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成人拿出一點點時間仔細觀察一下孩子, 馬上就會清楚如何處理孩子的整潔問題。 ”德國著名作家彼得·漢德克的家曾被年幼的女兒搞得雜亂無章, 他為此感到困惑。 不過, 他後來選擇了妥協, 在一本書裡他這樣寫道:如何處理呢?那就是放棄成人對整潔的標準, 讓自己的屋子變成兒童大樂園。 漢德克妥協的原因是, 他看到“一片狼藉”的背後隱藏著一片最和諧的氣氛。 後來, 他戲稱自己對孩子發火是“無效管理”。
到底何謂整潔
在孩子的眼裡, 收拾整理就是把亂扔的東西按部就班地擺整齊, 這樣大人就會喜笑顏開。
Advertisiment
在美國, 有人在近20年的觀察中發現, 成年人是以犧牲孩子的利益擴大了自己的空間。 首先是在家庭中, 以前的地下室一直是孩子的王國, 父親只是偶爾來這裡展現一下他的業餘愛好。 而現在, 地下室已經完全被父母佔據了, 地下室變成了父母的工作室。 其次, 外面原本屬於孩子遊戲的區域, 現在或被改成競走小路或是露天購物中心, 孩子失去了出入的自由。
在亞洲國家, 對一個孩子的評價首先是看他的學習成績是否優良。 即使是再狹窄的居室也要設法騰出一塊讓孩子學習的地方:臺北市有86%的14歲孩子在家裡有一張自己的書桌,
Advertisiment
德國過分追求整潔
如果拉開一定的距離來看德國, 我們就會發現, 德國人是一個過分追求整潔的民族, 很難容忍物品出現老化的跡象。 如果對留有老化跡象的東西抱以苛刻的態度, 對人的童年也不會太寬容。
當德國人領客人參觀自己的新房子時, 總會抱歉地說, 裝修還沒有結束。 而一棟盡善盡美的房子對孩子來說, 那就預示著一場與父母的整潔戰即將開始。
Advertisiment
滿地的樹枝和枯葉被德國人視為邋遢。 在法蘭克福市郊的小樹林裡, 社區管理人員在樹上就掛了一個牌子:“請勿以為無人管理森林, 只是出於環保與生態的考慮, 未將樹枝枯葉清除。 ”
讓孩子有自己的整潔觀
現在很多幼稚園定期開展了一種新型的戶外活動———“森林一日遊”。 孩子們回來後, 對“整潔”這個概念有了更豐富的瞭解與認識。 “雜草”這個詞在一些語種裡, 比如日語、阿拉伯語中是不存在的。 而在森林中, 判斷物質清潔和骯髒的定義和一般的標準又不大相同。
收拾一下你的房間!這個要求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沒有多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