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發燒3大疑問解答

發燒這個問題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經常會碰到, 一旦碰到這類問題, 爸媽們該如何面對與處理?長輩們口耳相傳的經驗又是否可以採用?本文針對家長的眾多疑問, 邀請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發燒

每當季節變換, 許多小朋友開始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 小朋友發燒總是讓爸爸媽媽擔心, 怕會把小腦袋燒壞。 家長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小朋友發燒呢?什麼情況才需要帶小朋友去看醫生呢?

Q1:摸寶寶的額頭, 熱熱的, 發現體溫超過37.5℃, 發燒了嗎?

到底多少度才算發燒呢?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搞不清楚,

Advertisiment
用手摸感覺體溫的個別差異很大, 而且小朋友的正常體溫本來就比大人高一些, 如果經驗不足, 用觸摸的方式來判斷發燒很容易誤判。 其實量體溫的位置不同, 溫度就會不一樣。 比如量口溫或耳溫, 38℃就是發燒;腋溫則要低個0.5℃, 也就是37.5℃就算發燒;量肛溫則要比口溫、耳溫提高0.5℃, 也就是38.5℃才算發燒。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定義?因為我們身體的體溫, 平常大約在36.5℃~37℃之間, 但是如果天氣比較熱, 或是運動過後, 體溫都會上升, 不過再怎麼增加, 都不會超過發燒的標準。 量體溫還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例如量口溫或腋溫, 原則上是測量5分鐘之後, 再看溫度比較正確;量肛溫大約是2分鐘左右就可以達到標準的溫度。 因此每一個量的位置,
Advertisiment
都有它一定的方法, 如果方法不對, 測量出來的溫度則會有問題。

Q2:小朋友發燒會出現哪些症狀?

小朋友發燒可以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在快進入發燒狀況之前, 會發現他的身體有發抖、手腳冰冷, 出現寒顫的狀況, 因為我們的機體會利用這種方法提高自己的體溫。

到了第二階段, 一旦發燒之後, 小朋友的皮膚就會比較乾燥, 臉部也會比較潮紅, 還可以發現他的心跳和呼吸速度也會比較快。

Q3:小朋友為什麼會發燒?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小朋友發燒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發燒是身體對抗疾病入侵的反應, 屬於身體正常的防衛機制, 所以當我們機體有炎症就會發燒。 看醫生就診是要找出導致發燒的疾病, 而不是治療發燒。

Advertisiment
當炎症在上呼吸道的時候, 就是上呼吸道感染, 會造成咳嗽、流鼻涕和發燒等症狀;如果是嘔吐、拉肚子, 還會伴隨發燒的現象, 這是胃腸道發炎, 也就是胃腸道感染;甚至尿道感染時, 除了小便會疼痛、頻尿之外, 也會發燒。 Q4:發現小朋友發燒, 可以馬上吃退燒藥嗎? 只要是發燒引起小朋友不舒服, 這種情況就需要吃藥, 但是怎麼才能知道他身體不舒服?判斷的方法很簡單。 只要看到小朋友哭鬧不安、很煩躁, 又一直睡不著覺, 還會喊頭痛, 出現多方面抱怨的時候, 就表示他不舒服, 需要積極退燒, 讓他服用退燒藥。 如果明明吃了退燒藥, 小朋友發燒的狀況還是沒有改善, 可能是水分攝取不夠, 所以退燒要多喝水, 原則上建議每1公斤體重,
Advertisiment
每天至少要喝100~120毫升以上的水, 所以10公斤的小朋友, 就要喝1000~1200毫升的水, 才能幫助退燒。 水分的來源可以是白開水, 也可以是一些飲料。 不過適當補充電解質是有必要的, 而含糖量高的水分其實並不恰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