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新生兒3種睡姿的老生新談

關於新生兒睡姿的老生新談

新生兒除了吃奶以外, 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有很好的睡眠品質, 其實寶寶的睡眠好壞與他的睡眠姿勢密不可分。 我們知道, 人的睡眠姿勢有3種, 仰臥、側臥和俯臥,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將較大的寶寶仰臥放在床上, 不一會兒他會通過翻身變成俯臥的姿勢睡覺, 說明他對這個睡姿感到很舒服。

那麼嬰兒究竟採用哪種睡眠姿態最好呢?下面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各種睡姿的特點:

一、仰臥睡姿:一般父母都習慣于讓嬰兒採用仰臥的睡姿,

Advertisiment
仰臥時便於父母直接觀察嬰兒臉部的表情, 嬰兒的腦低睡平, 形成所謂的“方頭大臉”, 嬰兒的內臟器官受到壓較小, 寶寶的四肢能夠自由地活動。

仰臥的特點:1、對寶寶的呼吸不利, 由於重力的關係, 喉部會阻擋呼吸氣流自由進出氣管口, 一旦氣流阻力增大, 寶寶在仰睡時呼吸就會有雜音(鼾音), 造成呼吸困難, 對原本呼吸就不順暢的嬰幼兒不合適;2、寶寶容易發生嘔吐, 由胃反流到食道的食物吐出後, 會聚積在寶寶的咽喉處, 不易由口排出, 較易嗆入氣管及肺內, 發生危險;3、寶寶身體較脆弱的一面暴露在外, 容易著涼, 心理上也有不安全感, 不易熟處。

二、側臥睡姿:讓嬰兒側臥最好採用右側位, 這樣可以避免心臟受壓,

Advertisiment
也可以預防吐奶, 特別是剛吃完奶後更應讓寶寶右側臥, 有利於胃內食物順利進入腸道, 即使發生溢奶也不會引起窒息。

側臥的缺點:1、如果總是側睡, 容易發生臉部兩側發育不對稱以及歪扁頭, 也有可能造成斜視;2.寶寶不容易維持側臥的姿態;3.左側臥容易引起嘔吐或溢奶。

三、俯臥睡姿:家長一直有一種偏見, 認為小嬰兒趴著睡容易阻礙寶寶呼引起窒息, 其實剛出生的新生兒就具備了自身防禦的能力, 當他臉朝一側俯臥時, 他會本能地將口鼻露出來, 舒暢地呼吸。 趴著睡不但不會影響胸部和肺部的發育, 相反有助於胸廓和肺的生長發育。 因為趴著時寶寶的胸部壓迫床, 床會給一個反作用的壓力正好按摩小兒的胸廓,

Advertisiment
能提高寶寶的肺活量, 促進呼吸系統的發育成熟, 尤其是對未滿月的新生兒是有保健功能的。 寶寶如果發生吐奶時, 也會順著嘴角流出, 不致於因嘔吐物吸入氣管而發生窒息危險, 因此在許多國家都喜歡讓孩子以俯臥姿勢入睡。

俯臥的特點:1、父母不容易觀察寶寶的膚色和表情;2、嬰兒和口水易下嚥, 造成口水外流;3、口鼻容易被被褥等外物阻擋而造成呼吸困難;4.嬰兒的四肢活動不方便。

嬰兒的3種睡姿各有長短, 年輕的爸爸媽媽該做何選擇, 實在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根據專家的建議, 對嬰兒的睡姿, 特別是一歲以內的要仰臥、俯臥、側臥3種姿勢交替睡, 每天不能總固定一個姿勢。 如果不能隨時有人在旁照料,

Advertisiment
以仰臥為主, 有人照料時以俯臥為主, 當寶寶生病(如感冒、發燒)時, 體力肌肉會變弱, 最好還是採用仰睡姿勢。

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和不同的情況, 交替選擇適合寶寶的睡眠姿勢, 同時還要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 注意從小就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 這樣在撫育寶寶的過程中, 您會覺得很輕鬆, 寶寶也會很健康地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關於新生兒黃疸,出生一周得黃疸多久能退掉,可以喝母乳嗎?

    黃疸是有體內膽紅素(體內紅細胞衰敗後在體內形成的產物之一)所致。由於新生兒肝功尚未成熟,代謝膽紅素的能力有限,易造成新生兒黃疸。除積極餵養外,基本上是等待黃疸自行消退。只有黃疸指數高於一定水準(比如... [詳細答案]

  • 1回答

    關於新生兒豎著抱的問題

    您好,豎著抱對剛出生的寶寶對脊柱發育肯定不利。由於寶寶背部肌肉,特別是脊柱兩側的肌肉不夠強壯,不足以保證脊柱處於垂直的中位,而且也不能保證寶寶頭部豎直。這樣,在豎著抱寶寶時,頭部和身體的運動都可能導... [詳細答案]

  • 1回答

    關於新生兒黃疸高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所致,成因比較複雜,有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及藥物性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2周左右就會自然消退;病理性黃疸則是由很多疾病所引起,需要明確診斷,及... [詳細答案]

  • 1回答

    關於新生兒疾病 急急急!!!

    白細胞多就是身體有炎症了,要看具體生的什麼病,需要到專業的醫院由醫生檢查出病因再配合治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關於新生兒溶血病問題

    新生兒ABO溶血病是新生兒同種免病溶血性貧血中最多見的一種溶血性疾病;是由於夫妻雙方ABO血型不合而導致母嬰血型不合;從而使母親產生抗胎兒ABO血型的免疫抗體;這種免疫抗體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