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親子關係與子女教育

嬰兒誕生後, 離不開父母親的照料、呵護。 尤其是母親--孩子在生命初期, 一切行為都是由母親來引導進行的, 母嬰之間的感情便成為親子關係的基礎。 這種由生存本能滋生出的感情基礎, 將對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社會感情的形成產生極大影響。 教育, 在雙方無意識或未意識到時已經開始進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兒童從出生到青春期要經歷5個關鍵的轉折時期。 父母應針對這5個時期各自的特點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教育:

新生兒(0-1個月):這一時期新生兒的腦功能發育是否正常, 將對以後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響。

Advertisiment
主要問題是要從生理上、心理上突然適應外界環境的巨大變化。

1歲左右:在此期間不應坐等孩子各項功能自行發展, 而應主動訓練兒童進行注意力、言語表達及動作協調能力的訓練, 尤其是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繩等。 這一過程應持續到3歲以前;

3歲左右:3歲的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表現出強烈的獨立願望, 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來。 雖然他們吃飯時可能弄得飯桌上到處都是飯粒, 玩玩具時弄得滿床、滿地亂糟糟的, 但他們自認為不錯, 不讓家長幫忙。 在這一時期家長千萬不要壓制、改變孩子的獨立意識, 而要因勢利導, 訓練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 有意識鍛煉孩子的膽量與勇氣及適應外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繼續加強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

6歲左右:6歲孩子的明顯變化是社會角色改變了。 他們將從幼稚園步入校園, 每天需要完成作業, 有了壓力。 在上學之初, 應對孩子出現的某些問題特別加以注意, 如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虎頭蛇尾, 或性格表現膽小、怕事、愛哭, 愛發脾氣等。 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訓練, 到了八九歲時就會變得更加突出, 從而使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因此, 對於剛上學的6歲孩子, 老師和家長的教育重點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行為方式。

青春期(女孩12歲左右, 男孩14歲左右):心理學家把青春期稱為“第二斷乳期”。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 開始從心理上擺脫對家長的依賴,

Advertisiment
即使對於家長正確的建議, 有時也會有逆反心理。 他們在思想、情緒、行為、自我意識、處世態度等方面明顯不同于兒童期, 但與成人相比還很不成熟。 這一時期的中學生最煩的、最不願接受的就是居高臨下式的教育(所謂的“家長式教育”)。 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平等相處, 努力與他們交朋友, 即使工作再忙、事務再多, 也應經常抽時間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去戶外散散步等, 千萬不要對他們訴說的內容表現出不感興趣, 甚至厭煩。 只有這樣, 時間長了他們才能願意與家長講心裡話。

最後, 家長不能以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孩子。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 絕大多數家長恨鐵不成鋼, 望子成龍心切, 對孩子的要求近乎完美。

Advertisiment
儘管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 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了, 但還是得不到家長的任何表揚, 時間長了就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 其實, 適時表揚孩子是家長最應該使用的教育手段。 家長對孩子的言行, 既不能放任不管, 也不能全面限制, 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讓他們自由自在茁壯成長。 愛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天性, 但兒童心理成長期的轉折絕不可忽視, 應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

親子關係, 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養”字, 更重要的在於“培”。 即不光使其長大, 還要使之成材。 在子女教育中,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