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伴孩子,你用心了嗎?

孩子發洩不滿的正確方式

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 有一次她生姥姥的氣, 當姥爺問她:“姥姥呢?”, 她竟然說:“姥姥死了!”我母親聽了這話很崩潰, 含淚跟我說了這個事。 作為老人她一定特別難受, 我非常理解。 可我認為, 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 她對死亡沒有概念, 那只是她發洩不滿的話, 並不知道對別人有怎樣的影響。 當晚, 我和她認真溝通了一個多小時, 我告訴她, 說了這個後, 姥姥會怎麼想, 媽媽會怎麼想, 將來遇到類似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當天, 她就向姥姥認了錯, 表示自己再不會這樣。

後來, 我在牆上貼了一張很大的紙。

Advertisiment
我和女兒約定:每當她生氣, 想發火時, 就在這張紙上使勁畫, 畫什麼、寫什麼都可以, 讓她有一個發洩的管道。 剛開始, 不到一周, 這張紙就被畫得滿滿的, 說明她經常生氣。 我跟她交流:遇到什麼事情了?為什麼生氣?現在還能想起為什麼生氣嗎?這時, 她發現自己已想不起為什麼生氣, 就覺得這“氣”生得太不值得。 漸漸地, 這張紙一個月她都畫不滿了。

我對女兒說, 媽媽是她最好的朋友, 她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媽媽交流, 哪怕是做錯事, 只要她勇敢講出來就不批評她, 如果媽媽不在家她可以寫紙條。 於是, 我發現在枕頭下面、抽屜裡都有她留的紙條。 她寫得很簡單, 比如說“媽媽, 我今天沒考好”“我今天心情不好”“你怎麼還不回來”……這成為我們母女的溝通方式之一。

Advertisiment

孩子生病時的陪伴

有一年耶誕節, 女兒患肺炎住院, 我趕到兒童醫院, 推開病房門, 女兒正坐在床上玩玩具, 頭上紮著輸液管, 見到我怯怯地說:“媽媽, 我生病了。 ”我當時也顧不得身邊還有好幾個醫生和護士, 抱著女兒就痛哭, 孩子可能被我嚇著了, 也開始大聲哭。

看我這樣, 醫生找我談話:“你這樣的舉動只能增加孩子對疾病的恐懼, 讓她很難配合醫生的治療。 在孩子的心裡, 媽媽是最大的, 媽媽哭了, 她就會覺得生病好可怕, 醫生都很壞, 要給人扎針, 你帶給了孩子更多的負面影響。 ”

我認真思考了這件事, 然後開始這樣做:每次孩子生病, 我第一時間告訴她, 可能得去醫院, 不過放心,

Advertisiment
媽媽一定會在你身邊, 咱們認真檢查, 如果可以吃藥治好的, 一定不打針。 即使打針, 媽媽也會找一個溫柔的阿姨, 這樣就會不太疼。 女兒漸漸習慣了我的做法, 每次去醫院都會提醒我, 別忘了去找溫柔的護士, 有了心理暗示, 她打針輸液基本不哭, 還會說:“這個阿姨很溫柔, 不太疼。 ”當我生病時, 會認真地和孩子說:“寶寶, 媽媽生病了, 每個人都會生病, 這很正常, 媽媽現在吃藥, 如果還不好轉, 就得去醫院, 你得監督媽媽吃藥打針。 ”這樣, 在孩子的心裡形成正確面對疾病的觀念。

克服“家長會焦慮症”

有一次, 我去參加女兒幼稚園的公開課, 那天我和所有的家長一起坐在教室的後面, 和孩子們一起聽了一節自然課。 開始, 我情緒不錯,

Advertisiment
女兒不斷地回頭和我笑, 我心裡感覺也甜甜的, 沒過10分鐘我就發現問題了, 女兒好像不太認真聽講, 其他的小朋友都在搶著回答問題, 女兒卻好像置身事外, 只是安靜地坐著。

於是, 只要老師問問題, 我就緊張, 希望女兒能回答一個問題, 哪怕只有一個。 後來, 我幾乎是如坐針氈, 看到其他家長不斷地拍照, 不斷地伸出大拇指, 那個瞬間, 我多麼期待她是優秀的, 是出眾的。

下課後, 我趕緊跑到女兒身邊問她:“寶貝, 為什麼不回答老師的問題呢?”女兒回答:“不為什麼, 不想回答。 ”這個答案是我最不想聽到的, 女兒竟然不願意回答老師的問題, 我想我當時的臉色一定很不好。 那天晚上, 把女兒送回家, 我又返回幼稚園去找老師, 我特別想知道女兒平時就是這個樣子嗎?老師聽了我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輕鬆地說:“您多慮了, 您的女兒平時做事情非常認真, 也很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但是她比較敏感, 今天她被您吸引了注意力, 她平時真的很好。 ”我仔細回想一下, 在開家長會時, 孩子的確在不斷看我, 一個3歲多的孩子心裡, 那個時候, 一定是媽媽最大, 一定恨不得鑽到我的懷裡, 而我, 並沒有充分地理解孩子的心, 只是以成人的眼光來期待孩子。

這次家長會後, 我又參加了兩次幼稚園的集體活動, 心情放鬆了很多, 我不但注意女兒的一舉一動, 也順便欣賞了下其他小朋友的表演, 可能是因為我不緊張了, 女兒也漸漸放開了。

當媽媽, 就是一個不斷用心學習的過程, 在犯錯、改正的過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犯錯、改正的過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