。
3.一般來說,C精確型和S穩健型孩子都傾向于在課堂上不夠活躍,這是他們的行為風格,但不代表他們在課堂上不專心。
4.所以老師要更好地接納這樣的孩子,而不是錯誤理解孩子不積極,不認真。在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再鼓勵孩子修正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積極一些。
Q:我們愛孩子是否意味著:任何時候,只要孩子有需要,我們都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嗎?
答: 不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是說我們要為孩子犧牲掉自己的生活。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本質含義是,你愛孩子本身超過愛孩子外在擁有的外貌和行為表現。我們鼓勵父母和孩子建立一個有界限的生活,比如當夫妻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其中的一方陪她玩,你需要說“不”,説明孩子意識到你們之間的界限。沒有界限的生活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Q: 我的兒子現在1歲零4個月,我發現他能聽懂我們的話。但他卻常常不聽話,我該如何管教他呢?
答: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愛;照顧他,陪他玩,逗他開心是父母的主要工作。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邏輯法則對3歲以內的孩子不適用,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起語言上的邏輯思維。比如孩子要用手去摸電源插座,你用清楚地告訴他不要摸,當他還是去摸得時候,你只需把他抱開,如果孩子哭,請接納他的情緒,但不要被孩子的哭聲控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Q:我的女兒今年13歲,每個週末我千方百計地讓她和父母一起出去玩,她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我該如何與她溝通呢?
答:請理解你女兒的行為,她正在步入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她需要表現獨立,尋求新的自我形象和價值。所以她回避父母,不意味著她不喜歡父母,而是她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這個時候的父母要適應孩子的變化,並意識到孩子要經歷人生中的最危險的時期,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要有藝術,距離感要掌握好,總的原則是給孩子空間讓她成長,但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你總是無條件地支持她。
少教導,多用同理心式的傾聽是父母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家長應與專家連成一線多關注孩子的變化,針對孩子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家長應多聽取專家的意見,不要只根據個人想法去教育孩子,多方面攝取意見對幼稚教育有比較大的好處。
(兼職編輯:布倩茹) 關鍵是要讓孩子怕你。所以,當孩子有任何一點不恭敬的表現,立即強力壓制,這種教育理念是不正確的。任何一個育人者,要明白的一個教育原則是:我們都是受託人,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孩子發展成長為一個社會的合格公民。所以,我們不是要讓孩子怕自己,而是要讓孩子學習尊重規則和敬畏真理。
當眾讓孩子站在垃圾桶中,意思是說孩子就是垃圾,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做法。這種羞辱孩子的行為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家長,需要就此事和老師溝通。家長需要保持平靜的情緒,幫助老師瞭解這種行為給學生帶來的傷害。如果老師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他可以單獨向孩子表示歉意。相對一個死不認錯的人來說,一個願意謙卑向學生道歉的老師一點都不會有損形象。
如果老師不願意改變,鼓勵家長可以向校長反映,你這樣做可以防止更多的孩子被羞辱傷害。
Q:孩子在幼稚園老被人欺負。而我教他愛小朋友,要做到忍讓,同時也反映給老師,可是欺負人的同學仍不改正,我的孩子還是老被欺負。請問我可以讓孩子還擊嗎?
答:我們在教導孩子愛小朋友的同時,還要教孩子學習公義。當孩子被持續欺負的時候,我們要教導孩子分辨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所以孩子可以報告老師,如果老師不在場,可以還擊。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很多的事例證明,當孩子一味躲避另一方的時候,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正常;但是當被欺負的孩子還擊後,他們反而容易建立起一個互相尊重和友好的關係。
Q:如果孩子不積極參與或不參加課堂活動,該怎麼辦?
1.瞭解孩子的行為風格。希望您有機會學習DISC行為風格分析,在我們雜誌裡每期都有相關內容。
2.孩子不積極參與有不同的情形,一種是普遍不活躍,一種是部分學生不活躍。針對前種,老師需要下功夫提高授課的生動性,針對後面的情形,需要瞭解有一些孩子是天生內向,不容易合群。
3.一般來說,C精確型和S穩健型孩子都傾向于在課堂上不夠活躍,這是他們的行為風格,但不代表他們在課堂上不專心。
4.所以老師要更好地接納這樣的孩子,而不是錯誤理解孩子不積極,不認真。在接納孩子的基礎上,再鼓勵孩子修正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積極一些。
Q:我們愛孩子是否意味著:任何時候,只要孩子有需要,我們都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嗎?
答: 不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是說我們要為孩子犧牲掉自己的生活。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本質含義是,你愛孩子本身超過愛孩子外在擁有的外貌和行為表現。我們鼓勵父母和孩子建立一個有界限的生活,比如當夫妻在一起交流的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其中的一方陪她玩,你需要說“不”,説明孩子意識到你們之間的界限。沒有界限的生活會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Q: 我的兒子現在1歲零4個月,我發現他能聽懂我們的話。但他卻常常不聽話,我該如何管教他呢?
答:這個時候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愛;照顧他,陪他玩,逗他開心是父母的主要工作。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邏輯法則對3歲以內的孩子不適用,因為孩子還沒有建立起語言上的邏輯思維。比如孩子要用手去摸電源插座,你用清楚地告訴他不要摸,當他還是去摸得時候,你只需把他抱開,如果孩子哭,請接納他的情緒,但不要被孩子的哭聲控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
Q:我的女兒今年13歲,每個週末我千方百計地讓她和父母一起出去玩,她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我該如何與她溝通呢?
答:請理解你女兒的行為,她正在步入青春期,在這個階段她需要表現獨立,尋求新的自我形象和價值。所以她回避父母,不意味著她不喜歡父母,而是她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這個時候的父母要適應孩子的變化,並意識到孩子要經歷人生中的最危險的時期,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這種關注要有藝術,距離感要掌握好,總的原則是給孩子空間讓她成長,但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你總是無條件地支持她。
少教導,多用同理心式的傾聽是父母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關於幼稚教育的10個常見問答
家長應與專家連成一線多關注孩子的變化,針對孩子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家長應多聽取專家的意見,不要只根據個人想法去教育孩子,多方面攝取意見對幼稚教育有比較大的好處。
(兼職編輯:布倩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