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防新生兒膿皰瘡的病因及預防

新生兒皮膚柔軟, 表層角質很薄且易脫落, 局部防禦能力差, 稍有微小損傷, 極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膿皰瘡。

新生兒皮膚膿皰瘡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 多發病。 其發病與局部悶熱潮濕導致細菌繼發感染有密切關係。

新生兒皮膚柔軟, 表層角質很薄且易脫落, 局部防禦能力差, 稍有微小損傷, 極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膿皰瘡。 新生兒膿皰瘡好發於頸部、耳後, 尤以腋下最為多見, 這是與新生兒娩出後就被立即包裹於繈褓內, 上臂內側與胸側臂緊貼, 局部易出汗, 潮濕, 加之汗液等分泌物刺激有關,

Advertisiment
如若合併細菌感染就會發生皮膚膿皰瘡。 夏秋天熱時尤其好發膿皰瘡。

症的病原菌與其它年齡組的膿皰瘡患者相同, 但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及功能不健全的特點, 因而形成本症特有的臨床表現。 再者, 因新生兒初次接觸細菌, 故對細菌特別敏感, 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此外, 營養不良, 氣候濕熱, 用塑膠布包裹以及其它促使皮膚易發生浸漬等因素, 對造成本症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其傳染源主要來自醫護人員或母親。 在本症流行時, 不僅在醫護人員身上可分離出葡萄球菌, 而且在衣、被、空氣及塵埃中亦可培養到此種細菌。 由凝固酶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鏈球菌接觸傳染所致。

Advertisiment
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及免疫功能不健全, 故對細菌特別敏感特別是營養不良氣候濕熱、過度保暖、皮膚多汗浸漬等因素可誘發本病多由帶菌醫護人員或患兒母親所傳染。

(1)新生兒皮膚嬌嫩, 角質層不完備, 洗擦時很容易破損, 為細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機會。

(2)新生兒穿的衣服、衣領及扣紐過厚過硬, 擦損皮膚;或穿著存放已久的衣服, 或舊的未消毒衣物。

(3)新生兒膿皮疹多見於與鼻腔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護理人員接觸者, 如果發現有這種情況, 例如母親鼻部帶菌, 應給隔離或滴鼻消滅帶菌狀態, 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4)新生兒皮膚皺褶的地方, 容易潮濕積垢, 為細菌繁殖提供方便。 因此, 護理新生兒時不可不注意。

Advertisiment

因此, 預防新生兒膿皰瘡, 如下幾點是必須引起注意的:

一是新生兒娩出後, 如果體表胎脂過多過厚, 應當用棉球蘸石蠟油將其輕輕擦去, 特別是腋下要擦掉, 以免脂類氧化成脂肪酸刺激皮膚。

二是應給新生兒穿著寬鬆的棉布睡衣, 不要裸身直接包裹在繈褓裡, 以避免皮膚與皮膚緊貼, 造成局部潮濕而導致細菌侵入繼發感染。

三是要給新生兒勤洗澡和勤換內衣, 每次洗澡後要注意拭幹頸部、耳後和腋下等部位, 既保持新生兒皮膚乾淨又保持相對乾燥。

四是天熱時不要包得過嚴, 紮得過緊, 以免出汗多、潮濕而誘發膿皰瘡, 同時可避免新生兒悶熱綜合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