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正確教育11歲孩子的方法

我們要知道人一生最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 11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心理特點, 針對十一歲孩子教育主要體現在要開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才會是找到適合11歲孩子如何教育的方法。

相對于智力而言, 學習能力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更直接一些。 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 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 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至20分鐘提高到20至30分鐘, 可以勝任更加複雜的學習任務。 孩子的言語發展水準由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 11歲以後, 書面言語水準逐步超過口頭言語水準。

Advertisiment

這一時期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 是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 孩子的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 歸類、對比、推理等能力開始增強, 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 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 四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關鍵, 如果教育和引導得當, 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調控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隨著學生情感生活的不斷豐富, 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誼感、責任感、審美感、集體榮譽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孩子社會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漸轉移到學校, 同伴關係和友誼成為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

Advertisiment

但是, 孩子畢竟是孩子, 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 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 正是由於交往的範圍不斷擴大, 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 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11歲的孩子開始了不安的學習生活。

情緒上的波動和不安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 如果不注重引導, 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惑干擾了學習, 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淪落為後進生或者“問題兒童”, 但是, 通過正確的教育, 這種不安可以轉化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所以, 11歲的孩子也是學業成績開始分化的時期, 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1、孩子生而不同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有的孩子生來聰明,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從小就不那麼聰明;有的孩子生來漂亮, 而有的孩子從小就不那麼好看;有的孩子出生在殷實之家, 有的孩子生來就貧困……這似乎是不公平的, 但是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成功的密碼, 無論是智是愚, 是健康還是殘疾, 只要能找到成功的密碼, 孩子就會在未來的人生中贏得輝煌。

儘管有一萬個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功, 但是二十年、三十年以後, 這些孩子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有的成功了, 而有的卻沒有成功, 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 成功的孩子找到了成功的密碼, 而失敗的孩子沒有找到成功的密碼。 每個孩子成功的密碼看起來相似, 但是並不相同, 需要孩子自己或者在父母或老師的幫助下去發現和總結。

Advertisiment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説明孩子找到成功的密碼, 教會孩子如何尋找自己成功的密碼, 而不是家長根據自己的願望決定孩子的愛好和未來。

2、發現成功密碼

11歲孩子具有特定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針對孩子的特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的關鍵。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位牧師, 他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小時候看起來甚至有些癡呆, 但是經過老卡爾的教育, 小卡爾9歲的時候便掌握了6國語言, 10歲時進入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 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老卡爾認為學習應該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愛好, 是一個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事物, 學習不是孩子的工作,

Advertisiment
也不是孩子的負擔, 孩子在成長中不應該因為學習而煩惱。

因此, 學習本身應該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而不是為孩子製造痛苦和煩擾的罪魁禍首。 學習對孩子來說不能視為一種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而應該就是目的本身。

3、學習是什麼

但是, 現在很多家長將學習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 家長們為孩子確立的學習目的是考上大學或者是找到理想的職業。 家長們也告誡孩子,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 肯定要吃些苦頭, 不過“沒有苦中苦, 哪有甜上甜”。 根據這種傳統的認識, 孩子們遙望著目標, 在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一直將學習視為一種社會和家庭義務, 或者視為一項不得不做的工作和負擔, 因此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我們改變這種觀念,將學習視作一種目的,那麼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目的,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習充滿快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學習就是一種快樂。既然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對學習就不會產生抵觸情緒,而是充滿熱情和興趣。

4、孩子錯了怎麼辦

孩子錯了怎麼辦?賞識教育,難道他做錯了,我們也不能教他嗎?要放縱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你怎麼知道錯了呢?是我們家長自己的標準判斷的。是否做錯,請家長們不要用道德和大人的標準衡量,例如小孩子喜歡看動畫,請家長們不要說“你們真幼稚”,因為孩子就是稚嫩的。

其次,如果他們的行為出現了一些與社會普遍不一致的時候,例如偷東西,請不要馬上與社會的偷竊犯罪聯繫在一起,馬上進行打罵,家長可以表示理解,並心平氣和的與他溝通,因為我相信這裡或多或少也有父母的原因的。

第三,請在肯定的基礎上為孩子樹立榜樣,例如孩子拿了85分,父母可以告訴他“這次考試不錯,爸媽有看到你在努力了,相信很快就能趕上成績好的同學了,加油,爸爸媽媽,相信和支持你的。”這裡首先的是給予他努力的肯定,再加上給予的支持和信任。這樣,他就會提高自信和學習的動力。

總之,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一個引導和呼應的過程,命令、要求,甚至是強迫,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起到反作用。

如果我們改變這種觀念,將學習視作一種目的,那麼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目的,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習充滿快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學習就是一種快樂。既然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對學習就不會產生抵觸情緒,而是充滿熱情和興趣。

4、孩子錯了怎麼辦

孩子錯了怎麼辦?賞識教育,難道他做錯了,我們也不能教他嗎?要放縱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首先,你怎麼知道錯了呢?是我們家長自己的標準判斷的。是否做錯,請家長們不要用道德和大人的標準衡量,例如小孩子喜歡看動畫,請家長們不要說“你們真幼稚”,因為孩子就是稚嫩的。

其次,如果他們的行為出現了一些與社會普遍不一致的時候,例如偷東西,請不要馬上與社會的偷竊犯罪聯繫在一起,馬上進行打罵,家長可以表示理解,並心平氣和的與他溝通,因為我相信這裡或多或少也有父母的原因的。

第三,請在肯定的基礎上為孩子樹立榜樣,例如孩子拿了85分,父母可以告訴他“這次考試不錯,爸媽有看到你在努力了,相信很快就能趕上成績好的同學了,加油,爸爸媽媽,相信和支持你的。”這裡首先的是給予他努力的肯定,再加上給予的支持和信任。這樣,他就會提高自信和學習的動力。

總之,孩子的教育,一定是一個引導和呼應的過程,命令、要求,甚至是強迫,是沒有價值的,甚至是起到反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