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會走之後, 寶貝的世界就變得大為不同了, 他探索的空間突然擴大。 而走這一動作本身卻是理智的, 它不想一下子就讓寶貝不知深淺地到處亂走, 那樣太危險了。 於是, 它一步三搖地慢慢向前, 要到寶貝每熟練了一個動作、一點事物之後, 才會再讓他多走一些。 於是我們看到, 3歲以後寶貝才能漸漸消除因走而帶來的全身緊張的狀況, 而在此之前, 他的動作還不夠協調和自然, 走起來蹣跚搖擺, 隨時都可能摔倒似的。 這也好, 能讓他在探索世界之初懂得謹慎。
到了四五歲, 寶貝的動作協調性就已經提高了很多。
Advertisiment
鍛煉寶貝走的動作不僅可以促進他的神經系統發育, 通過觀察其走路的姿勢還可以看出他是否健康。 生病或體弱的寶貝, 走路時總是有些無精打采。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走姿來窺得寶貝的性格與處事態度。
同樣的走路, 不同的目的
小姑娘波波正處在學走路階段。 媽媽說:“她總是先盯好某個人或某樣東西, 之後只要她一邁步, 我們馬上就能看出來她是奔著什麼去的。 對波波而言, 目的決定著走路的方向。 她從不操心自己的平衡問題, 因為她根本就沒想到這一點。 她一心只想著自己如何能夠拿到那個玩具, 而忘了想一下需要走多遠才能到達,
Advertisiment
然而, 小男孩布布的走路方法卻與波波截然不同。 “布布走路時目光茫然, 我們根本不知道他要走向哪裡, 想幹什麼。 好像他頭腦中只有一件事:走路。 他為了走而走。 跌倒了, 爬起來, 再走……對布布來說, 走路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能夠保持好平衡不至於摔倒, 他就很滿足了。 因此, 布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體上, 忘了一切。 他時時小心著自己有可能會失去平衡, 因此精神高度緊張, 時刻防備著跌倒。 這樣一來, 布布在走路時便根本顧不上任何其他的事情了。 ”
如何引導呢?
如果希望布布在走路時還兼顧一下其他事物, 可以在邁步前給他一件他喜愛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據說, 最後的結果是, “當他養成手裡拿著東西行走的習慣後, 有時我看見他邊走邊擺弄手裡的東西。 顯然, 他能讓自己放鬆下來了。 之後, 在不遠處再放一個玩具引導他去拿。 這一次, 他成功了, 他大約明白了走路不是唯一的目的吧。 ”
而對於波波, “我面對她蹲下來, 伸出兩臂作為目標點, 只用指尖輕觸她的身體, 讓她感到剛才的支持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