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娃技能再升級!21天不重樣遊戲攻略,約嗎?

跟孩子一起遊戲時, 如果孩子哭鬧起來, 怎麼安撫?

上班或者做家務已經耗了很大精力, 有沒有什麼省力點的遊戲?

……

帶孩子玩:大小一起怎麼玩?

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來說, 多數遊戲是需要爸媽陪著的。 這些遊戲時間裡, 父母可以是孩子玩耍的“老師”, 也可以是“玩伴”, 一句話, 就是需要親子雙方全身心的沉浸, 想這樣“媽媽在這裡看著你, 去玩吧”這樣偷懶招, 可是不行的哦。

當然, 父母也不用“事必躬親”, 精力有限情況下可以本著陪玩總則:跟隨孩子, 讓孩子主導遊戲, 我們只需要在難度、深度、廣度上稍稍進行引導就行。

Advertisiment

以敲釘子遊戲為例。

難度:如果寶寶喜歡拿個東西敲來敲去, 引導寶寶敲釘子, 或者拿三個不同顏色的小球放在地上, 指定某一個讓寶寶去敲, 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辨認顏色的能力。

深度:為寶寶當前動作賦予意義。 比如寶寶拿個東西到處敲, 家長就可以放上音樂, 拿出小鼓, 鼓勵寶寶敲擊樂器。

廣度:變換花樣玩。 比如寶寶拿個東西到處敲, 可以引導寶寶兩手對敲, 或者引導寶寶感受不同材質敲擊的聲音等等。

常見的此類遊戲有以下幾種, 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家寶寶的喜好, 變著花樣來玩。

1藏貓貓遊戲

初階藏貓貓

媽媽藏起來寶寶找, 寶寶藏起來媽媽找!

升級版藏貓貓

兩隻手藏東西(拿一個小玩意能攥拳頭握住的,

Advertisiment
雙手合上晃幾下放在一隻手裡, 握住, 讓寶寶猜在哪只手);

拿兩隻小碗扣住物品, 換位置, 讓寶寶猜物品在哪只茶盅之中。

2過家家

和日常生活類場景結合起來的過家家遊戲, 玩法也很多樣。

比如可以借助玩偶、娃娃, 和寶寶一起表演吃飯、穿衣、如廁、刷牙等等;也可以模擬一些寶寶見過、相對也比較熟悉的外面場景, 比如公車、停車場、動物園等。

3生活認知遊戲

認識蔬菜, 水果, 這些大人看來是在學習, 對孩子來說, 就是在遊戲。

多美處於語言爆發期時, 超愛“指指指”。 我就利用三段式教學方式, 和寶寶邊玩邊學。 比如:

·放蘋果、香蕉、梨在桌子上, 家長拿起一個蘋果, 說蘋果。

· 把蘋果放回原地, 問寶寶哪個是蘋果, 寶寶指認。

·家長再問這是什麼讓寶寶回答。

Advertisiment

4自建家庭遊樂園

利用家庭的材料設計、搭建遊戲場景, 讓寶寶去自由探索, 在探索中延伸玩法。

做個小球童

給多美設計蛋蛋窩(被子圈起一個窩), 把家裡所有球全倒進去給她探索。

·她往外扔球, 我再扔回去;

·她從布簾下往外扔球, 我假裝被擊中;

·利用布簾和球球藏貓貓。

小小冒險家

可以利用傢俱和球給孩子搭建冒險軌道;用床單給孩子做秋千;用小墊子做山讓孩子攀登冒險……不過, 一定要注意安全, 安全, 安全!

用爬行墊搭建的斜坡, 寶寶很愛爬上爬下

隨便一個小墊子就可以在家裡進爬山行探險啦

5角色扮演遊戲

演繪本

可以演的繪本有《抱抱》、《我一直一直向前走》、《落葉跳舞》、《i am abunny》等等。

多美最喜歡的故事是,

Advertisiment
小兔子和小熊賽跑, 小兔子跑著跑著pia摔倒了, 嗚嗚哭起來, 這時候多美就會拿紙巾給小兔子擦眼淚, 吹一吹摔疼的地方, 再抱起來安慰一下, 然後說好, 小兔子就可以繼續和小熊比賽賽跑到終點。 很簡單, 但她卻特別喜歡這個簡單的情節, 百玩不厭。

置換角色

寶寶情緒不好的時候, 可以玩置換角色遊戲, 幫寶寶換換心情, 尤其是寶寶生病時候, 親身體驗過, 這一招很好用呢。

五一出行後, 多美回到家開始流鼻涕, 因為精神狀態良好並且也沒有其他症狀, 我就一直堅持按照普通感冒護理, 沒有去醫院也沒有吃藥。

多美流鼻涕第九天, 奶奶打電話讓我回家說多美哭鬧不停可能是病情嚴重了。 我回到家時候多美剛停止哭,

Advertisiment
嗓子啞啞的, 見到我回來就趕緊要抱抱, 我抱著她跟她說了會話, 期間多美一直指耳溫槍, 我拿了耳溫槍幫她量不發燒, 她立刻搶過了耳溫槍。

於是發生了圖片裡描述的那一幕。 多美挨個給動物卡片中的動物量體溫, 給動物們看病。 玩了好久, 晚上正常作息睡覺沒有再鬧。

第二天早上一醒來, 又要拉我去拿耳溫槍, 還讓我給小動物們看病, 我才突然意識到, 她前一天煩躁的原因應該是因為奶奶的焦慮。 奶奶覺得這麼長時間不好會不會是別的毛病, 從而反復給多美量體溫, 不知不覺就把這種焦慮的情緒傳遞給了多美。

意識到這一點, 我又趕緊拿來長耳朵兔子開始玩類似的置換遊戲(暫停現實, 轉變角色, 讓玩偶經歷多美的處境以釋放焦慮情緒)。

我告訴多美兔子感冒了,打噴嚏,咳嗽,把長耳朵甩來甩去很滑稽,逗的她哈哈大笑;然後和她一起給兔子量體溫,假裝兔子很抗拒一不小心把耳溫槍插進嘴裡去了。

多美玩得很開心也一直在笑。當天我上班後她跟奶奶在家一天,都很乖。

經過這一次,我覺得生病時候情緒護理和針對病症的護理真的同樣重要。如果生病的寶寶被一種焦慮煩躁無力的情緒包圍就會不利於病情的康復。大人首先要放輕鬆,認同寶寶的情緒並幫助他合理釋放,也可以和寶寶玩置換類假裝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生病的含義。

6室外遊戲

多數孩子一出屋就像脫籠的小鳥,所以帶孩子去公園、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健身場、遊樂園等都不錯的選項。

1、2歲寶寶主要是通過走、跑、蹦來鍛煉自己的大動作能力,所以遊戲也儘量圍繞這三點來玩。

走:上下斜坡,設立目標,體驗在各種材質的地面上走路(磚頭、水泥、土地)。

跑:追泡泡、追氣球、踢球。

蹦、跳:跳臺階,跳繩等等。

陪孩子玩:“圍觀”也有高品質

這類遊戲中,孩子是絕對主角,家長作為遊戲配角,可以趁機松一口氣,大部分時間只需要靜靜的看著孩子玩就好。

1專注“工作”的遊戲

玩水/米/沙

可以選擇一些能讓寶寶長時間專注玩的玩具,尤其是水、米、沙這三大“法寶”,寶寶倒來倒去就可以玩好一會。

配對遊戲

(1)襪子配對,3到5雙大人的和寶寶的襪子都拆開混在一起,讓寶寶挑出一樣的。

(2)切切樂配對:切切樂全部掰開混在一起,寶寶找到一樣的可以粘在一起。

(3)用初級拼圖板、形狀配對盒來玩配對遊戲。

建構類遊戲

樂高、疊疊樂、紙盒、書本、盆、積木……各種玩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寶寶做不到的!

插孔/穿線遊戲

還可以讓寶寶玩插孔、擰瓶蓋等小遊戲,讓寶寶專注于一個動作,既可以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也能提高他的專注力。

最初級可以用小棍穿紙片,逐漸升級到鞋帶一根+帶孔的紙片/布片/玩具/算珠,只要帶孔的都能穿。


插孔遊戲


插孔遊戲


釣魚遊戲

2“當家” 遊戲

讓孩子加入到你的家務中,分配給他一些他平時愛做的事。比如扔垃圾,往洗衣桶裡放衣服,洗完往外拿衣服,幫忙找一樣東西,摘菜,扒雞蛋殼等等。

一般做家務時,我很願意多美來給我“搗亂”的,也會根據她當前的認知分給她一些任務。

3“尋寶” 遊戲

找書:可以跟寶寶說媽媽想看哪一本繪本,幫媽媽取過來。

找蔬菜:拿幾根茄子(或者其他)和寶寶一起放在房間各個角落,然後你就可以死到某一處,讓寶寶去尋寶了。

教幾招:陪玩小經驗 1和別的寶寶玩耍

有的寶寶或許已經進入物權意識階段了,這個時期內寶寶不會分享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家長要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尊重孩子的想法。可是遇到具體的情況或者不講理的熊家長以及熊孩子怎麼辦呢?萬能金句奉獻給大家:

對自己孩子說:

·假如別的孩子想要玩你家寶寶的玩具,

你可以說:好吧,雖然麻麻很希望你能和誰誰一起玩,但是這個玩具是你的,麻麻會尊重你的想法。

·假如自己家寶寶想玩別人的東西,別人不想借給他,

也要跟寶寶講:這個玩具是誰誰的,他現在不想給你玩,我們玩別的好不好?

·假如寶寶很難過,

接受寶寶的情緒,抱起來拍拍直到寶寶平靜下來,假如還是想要就按上面的步驟重來一遍。

對別人孩子說:

寶貝,某某不給你玩,你很生氣,阿姨理解你,阿姨陪你玩**(另一個玩具)可以嗎?

對別人家長說:

我家孩子現在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給你家寶寶帶來困擾,真是不好意思。

2自己玩耍的時候

建議大家在陪玩過程中多說:“我們來試一試吧”、“寶寶自己試一試吧”,而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結果。

有一次,多美在玩球的時候,球掉進茶几下面,她來找我幫忙。我說球掉進茶几裡面出不來了,怎麼辦呀?多美去試試能不能自己夠出來。她就趴下伸手,又爬起來,實在沒辦法的樣子,於是我和她一起去找工具,最後拿掃帚幫她弄出來了。

多美很開心,我去把掃帚歸位,一回頭發現她又故意把球放進茶几下面,然後站起來想了想去拿了一根約10cm的玩插孔遊戲的小棒自己試了試,弄不出來又找我。

我引導她看,這個太短了夠不到,多美想了想又去桌子上找筷子,我不厭其煩地讓她去試,終於她想起了我用紙卷的棍子,於是球被解救了。

這樣的實踐過程為多美養成了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我們驚喜。

3孩子玩得正高興,被打斷怎麼辦?

首先我們應該接納寶寶的情緒,安撫他直到他自己停止哭泣,我們就可以開始“複盤”,玩假裝遊戲。假裝自己是孩子,通過誇張的動作、幽默的聲音以及適當的象聲詞把剛才發生的事演一遍,幫助寶寶跳出困擾。

多美16個月時,正在外面專注的玩耍,突然一群狗在她不遠處撕咬起來,她被嚇到並哇哇哭起來。

這個時候,我把她抱起來,解碼寶寶的情緒:寶寶害怕了,來麻麻抱抱。等到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就可以開始“複盤”了:帶她走到原來的位置,說多美剛才在這玩螞蟻,正看的專心,忽然後面狗狗汪汪汪打起來了,嚇多美一大跳!並且通過滑稽的聲音和動作神態讓不好的情景再現以消除寶寶內心的恐懼。

4寶寶對什麼遊戲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如果出現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自檢一下有沒有以下情況:

寶寶有沒有被長期放在電視機前?

家裡聲光類玩具是否太多?

家裡所有成員是不是都喜歡對寶寶說不(接納度很低,控制欲又高,總想讓寶寶按照大人的想法玩)?

沒有獨處時間(指脫離家長視線範圍的)?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那就有可能是寶寶經常被動接受資訊,而失去了主動發展自我的機會。

其實,寶寶大部分時間想要做的事都是有一定意義和目的的,並不需要我們去刻意教他什麼,寶寶喜歡按照自己內心的秩序去發展自己。我們只要為寶寶提供相對自由和放鬆的環境就好。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的接納度很低,孩子不管想去做什麼,家長都在不停的說不,不可以吃手,別碰那個盤子,別搗亂,別翻櫃子,甚至不可以翻這麼多頁書,要一頁一頁翻。你每說一個不,必然遭到孩子的反抗和不滿,孩子時常處於與你對抗的狀態,時常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時常要擔心被你阻攔,她還怎麼能走進自己的世界裡去探索她想要的呢?

所以,儘量給寶寶一個寬鬆的、自由的,少電視、少聲光玩具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寶寶的自我發展至關重要。

我告訴多美兔子感冒了,打噴嚏,咳嗽,把長耳朵甩來甩去很滑稽,逗的她哈哈大笑;然後和她一起給兔子量體溫,假裝兔子很抗拒一不小心把耳溫槍插進嘴裡去了。

多美玩得很開心也一直在笑。當天我上班後她跟奶奶在家一天,都很乖。

經過這一次,我覺得生病時候情緒護理和針對病症的護理真的同樣重要。如果生病的寶寶被一種焦慮煩躁無力的情緒包圍就會不利於病情的康復。大人首先要放輕鬆,認同寶寶的情緒並幫助他合理釋放,也可以和寶寶玩置換類假裝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生病的含義。

6室外遊戲

多數孩子一出屋就像脫籠的小鳥,所以帶孩子去公園、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健身場、遊樂園等都不錯的選項。

1、2歲寶寶主要是通過走、跑、蹦來鍛煉自己的大動作能力,所以遊戲也儘量圍繞這三點來玩。

走:上下斜坡,設立目標,體驗在各種材質的地面上走路(磚頭、水泥、土地)。

跑:追泡泡、追氣球、踢球。

蹦、跳:跳臺階,跳繩等等。

陪孩子玩:“圍觀”也有高品質

這類遊戲中,孩子是絕對主角,家長作為遊戲配角,可以趁機松一口氣,大部分時間只需要靜靜的看著孩子玩就好。

1專注“工作”的遊戲

玩水/米/沙

可以選擇一些能讓寶寶長時間專注玩的玩具,尤其是水、米、沙這三大“法寶”,寶寶倒來倒去就可以玩好一會。

配對遊戲

(1)襪子配對,3到5雙大人的和寶寶的襪子都拆開混在一起,讓寶寶挑出一樣的。

(2)切切樂配對:切切樂全部掰開混在一起,寶寶找到一樣的可以粘在一起。

(3)用初級拼圖板、形狀配對盒來玩配對遊戲。

建構類遊戲

樂高、疊疊樂、紙盒、書本、盆、積木……各種玩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寶寶做不到的!

插孔/穿線遊戲

還可以讓寶寶玩插孔、擰瓶蓋等小遊戲,讓寶寶專注于一個動作,既可以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也能提高他的專注力。

最初級可以用小棍穿紙片,逐漸升級到鞋帶一根+帶孔的紙片/布片/玩具/算珠,只要帶孔的都能穿。


插孔遊戲


插孔遊戲


釣魚遊戲

2“當家” 遊戲

讓孩子加入到你的家務中,分配給他一些他平時愛做的事。比如扔垃圾,往洗衣桶裡放衣服,洗完往外拿衣服,幫忙找一樣東西,摘菜,扒雞蛋殼等等。

一般做家務時,我很願意多美來給我“搗亂”的,也會根據她當前的認知分給她一些任務。

3“尋寶” 遊戲

找書:可以跟寶寶說媽媽想看哪一本繪本,幫媽媽取過來。

找蔬菜:拿幾根茄子(或者其他)和寶寶一起放在房間各個角落,然後你就可以死到某一處,讓寶寶去尋寶了。

教幾招:陪玩小經驗 1和別的寶寶玩耍

有的寶寶或許已經進入物權意識階段了,這個時期內寶寶不會分享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家長要保護孩子的物權意識,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尊重孩子的想法。可是遇到具體的情況或者不講理的熊家長以及熊孩子怎麼辦呢?萬能金句奉獻給大家:

對自己孩子說:

·假如別的孩子想要玩你家寶寶的玩具,

你可以說:好吧,雖然麻麻很希望你能和誰誰一起玩,但是這個玩具是你的,麻麻會尊重你的想法。

·假如自己家寶寶想玩別人的東西,別人不想借給他,

也要跟寶寶講:這個玩具是誰誰的,他現在不想給你玩,我們玩別的好不好?

·假如寶寶很難過,

接受寶寶的情緒,抱起來拍拍直到寶寶平靜下來,假如還是想要就按上面的步驟重來一遍。

對別人孩子說:

寶貝,某某不給你玩,你很生氣,阿姨理解你,阿姨陪你玩**(另一個玩具)可以嗎?

對別人家長說:

我家孩子現在處於物權意識敏感期,給你家寶寶帶來困擾,真是不好意思。

2自己玩耍的時候

建議大家在陪玩過程中多說:“我們來試一試吧”、“寶寶自己試一試吧”,而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結果。

有一次,多美在玩球的時候,球掉進茶几下面,她來找我幫忙。我說球掉進茶几裡面出不來了,怎麼辦呀?多美去試試能不能自己夠出來。她就趴下伸手,又爬起來,實在沒辦法的樣子,於是我和她一起去找工具,最後拿掃帚幫她弄出來了。

多美很開心,我去把掃帚歸位,一回頭發現她又故意把球放進茶几下面,然後站起來想了想去拿了一根約10cm的玩插孔遊戲的小棒自己試了試,弄不出來又找我。

我引導她看,這個太短了夠不到,多美想了想又去桌子上找筷子,我不厭其煩地讓她去試,終於她想起了我用紙卷的棍子,於是球被解救了。

這樣的實踐過程為多美養成了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給我們驚喜。

3孩子玩得正高興,被打斷怎麼辦?

首先我們應該接納寶寶的情緒,安撫他直到他自己停止哭泣,我們就可以開始“複盤”,玩假裝遊戲。假裝自己是孩子,通過誇張的動作、幽默的聲音以及適當的象聲詞把剛才發生的事演一遍,幫助寶寶跳出困擾。

多美16個月時,正在外面專注的玩耍,突然一群狗在她不遠處撕咬起來,她被嚇到並哇哇哭起來。

這個時候,我把她抱起來,解碼寶寶的情緒:寶寶害怕了,來麻麻抱抱。等到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就可以開始“複盤”了:帶她走到原來的位置,說多美剛才在這玩螞蟻,正看的專心,忽然後面狗狗汪汪汪打起來了,嚇多美一大跳!並且通過滑稽的聲音和動作神態讓不好的情景再現以消除寶寶內心的恐懼。

4寶寶對什麼遊戲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如果出現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自檢一下有沒有以下情況:

寶寶有沒有被長期放在電視機前?

家裡聲光類玩具是否太多?

家裡所有成員是不是都喜歡對寶寶說不(接納度很低,控制欲又高,總想讓寶寶按照大人的想法玩)?

沒有獨處時間(指脫離家長視線範圍的)?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那就有可能是寶寶經常被動接受資訊,而失去了主動發展自我的機會。

其實,寶寶大部分時間想要做的事都是有一定意義和目的的,並不需要我們去刻意教他什麼,寶寶喜歡按照自己內心的秩序去發展自己。我們只要為寶寶提供相對自由和放鬆的環境就好。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的接納度很低,孩子不管想去做什麼,家長都在不停的說不,不可以吃手,別碰那個盤子,別搗亂,別翻櫃子,甚至不可以翻這麼多頁書,要一頁一頁翻。你每說一個不,必然遭到孩子的反抗和不滿,孩子時常處於與你對抗的狀態,時常需要處理自己的情緒,時常要擔心被你阻攔,她還怎麼能走進自己的世界裡去探索她想要的呢?

所以,儘量給寶寶一個寬鬆的、自由的,少電視、少聲光玩具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對寶寶的自我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