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節脫位的症狀和復位手法

肩脫位

肩脫位介紹

關節脫位又叫脫臼, 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 患處出現腫脹、疼痛, 關節外部變形, 關節功能喪失。

肩關節由於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及遭受外力的機會多, 便易發生脫位。

根據肱骨頭脫出的位置, 肩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後脫位、盂下脫位和盂上脫位4種。 其中, 前脫位又分為盂下脫位, 喙突下脫位和鎖骨下脫位。 以上幾種情況中, 前脫位最為常見, 前脫位中又以喙突下脫位最常見。

肩脫位的治療

一般採用手法復位加外固定的方法進行治療。

Advertisiment

病人應儘早到正規醫院骨科, 讓醫生採用正確的手法將脫出的骨端送回原處, 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將肘關節屈曲90度, 把前臂懸掛固定3~4周。

固定期間, 手腕和手指多活動, 但嚴禁上臂向上、向後活動, 3~4周後才能去掉固定。 這時開始自主鍛煉, 可做不舉高患肢的運動。

一般在復位後2~3個月, 肩關節才完全恢復正常機能, 此時可進行正常動作。

特別提醒:首次肩關節脫位後, 如果未經正規的復位治療, 沒有嚴格地固定、休息制動, 以致創傷的關節周圍組織修復不充分, 將可能導致以後脫位反復出現, 形成習慣性關節脫位。

容易導致小兒肩脫位的情況

小兒肩脫位除了外傷所致, 多數情況下是由於父母的用力不當引起的,

Advertisiment
以下是幾種比較常見的狀況, 父母們應引以為戒:

大人領著幼兒走路, 在看到孩子跌倒的瞬間, 猛然拉起幼兒的手致傷;父母攙著小兒上街, 小兒的上肢上舉, 遇有臺階時, 父母突然提起幼兒的手幫助他走過臺階致傷;從床上拉起患兒, 用強制手段為小兒套上羊毛衫或其它套頭衫, 粗暴的牽拉力量也會出現橈骨頭半脫位。 ;父母或大人抓住患兒雙手, 持續地轉圈玩耍時容易受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