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頂嘴:頂嘴有理

頂嘴有理

關於頂嘴

孩子說:我沒有頂嘴, 我只是說出事實。

媽媽習慣怎麼做:你還不得了了, 竟然學會了頂嘴。

媽媽可以這樣做:明白“頂嘴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過程, 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的道理, 給孩子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但對於孩子的很多思維我們無法理解, 對他們橫加指責, 很多時候我們還會站在成人的角度, 為了維護所謂的尊嚴, 對孩子的思維發展給予扼殺。

孩子頂嘴, 我相信在所有的家庭裡都發生過。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以及思維能力的逐步發展起來, 孩子開始學會“頂嘴”,

Advertisiment
對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進行反駁, 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 有些家長會覺得無奈,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而有些家長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對孩子進行責駡或者打罵。

孩子頂嘴真的是想要和你對抗, 想要挑戰你的權威嗎?我想並非如此, 在大多數情況下, 孩子頂嘴只是想要向你證明他已經長大了, 他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 有自己的思想了, 他其實在向你爭取自己長大的權利, 自己所應該擁有的話語權。

在豆豆差不多四歲的時候, 她的這種頂嘴意識也是一日比一日見長。

一天, 吃飯時, 她爸對我說:“你看你女兒, 光吃菜, 飯一口都沒動。 ”豆豆聽了就問:“媽媽, 飯會動嗎?”我一時還沒反應過來,

Advertisiment
就說:“飯不會動啊。 ”豆豆又問:“那米會動嗎?”我還是有點懵懂, 說:“米當然不會動。 ”得到了我準確的回答, 豆豆說:“媽媽, 既然飯不會動, 米也不會動, 為什麼爸爸要說飯一口都沒動呢?”哎呀, 我的寶貝女兒啊, 這個問題我該如何回答你呢?

另一天, 也是在吃飯時, 她爸對家裡的客人(女兒的舅媽)說:“你看我女兒, 讓她吃飯簡直就是……”她爸的話還沒說完, 豆豆馬上接過話頭:“因為吃菜象吃糖果, 而吃飯象吃辣椒。 ”(豆豆是一點辣椒都不沾的)比喻得還真貼切, 雖然此時的她還不懂什麼是比喻。

還有一天, 我對豆豆說:“你能不能動作快點, 不要那麼拖拖拉拉的。 ”豆豆聽了, 馬上反駁說:“媽媽, 我既沒拖, 也沒拉, 你怎麼說我拖拖拉拉呢?”

從豆豆的角度來說,

Advertisiment
她頂嘴並不是想要挑戰誰, 而是她覺得自己長大了, 能夠有獨立的意識和思維了, 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了, 而且她反駁的也很有道理, 並不是胡攪蠻纏。

雖然, 面對著孩子的頂嘴或者是反駁, 會讓你覺得孩子缺乏應有的禮貌, 但是面對孩子的頂嘴, 還是應該給予理解。 想想自己小的時候, 是不是也因為想要和父母爭取權利, 而和父母頂嘴呢。

另外, 從孩子的發展來說, 會頂嘴的孩子說明他更有個性, 更有獨立的思維能力。 孩子能夠對你所說的話進行反駁, 說明孩子是在積極的思考, 一個唯聽是從的孩子是不可能讓自己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的, 從這個層面來說, 我們也不應該對孩子的頂嘴橫加指責。 而且心理學上還把多嘴多舌的孩子看作是最理想的性格。

Advertisiment

當然, 也有家長反映, 自己的孩子在做錯事時, 不但不承認, 不懂得反省自己, 還頂嘴, 難道對此也不能指責嗎?我想面對這種情況,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孩子為什麼會不承認錯誤, 為什麼會頂嘴。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 他頂嘴是說明他有話要說, 既然是這樣, 為何不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權利呢?就是一個犯人都有辯護的權利, 為什麼面對著孩子的錯誤時, 我們卻不能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 反而認為孩子就是在頂嘴。 孩子之所以頂嘴是因為你沒有給他說話的權利, 他不服氣, 他想要抗爭, 然後他的這種抗爭就成了你眼裡的頂嘴。 如果在批評指責孩子錯誤之前就給孩子一個申辯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就算知道孩子是在狡辯, 也耐心的把話聽完, 然後再因勢利導的説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那麼所謂的頂嘴也就不存在了。

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的。 作為長者, 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訴完, 要耐心的傾聽, 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 家長就主觀臆斷的下結論, 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 其中, 孩子的逆反心理會表現得極其強烈。 ”

在豆豆五歲之後, 她的頂嘴水準也是越來越高, 一天兩父女之間就上演的一場“頂嘴”, 豆豆沒有及時把玩具收拾好, 就去開電視看了, 看著滿地的玩具, 她爸爸就對她說:“先把玩具收好, 否則就不能看電視。 ”沒想到豆豆聽了爸爸的話, 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玩具。 ”爸爸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把電視關了,面對著強悍的父親,豆豆大叫:“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然後父女之間就爆發了一場戰爭。雖然看起來豆豆有些不尊重自己的爸爸,但是豆豆的話“句句有理”,如果爸爸能夠在豆豆說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收玩具時不再言語,事後再與她討論收玩具和看電視之間的先後關係,那麼就不會讓父女之間徒生悶氣。

其實,給孩子一個表達想法的機會,帶給孩子的會是更為廣闊的一片天地,也會更有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通過這樣的機會,孩子變得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大人也可以從孩子的想法中很好的瞭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同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生活觀念。這是一個雙贏的機會,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好的抓住它呢?

”爸爸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把電視關了,面對著強悍的父親,豆豆大叫:“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然後父女之間就爆發了一場戰爭。雖然看起來豆豆有些不尊重自己的爸爸,但是豆豆的話“句句有理”,如果爸爸能夠在豆豆說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收玩具時不再言語,事後再與她討論收玩具和看電視之間的先後關係,那麼就不會讓父女之間徒生悶氣。

其實,給孩子一個表達想法的機會,帶給孩子的會是更為廣闊的一片天地,也會更有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通過這樣的機會,孩子變得可以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大人也可以從孩子的想法中很好的瞭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同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生活觀念。這是一個雙贏的機會,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好的抓住它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