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降溫了,怕寶寶受凍?其實應該更警惕“冬中暑”

什麼是冬中暑?

“冬季中暑”只是個形象的說法, 這種“中暑”, 實際上就是“嬰兒捂熱綜合征”(也叫“嬰兒悶熱綜合征”)。 該病多發生在1歲以內的嬰兒身上, 尤其是未滿月的新生兒更容易患該病。 在寒冷的冬季,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著涼, 不僅在孩子身上裹上厚厚的大衣、毯子, 還要用上空調、熱水袋或電熱毯。 由於在冬季室內的門窗基本都是關閉的, 造成室內空氣無法流通, 這就使得孩子如同生活在炎熱的“人造夏季”。 因此, 孩子的體溫會逐漸上升, 等父母發覺時, 孩子已處於高燒之中, 這樣便形成了冬季“中暑”的症狀。

Advertisiment

冬季“中暑”的危害

孩子的主要散熱方式是靠皮膚散熱, 因此, 當小寶寶被過度保暖時, 體內的熱量就無法有效散去。 由於小寶寶不會說話, 又無法掙脫“束縛”, 只能靠加速呼吸來排放熱量。 這樣就會消耗體內過多水分, 加快肌體的新陳代謝, 同時會消耗掉大量的氧。

寶寶一旦“中暑”, 就會出現口幹、尿少、前囟及眼窩凹陷, 甚至會出現抽搐、昏迷的跡象。 此時父母就要注意了, 如果這種高熱環境持續下去, 很有可能會引起寶寶內迴圈失調, 代謝紊亂, 身體的多個器官和系統功能受損, 甚至出現衰竭。

寶寶“中暑”了怎麼辦?

寶寶“中暑”時發病都比較急, 一旦出現這種徵兆, 應該迅速為寶寶“解暑”, 消除“中暑”因素。 具體做法為:

1. 解除寶寶的“束縛”,
Advertisiment
掀開重重的衣物或被子, 讓寶寶的身體脫離高溫環境。 此時需要注意, 寶寶剛從一個高熱環境中出來, 不僅渾身是汗, 而且汗毛孔是張開的, 此時最容易受到涼空氣的侵襲而造成感冒。 因此, 父母在給寶寶散熱的同時, 也要迅速把寶寶頭上和身體上的汗擦乾, 在溫暖的室內給寶寶換上乾爽的內衣, 避免出現感冒。

2.當寶寶在“中暑”後換上舒適而又保暖的衣物後, 除了把寶寶移至空氣新鮮和通風良好的地方, 還要注意給寶寶補水, 使寶寶能儘快“解暑”。

3.如果寶寶“中暑”太重, 還需要給他洗澡降溫。 當然, 一定要保證浴室的溫度, 避免寶寶在穿脫衣服時著涼。 如果沒有條件洗操, 可以採取溫水擦浴的方法為寶寶進行物理降溫,

Advertisiment
擦拭的水溫在34℃至37℃即可。 具體方法為用柔軟的紗布沾水後微微擰乾, 放在寶寶的腋窩下和大腿根部, 每隔幾分鐘換一次。 同時用毛巾輕輕擦拭寶寶的胳膊、腿和手腳。 擦浴一般有二三十分鐘即可, 這樣可以在寶寶不受涼的情況下為寶寶有效降溫。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 不要因為怕把小寶寶“燒壞了”而擅自給寶寶使用退燒藥。

4.如果寶寶“中暑”嚴重, 父母在家裡做簡單的處理後應即刻送往醫院讓醫生檢查處理。

如何預防寶寶冬“中暑”?

小寶寶雖然抵抗能力差, 但是新生兒的生命力還是非常頑強的。 只要室內溫度合適, 適度的保暖並不會使小寶寶凍著。 因此有句老話說:“若要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如果父母盲目為小寶寶保暖反而會適得其反。

Advertisiment
具體做法為:

1.室內溫度保持在22℃至25℃左右。

2.可以時常摸摸寶寶的手腳、後頸和脊背, 只要感覺寶寶的身體暖和而又不出汗即表示寶寶對現在的溫度感覺很舒適。 如果感覺寶寶略有微汗, 說明寶寶的衣服已經穿多了, 應當適當減去一些。 如果寶寶的四肢手腳是冰涼的, 說明寶寶冷了, 需要增加衣服了。

3.要根據寶寶的活動情況來增減衣服。 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 他們的活動量較少, 平時可以比爸爸媽媽穿得略多一些。 但是貼身的衣物不要太多, 因為他們大多數時間是躺在小床裡。

4.6個月以上的寶寶建議不要穿太多, 因為這麼大的寶寶白天活動比較多, 只要室內溫度調節合適, 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並且不出汗即可認為適宜。

Advertisiment
平時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 到了室外可以比父母多穿一件。 等孩子會跑了, 在室內甚至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 到了室外, 兩三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

5.在大多數情況下, 寶寶的身上是不會輕易著涼的, 容易著涼的部位主要是在頭部和手。 因此, 帶寶寶出門時, 一定要帶上帽子和手套。

6.寶寶睡覺時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 也不要蓋得太厚, 更要防止寶寶蒙頭睡覺, 那樣做會導致寶寶缺氧。

7.不要讓孩子和大人蓋一個被子, 因為成人的體溫會使寶寶的被窩溫度過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