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氣胸是新生兒急症之一, 常表現為突發呼吸困難, 面色發紺, 如不能及時做出診斷與治療, 將會危及生命。 我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近年共收治新生兒氣胸36例, 總體來說, 這些患兒按發病原因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在防治新生兒氣胸時, 可參考這三類特點, 有的放矢。
一是自發性氣胸, 指在無外傷或人為因素的情況下肺組織及胸膜發生破裂, 引起氣胸。 由於足月兒呼吸運動強, 故足月兒發生率高。 有研究認為, 自發性氣胸的發生與分娩方式有關, 剖宮產兒自發性氣胸的發生率較高, 是自然分娩兒的2.7倍。
Advertisiment
剖宮產兒娩出簡單迅速, 新生兒胸廓沒有受到有效的擠壓, 胎兒氣道內的液體不像自然分娩兒那樣在娩出前已被有效地大部分擠出, 所以新生兒娩出時由於氣道阻力的增加和胸腔壓力的急劇變化, 導致肺泡過度膨脹破裂而發生新生兒自發性氣胸。 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 新生兒自發性氣胸的確診率逐漸增加。
因此,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應密切觀察, 一旦發現有呼吸急促、呻吟、面色發紺表現, 應及時進行胸部X線檢查, 發現氣胸及時處理。 自發性氣胸患兒臨床症狀相對較輕, 有相當一部分患兒只需要單純鼻導管吸氧治療, 甚至無需吸氧或1次胸腔穿刺抽氣, 即可自行吸收。 只有少部分患兒需要機械通氣及胸腔閉式引流。
Advertisiment
二是醫源性氣胸, 多發生在窒息復蘇過程中, 由於使用呼吸囊不當, 加壓過猛或機械通氣過程中壓力過高造成肺泡破裂導致氣胸。 隨著產房窒息復蘇技術的規範與普及, 這類氣胸的發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由於近年來呼吸機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的普遍應用, 機械通氣過程亦有氣胸發生。 研究表明, 高壓力會引起毛細血管內皮和肺泡上皮的損傷, 導致氣體、液體和蛋白質滲出,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失活, 最終發生氣漏。
三是病理性氣胸, 是指在有肺部原發疾病基礎上發生的氣胸。 此類氣胸的臨床特點是症狀重, 肺壓縮面積相對較大, 壓縮約30%~70%, 多需行機械通氣及胸腔閉式引流。 及時有效的胸腔閉式引流尤為重要,
Advertisiment
當觀察到引流管內未見氣體排出, 聽診患側呼吸音正常, 複查胸片示萎縮的肺已複張, 夾管24小時病情穩定, 即可拔除引流管。 對呼吸機參數的調節應視病情變化及時調整, 盡可能以較小的呼吸強度支持達到適當的氣體交換, 避免再度發生醫源性氣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