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每個不經意卻重要的細節,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我家附近有個很有名的師範學校, 學校會開放一些活動課(Playgroup), 讓負責老師帶著還在師範學校上學的學生, 和孩子們一起玩耍。 每次結束後, 負責老師就會給這些學生一些指導, 幫助他們更好地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我們挺幸運的, 已經參加兩年了, 我和負責老師Sarah非常熟了, 因為我也總是去請教她, 有過一兩次我還申請她破例讓我旁聽之後的講解。

有一次, 活動課是玩“照鏡子”的遊戲, 就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面對面站著, 孩子做一個動作, 大人模仿一個;然後再倒過來, 大人做一個動作, 孩子模仿一個。

Advertisiment
但大人和孩子的配對是互相不熟悉的, 也就是父母不能和自己孩子一起玩這個遊戲。

其中有個小男孩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課, 也許有些不適應, 遲遲不肯做任何動作。 和他對面站著的就是師範的學生, 那個年輕的姑娘一直在鼓勵這個男孩, “沒事的,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動作。 你真的很棒, 你一定可以完成的。 ”但完全沒用, 那個男孩還是沒做任何動作, 呆呆地杵在那裡。

這時, Sarah走過來替換了那個年輕的姑娘, 她任何鼓勵的話都沒說, 而是一本正經地開始模仿小男孩搓衣角的動作。 那個小男孩一開始看到後, 顯然更加不自在了, 就換成了把手放在背後, 左右挪腳。 於是, Sarah也跟著把手放在背後, 開始左右挪腳。

Advertisiment
之後, 男孩開始咬嘴唇, Sarah也開始咬嘴唇。 就這樣, 慢慢地, 這個男孩自己也笑了, 緊張尷尬的氣氛一掃而空。

總結環節時, 我記得特別清楚, Sarah和那些學生們分享說, 對待孩子, 我們不僅要用肉眼看, 還要用心去看。 如果我們只用肉眼看, 面前的那個男孩的確什麼都沒做, 遊戲無法進行;但如果我們用心去看, 我們就會發現他要的不是套路似的鼓勵, 他要的是真正的“懂得”。 而這份懂得只有用心去觀察那些小細節, 才能被捕捉到, 這才是我們真正愛一個孩子的表現。

前段時間, 老同事來紐約出差, 我們兩年沒見了, 聊啊聊啊, 突然同事停下來說, “Jessica, 你溫柔好多啊。 你有沒有發現, 你現在眼神和神態都是柔緩的, 和以前很不一樣了啊。 ”被他一提醒,

Advertisiment
自己也笑了, 也許就是日常帶小D的這些細節治癒了我很多的煩躁, 因為要用心去看, 那自己的心首先要靜下來。

冬天給小D放的洗澡水, 我一定是用自己手肘內側的肌膚而不是手掌去試水溫,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水溫是剛好的;小D每次買了新衣服穿之前我都必須水洗一下, 並且一定要保證把衣服裡面的商標什麼的全部剪掉, 不然怕因為摩擦引起皮膚紅癢。

小D是個慢熱的孩子, 在家可以滔滔不絕是個小話癆, 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人或者環境她就會突然“失聲”。 這時, 我總會發現她的一個小動作, 就是左手右手握緊, 那是她的害怕和緊張。 以前我也總是鼓勵, 沒事的, 去啊。 但現在我不那麼做了, 我會第一時間蹲下來,

Advertisiment
握住她的手, 讓她感受到媽媽傳遞給她的力量, 告訴她說, “媽媽和你在一起, 你是安全的。 ”

平時帶小D時, 她總有一段時間會一遍又一遍地說, “媽媽, 我要這個;媽媽, 我要那個”, 我以前總是一一滿足, 直到她消耗完我的耐性後, 我就對她“嚴肅了”。 後來我仔細琢磨了她的要求和眼神, 我才明白, 原來她渴望的不是那些東西, 她是在尋求我的關注。 現在, 我一定會停下自己在忙的事情, 和她認真盡興地玩上一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帶小D越久, 我越能體會Sarah當時說的話。 真正的愛孩子, 是希望給予她一個健康安全的外在環境, 更希望給予她一個健康陽光的內在環境。

而要打造這樣的內外環境, 就是需要我們要打開“心眼”, 用心去留意生活中那些不經意卻重要的細節,

Advertisiment
用心去觀察孩子那些不容易捕捉到的肢體語言和微表情。

成人的世界太趕也太功利了, 常常讓我們只關注那些表面最看得見, 最光鮮的東西。 但對待孩子時, 我們會發現, 真正關鍵的, 就是那些看似不經意卻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的事。

是的, 這是我覺得的給孩子最好的愛, 最好的愛, 不只是轟轟烈烈掛在嘴邊的, 最好的愛, 就是體現在這日復一日看似枯燥卻需要用心和仔細的日常照料上。

最好的愛, 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的侵入式, “我希望孩子應該怎麼做”, 最好的愛, 是不斷地給予孩子“媽媽愛的就是你本來的模樣”的篤定。

最好的愛, 不是玩具的數量和單純的陪伴時間, 最好的愛,是我們真正可以“看到”孩子,讀懂那些比語言更重要的表達。

最好的愛,是我們真正可以“看到”孩子,讀懂那些比語言更重要的表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