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入園4:不能鼓勵直接衝突

9月孩子入園了,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 走向社會, 我們如何幫助他?今天的入園話題是“衝突”。
面對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的時候, 現代父母往往過於強勢, 常常鼓勵孩子勇於面對衝突, 甚至不少人鼓勵孩子“以牙還牙, 以暴制暴”, 對於孩子來說, 這是正確、安全的自我保護方法嗎?

入園系列文章:
關注入園1:寶寶入園預防感冒
關注入園2:支招化解睡眠難題
關注入園3:發燒最有效護理法

美國專家建議受欺負的孩子不要直接反擊, 但家長、學校、全社會不能無視霸道現象的存在。

據報導, 美國聖約瑟夫大學助理教授莎莉·布萊克說:“受欺淩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直接回擊惡霸,

Advertisiment
因為惡霸往往善於操縱別人, 受傷害的孩子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

布萊克建議, 孩子們應該學習和掌握防止遭受欺淩的基本常識, 如坐在公車的前排、同朋友一起出行、避免在人煙稀少的地方行走等。 同時, 孩子們還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技能或特長來培養自信心。

布萊克認為, 家長們需要與受傷害的孩子多溝通, 瞭解具體情況並制定一個安全防範計畫, 同時為受傷害的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康復的環境;但是家長絕不能忽視橫行霸道的現象。

點評弱小的孩子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欺負時, 反抗不是最主要的, 想個小點子, 妥善保護自己, 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才是最主要的。

Advertisiment
家長也要盡到職責, 做有心人, 觀察、體貼孩子, 保護好孩子不受侵害。

>>相關閱讀:讓寶寶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在幼稚園受欺負後的處理方法
孩子在幼稚園受欺負後的處理方法

幼稚園是孩子學習的樂園, 也是小朋友們共同成長的大集體。 在集體學習生活中, 矛盾與磨擦難免會時有發生, 一些小朋友被欺負或欺負別人的現象自然也時有發生。
在常人眼裡, 幼兒間的衝突是很稀鬆平常的小事。 但在家長眼裡, 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負總是滋味不好受的。 更為重要的是, 教育幼兒在被他人欺負時的一些應對之策可能直接影響幼兒的心智成長與性格培養。
近日羊城晚報上刊文稱, “幼稚園孩子被小朋友打了咋辦?專家鼓勵‘幹一架’”,

Advertisiment
這種觀點在論壇上引起了共鳴。 一些家長表示, 應該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 要教育他們當遇到別的孩子欺負時要強硬反擊。 另一些家長則認為, 不能“以暴制暴”, 要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友善的性格。

幼教專家總結 幼兒面對衝突正確的做法
對此, 幼教專家認為, 總結日常幼稚園教學實踐, 幼兒在幼稚園受欺負不能一味強調強硬反擊或者一味忍讓, 要分析內在原因, 注重正規的教育及靈活多變的處理方式的相互結合, 專家建議:
其一, 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時, 家長切莫頭腦發熱一時衝動, 一定要瞭解其中的緣由後再確定應對之策。
孩子受欺負, 可能原因在於別的孩子太霸道,

Advertisiment
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惹惱了別的孩子, 找清事因, 分析出根本的解決之道。
如果是因為別的孩子太霸道, 可以按羊城晚報上的專家所言, 讓孩子學會“打架”, 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太調皮了, 則要從自身找找原因, 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

其二, 當孩子在幼稚園受“欺負”時, 一定要注意與老師的溝通, 重視老師的日常教育。
家園共育永遠是幼兒成長的中心點, 要首先及時將有關情況向老師反映, 讓老師做好日常的教育工作。 當老師的教育效果未盡如人意時, 則可教育孩子用堅強有力的回擊來應對這些“成長的煩惱”。
其三, 需要認識到, 過於的忍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怯懦。
當孩子在遇到別人欺負時, 一味強調忍讓,

Advertisiment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無法保護自己, 會讓孩子滋生怯懦的心理, 遇事會一味的退讓, 無法塑造堅強的性格。 因而, 建議父母不要過多強調“忍讓式”的教育,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 最需要堅強的性格。
其四, 在教育孩子以“強硬反擊”無理的“欺負”時, 要注意適度適量。
不能太過份, 以免讓孩子滋生暴力的性格傾向。 適當的強硬反擊一般會讓不講道理的孩子退而卻步, 但過份的強調強硬, 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其五, 需要強調的是, 應對此事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負, 但也不能欺負別人”。
在教育孩子應對此類事件時, 家長一定要注重灌輸這樣一種理念, 即孩子不能被人欺負, 但也不能仗勢欺負別的孩子, 如果教育過線, 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早期教育:找尋“不受歡迎寶寶”癥結

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早期教育:找尋“不受歡迎寶寶”癥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