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后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 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 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 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 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 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 均應提倡母乳喂養。 應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 做到定時哺乳, 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
二、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 不易清洗消毒, 很容易污染,
Advertisiment
三、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 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 造成急性脫水。 在家中, 父母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 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 做成口服補液。 由于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 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 小于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后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 每天的攝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歲者, 盡量多飲, 每天攝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 以預防脫水。 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癥狀, 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并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四、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 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
Advertisiment
五、飲食質量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 應注意飲食調配, 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 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 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 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
Advertisiment
六、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 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注意小兒體格鍛煉,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抵抗力, 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七、避免不良刺激
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也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八、切忌濫用抗生素
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 或者由于飲食不當引起。 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 抗菌藥物不但無效, 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 引起菌群紊亂, 加重腹瀉。
九、莫禁食, 多補水分
有些父母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多吃多拉, 不吃不拉”, 這樣做無異于火上澆油??加重體內脫水程度。 因此, 腹瀉時不必禁食, 應多補充水分, 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