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孩子哭,是一種革命友情

你有沒有試過只是陪孩子哭那麼一段時間?不著急制止, 也不擔心其他人的的目光, 就是那麼輕輕抱著他, 撫摸著他的後背, 用最平靜的心情?

在我沒有創辦幼稚園之前, 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世界上有一種狀態, 可以是平和地陪伴孩子哭。

直到在幼稚園見到我的蒙特梭利園長和老師陪著孩子哭的狀態, 不評判哭泣是否正確, 不恐懼哭泣的狀態, 只是用溫暖的肢體動作陪伴孩子, 輕撫後背, 柔軟擁抱, 允許孩子慢慢釋放那一點點恐懼、委屈、難過、憤怒。

說來奇怪, 每當這時候, 孩子基本上過上一會兒就不哭了。

Advertisiment

在接納的平和中, 再劇烈的情緒也因為有人耐心傾聽和全身心的接納而慢慢化解。

陪孩子哭, 是一種革命友情。 陪孩子哭的那個人通常會和孩子建立了特殊的連接。 孩子感受到了全然接納和平和力量。

陪孩子哭, 其實考驗大人。 如果我們身體或情緒狀態不佳, 就不要陪孩子哭, 因為孩子的哭在碰到我們情緒波動的時候, 容易變成發脾氣的導火索。

孩子一哭, 我們為什麼制止?

孩子哭, 我們很緊張, 縱使希望第一時間制止哭聲。 為什麼呢?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種, 也許因為我的情緒就不穩定, 怕聽著心煩, 怕一會就對孩子發火。

第二種, 也許因為我不太會面對哭, 怕事態失控, 無法收場。

第三種, 也許因為我覺得哭是壞事,

Advertisiment
趨利避害, 越早遠離越好。

無論原因具體哪一種, 但更多於我自己的狀態有關, 都是基於“恐懼-控制”的邏輯, 怕發火、怕失控、怕壞事而控制。

因為控制, 我們習慣一聽哭, 就制止, 孩子就像彈簧, 越制止, 哭的越厲害, 本身也許僅因為一點點小難過, 後來升級成為不被大人接納的恐懼的哭。

我們覺察到大人制止孩子哭的三種原因, 也更能客觀看待孩子哭這件事情本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