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關注獨生子女的心理衛生

    20世紀70年代末, 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 據報道,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覆蓋率在城市占有率達90%以上, 農村占60%左右。 獨生子女的心理衛生(only child mental health)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怎樣培養這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 也成為醫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兒童心理發展除了兒童本身特點(包括遺傳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完整程度等)外, 生活環境、教育條件是重要的決定因素。 其中教育條件起主導作用。

Advertisiment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在學校中接受的教育基本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 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育會有不同的影響。 同時, 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兒童個性、品德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形成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獨生子女出生后, 便在特定的家庭中生活, 家庭的經濟地位、家庭的教養觀念和期望, 家庭成員的個性特點與相互關系, 以及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及所扮演的角色, 無不對其心理健康發育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心理學家經過20多年的研究, 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諸如任性, 好發脾氣, 生活自理能力差或社會適應不良等)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六方面:

Advertisiment

一.傳統的家庭觀念 隨著城鄉的發展, 中國的家庭結構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傳統的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傳宗接代與養兒防老等家庭觀念已有了很大改變。 但不可否認, 有些家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陳舊觀念。 這些觀念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 出現了諸如敏感、膽小, 過于內向等情緒問題。

二.特殊的家庭地位 目前某些家長將獨生子女作為家庭的軸心, 給予特殊的家庭地位, 一切活動均圍著獨生子女轉, 處處受到特殊照顧。 有的甚至發展成為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 顛倒了家庭關系中的主次地位。 這種特殊的家庭地位會使獨生子女養尊處優, 高人一等, 逐漸變得驕傲自滿, 沒有禮貌, 沒有同情心,

Advertisiment
助長了"自我中心"意識, 扭曲了性格, 從而形成了驕橫拔扈、不顧他人的自私心理。

三.家長期望值過高 如今, “望子成龍”是獨生子女家長們的普遍心態。 可能某些家長是非本意地只生一個孩子, “望子成龍”的愿望便十分迫切, 他們不顧孩子的素質與興趣, 也不重視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 硬是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到子女身上。 在學習上要求過高, 進行過難的訓練, 超越子女的實際水平。 一旦子女學習成績下降, 就恨鐵不成鋼, 對子女施加壓力或加以懲罰, 致使某些獨生子女對學習產生恐懼感。 結果事與愿違, 反而傷害了子女。 另外父母的過高期望也是獨生子女的一種巨大心理壓力, 日久會導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變態或產生反社會行為。

Advertisiment

四.愛的失誤 父母愛子女, 人之常情。 愛給兒童溫暖、安全感, 給予力量, 使之情緒愉快, 易于開發智力, 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但某些家長溺愛獨生子女, 事事遷就放縱, 想方設法滿足獨生子女的要求, 放棄教育;或者事事包辦, 百般服侍, 不讓孩子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或者保護過度, 恐其受到傷害, 限制孩子的自由活動。 這些舉措最終把獨生子女變得如同溫室里的花朵, 難經風吹雨打。 一旦受點挫折就發脾氣, 或者膽小怕事, 缺乏責任感, 常常難以適應社會。

五.管教方式不一致 家長管教子女不單是懲罰, 主要在于對期望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贊揚, 使之建立起分清是非好壞的標準, 建立自我控制機制。

Advertisiment
為了提高管教效果,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言行一致, 行為檢點, 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教育合力。 但是某些獨生子女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 總是一方批評, 另一方袒護;一方嚴格, 另一方放縱, 管教態度極不一致。 有的甚至當子女的面相互指責或爭吵, 不但在子女心目中難以樹立威信, 也使孩子無從適應, 是非不辨, 好壞不分, 以及養成看人行事的不良品行。

六.過早進入成人世界 80年代以來, 我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常訴寂寞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這說明了獨生子女缺乏與小朋友共同生活的體驗, 渴望與同伴交往。 許多父母將獨生子女送進了托兒所、幼兒園, 讓獨生子女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培養互相幫助、學習、競爭的情感。 這些舉措是很正確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關系的心理價值,只讓獨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輸成人的思維模式,過早地將他們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與交往的機會,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與集體活動的樂趣,在精神上造成極大的損失。

如前所述,某些獨生子女出現行為與特點,或者心理衛生問題,主要由于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因此,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矯治與預防也應從家庭入手。主要措施有包含以下六方面:

一.擺正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兒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容易使兒童形成“自我中心”狀態,嚴重危害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形象與地位。要維護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須擺正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逐步培養自我服務的習慣,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自我中心”擺脫出來。

 

[1] [2] 下一頁

這些舉措是很正確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關系的心理價值,只讓獨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輸成人的思維模式,過早地將他們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與交往的機會,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與集體活動的樂趣,在精神上造成極大的損失。

如前所述,某些獨生子女出現行為與特點,或者心理衛生問題,主要由于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因此,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的矯治與預防也應從家庭入手。主要措施有包含以下六方面:

一.擺正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兒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長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容易使兒童形成“自我中心”狀態,嚴重危害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形象與地位。要維護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須擺正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逐步培養自我服務的習慣,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自我中心”擺脫出來。

 

[1] [2] 下一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