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訓練寶寶走路的大學問

自從會走之後, 寶貝的世界就變得大為不同了, 他探索的空間突然擴大。 而走這一動作本身卻是理智的, 它不想一下子就讓寶貝不知深淺地到處亂走, 那樣太危險了。 於是, 它一步三搖地慢慢向前, 要到寶貝每熟練了一個動作、一點事物之後, 才會再讓他多走一些。 於是我們看到, 3歲以後寶貝才能漸漸消除因走而帶來的全身緊張的狀況, 而在此之前, 他的動作還不夠協調和自然, 走起來蹣跚搖擺, 隨時都可能摔倒似的。 這也好, 能讓他在探索世界之初懂得謹慎。

到了四五歲, 寶貝的動作協調性就已經提高了很多。

Advertisiment
五六歲之後, 更是走得自然而輕鬆, 甚至連跳舞都有模有樣了。

鍛煉寶貝走的動作不僅可以促進他的神經系統發育, 通過觀察其走路的姿勢還可以看出他是否健康。 生病或體弱的寶貝, 走路時總是有些無精打采。 此外, 我們還可以通過走姿來窺得寶貝的性格與處事態度。

同樣的走路, 不同的目的

小姑娘波波正處在學走路階段。 媽媽說:“她總是先盯好某個人或某樣東西, 之後只要她一邁步, 我們馬上就能看出來她是奔著什麼去的。 對波波而言, 目的決定著走路的方向。 她從不操心自己的平衡問題, 因為她根本就沒想到這一點。 她一心只想著自己如何能夠拿到那個玩具, 而忘了想一下需要走多遠才能到達,

Advertisiment
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會不會摔倒。 總之, 波波走路時行動過於倉促, 不計後果。 ”

然而, 小男孩布布的走路方法卻與波波截然不同。 “布布走路時目光茫然, 我們根本不知道他要走向哪裡, 想幹什麼。 好像他頭腦中只有一件事:走路。 他為了走而走。 跌倒了, 爬起來, 再走……對布布來說, 走路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能夠保持好平衡不至於摔倒, 他就很滿足了。 因此, 布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體上, 忘了一切。 他時時小心著自己有可能會失去平衡, 因此精神高度緊張, 時刻防備著跌倒。 這樣一來, 布布在走路時便根本顧不上任何其他的事情了。 ”

如何引導呢?

如果希望布布在走路時還兼顧一下其他事物, 可以在邁步前給他一件他喜愛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也許一開始布布不願意接受, 因為他的注意力必須全部集中在走路上, 不允許有其他的東西來干擾自己, 他無法同時兼顧手中的物品和自己的身體。 但我們要足夠耐心, 不停地將玩具重新拿給他, 並且輕輕握著他的手腕, 陪伴他走一段, 當他適應之後, 再慢慢鬆開手讓他自己走。

據說, 最後的結果是, “當他養成手裡拿著東西行走的習慣後, 有時我看見他邊走邊擺弄手裡的東西。 顯然, 他能讓自己放鬆下來了。 之後, 在不遠處再放一個玩具引導他去拿。 這一次, 他成功了, 他大約明白了走路不是唯一的目的吧。 ”

而對於波波, “我面對她蹲下來, 伸出兩臂作為目標點, 只用指尖輕觸她的身體, 讓她感到剛才的支持仍然存在。

Advertisiment
之後, 我慢慢後移, 這樣能夠讓她明白必須走穩每一步才能最終拿到玩具。 以後也會這樣, 要把一個動作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來告訴她, 事情必須注重過程才能成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