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不同性格幼兒的交往

家長常常會問:“我的孩子最近怎麼樣?”順著這個話題接下去就聊著孩子的最近在園的表現情況, 最終就談到“活動時會不會主動發言?”“和小朋友相處得怎麼樣?”

其實,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注自己孩子在群體當中會有一個怎樣的表現, 幾乎個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是能積極發言、主動表演、和小朋友關係融洽不發生矛盾、能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讚揚……而往往在一個班裡每個孩子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或者說位置:有的孩子天性活躍, 時常活蹦亂跳;有些孩子太霸道, 什麼都要搶;有的孩子性子慢, 做什麼都是慢慢的;有的孩子就是不聲不響的。

Advertisiment
對於我們班的孩子, 經過了小班一年的相處、磨合, 相互之間已經很熟悉了, 老師也對孩子們很熟悉, 對於不同性格、脾氣的孩子來說, 老師在孩子們的交往和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當有孩子無法融入集體, 對小朋友和老師產生距離感和畏懼時, 如何讓孩子融入集體?如何促進孩子之間的相互交往呢?

作為老師, 首先要瞭解班裡每一個孩子的性格脾氣, 通過日常的接觸、觀察,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 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如對一部分偶爾有攻擊性、比較"霸道"的孩子, 要抓住適當時機讓他們體會不被同伴接納或受別人"攻擊"時的短暫的孤獨和痛苦;對那些膽子相對較小、在集體活動中不太樂意主動表現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就要經常鼓勵他們敢於向老師和同伴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 並儘量給他們提供說話和遊戲的機會, 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 增強自信心。 同時, 鼓勵周圍的孩子主動接近他們, 關心他們, 讓他們體驗集體生活中的溫暖與快樂, 從而增強參加集體活動的欲望和勇氣;對那些優越感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 就要採取多種形式引導這部分孩子學會寬容、謙讓並接納別人。

老師必須做個有心人, 創造各種機會、各種“遊戲”、各種“情境”讓孩子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或者說和同伴交往的樂趣, 這樣孩子就在潛移默化中, 慢慢開始了交往, 漸漸懂得了交往, 在集體生活中,

Advertisiment
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