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期是一個人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對人的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 這個時期的幼兒愛問、愛探索, 在問一問、說一說、摸一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孩子認識事物、認識社會的能力, 更加提高了孩子的主動獲取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幼兒而言, 探索活動是主動經歷世界, 從自己的周圍生活和教師提供的環境中主動觀察、嘗試探索、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綱要》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 耐心傾聽, 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 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
Advertisiment
幼兒喜歡問為什麼, 而且問題特別多, 整天纏著大人問個沒完沒了, 這些情況是幼兒這個年齡階段的正常表現, 他們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 但是他們的知識經驗又無法解答這一切。
1.有耐心。 首先, 耐心地聽完幼兒的提問。 雖然孩子有的提問是無意義的, 但不要嫌孩子纏人, 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其次, 耐心地回答幼兒的問題, 不要只丟給他們一個模糊的答案, 幼兒是不會自己思考、想像的。 回答時可引發其創作力與想像力,
Advertisiment
2.有明心。 明察動機, 莫落“圈套”。 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一種願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 如:“為什麼要睡覺?為什麼不能看電視?”你若順著這個思路去回答“因為寶寶不睡覺就會……”那就錯了, 最聰明的回答是“寶寶到了應該睡覺的時間了, 應該上床睡覺了”。 對於類似的提問, 作為瞭解孩子的老師, 應該特別注意, 因為其中往往反映了孩子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3.有智心。 舉一反三, 引發聯想。 孩子的思維簡單, 很難觸類旁通。 因此, 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聯想,
Advertisiment
4.有虛心。 教師有時可能不贊同幼兒的想法, 但並不應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幼兒。 幼兒可能把同伴的看法只作為另一種意見加以考慮, 但教師的看法對於幼兒來說卻大不相同了, 他們十分看重並敬畏, 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理解就把它當作事實接受下來。 當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時, 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會回答, 等我看過書後就告訴你”。 或者, 針對所提的問題對幼兒加以引導,
Advertisiment
《綱要》指出:“關注並敏感地察覺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 當按計劃進行的活動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應時, 應主動反思, 尋找原因, 及時調整活動計畫或教育行為, 使之適合於幼兒的學習。 ”孩子生來就有一種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好奇心驅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每一件事。 他們的玩耍不是隨意的, 而是獲得資訊、發展智力的過程。 鼓勵幼兒用手和身體其他器官去感知周圍環境, 充分滿足他們的探索欲, 給他們把每個活動做到底的機會, 以自己的步調、方式進行, 直到孩子滿意為止。
Advertisiment
1.提供安全美觀的環境, 讓孩子自由探索
老師不要因為擔心發生意外就限制孩子, 而應該花時間和精力, 佈置一個安全、美觀的環境。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 幼兒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各項設施與設備應堅實耐用, 其裝置應牢固穩妥, 構造應表面平整、光滑, 無尖銳棱角, 設備安放應便於幼兒活動, 還應符合幼兒生理、心理衛生要求, 便於定期清洗、消毒、檢查與維修。 由於幼兒在戶外空間活動時, 追、趕、跑、跳的機會較多, 活動量較大, 因此戶外空間應相對封閉、地面應平坦且軟硬適度、大型玩具設備應牢固安全。 另外, 幼稚園內種植的自然物應是無毒的, 飼養的動物應是對幼兒沒有威脅、傷害性的。 物質環境應具有美觀性, 幼稚園的設備結構、色彩、樣式要新穎,圖案富於幼兒特點,具有趣味性,給幼兒以美的享受,讓幼兒在與其“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
2.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讓孩子自由操作
對幼兒來說,生活中到處都有可以玩、可以動手擺弄的操作材料,老師必須為幼兒提供充足有趣的活動材料,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使幼兒動手操作,大大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的興趣來自於對材料的操作,幼兒的發展更依賴於對材料的操作。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融合語言講述、繪畫、手工操作等為一體,不但讓幼兒在玩玩、剪剪、拼拼、講講中發展思維、想像、語言和繪畫能力,也讓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情境表演區,在老師投放廢舊物品做成的道具時,可以在孩子情境表演時有意識地遞減一些道具,孩子表演道具不到位時,老師可以發動孩子自己開動腦筋,利用廢舊物制做出更多更好的道具等等。
3.提供更多的指導,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思維方式很奇怪,很多時候都不按常理出牌,而正是這樣的遊戲方式,才能讓他的好奇心得到最好的發揮。比如搭積木,幼兒好不容易把積木搭成房子,一分鐘不到他可能會把剛搭建成功的房子推到。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後,幼兒只是想看看積木房子倒塌後是什麼樣子?倒塌時會有聲音嗎……再比如,有次我在正常地進行集體教學活動時,突然一隻小鳥飛進了我們的活動室,孩子們歡騰起來,小鳥吸引了他們全部的注意力。後來我抓住孩子們對這只小鳥的好奇心,很自然地過渡到認識這只小鳥,談談小鳥怎麼到了我們這裡,幫助小鳥回家等等一系列的活動,活動效果非常好。所以,老師不僅沒必要壓制幼兒這種因為好奇心引起的行為,還應該引導幼兒發現事物深層次的奧秘,讓他們的探索更深入。
總之,在生活中,老師要善待每一名幼兒,極大地尊重幼兒的人格,像保護幼兒的生命一樣去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那麼,孩子們的眼睛就會看得很遠,盡情放飛自己探索的翅膀,遨遊在無限的多彩空間,去探索更廣闊的未知和奧秘。
幼稚園的設備結構、色彩、樣式要新穎,圖案富於幼兒特點,具有趣味性,給幼兒以美的享受,讓幼兒在與其“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2.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讓孩子自由操作
對幼兒來說,生活中到處都有可以玩、可以動手擺弄的操作材料,老師必須為幼兒提供充足有趣的活動材料,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使幼兒動手操作,大大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的興趣來自於對材料的操作,幼兒的發展更依賴於對材料的操作。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融合語言講述、繪畫、手工操作等為一體,不但讓幼兒在玩玩、剪剪、拼拼、講講中發展思維、想像、語言和繪畫能力,也讓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情境表演區,在老師投放廢舊物品做成的道具時,可以在孩子情境表演時有意識地遞減一些道具,孩子表演道具不到位時,老師可以發動孩子自己開動腦筋,利用廢舊物制做出更多更好的道具等等。
3.提供更多的指導,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思維方式很奇怪,很多時候都不按常理出牌,而正是這樣的遊戲方式,才能讓他的好奇心得到最好的發揮。比如搭積木,幼兒好不容易把積木搭成房子,一分鐘不到他可能會把剛搭建成功的房子推到。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後,幼兒只是想看看積木房子倒塌後是什麼樣子?倒塌時會有聲音嗎……再比如,有次我在正常地進行集體教學活動時,突然一隻小鳥飛進了我們的活動室,孩子們歡騰起來,小鳥吸引了他們全部的注意力。後來我抓住孩子們對這只小鳥的好奇心,很自然地過渡到認識這只小鳥,談談小鳥怎麼到了我們這裡,幫助小鳥回家等等一系列的活動,活動效果非常好。所以,老師不僅沒必要壓制幼兒這種因為好奇心引起的行為,還應該引導幼兒發現事物深層次的奧秘,讓他們的探索更深入。
總之,在生活中,老師要善待每一名幼兒,極大地尊重幼兒的人格,像保護幼兒的生命一樣去保護他們的好奇心,那麼,孩子們的眼睛就會看得很遠,盡情放飛自己探索的翅膀,遨遊在無限的多彩空間,去探索更廣闊的未知和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