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著孩子一起認識死亡

與孩子聊死亡, 從來就是“千古難題”。 最近地震頻發, 媒體上關於地震的消息鋪天蓋地, 滿目瘡痍的畫面刺激著孩子們敏感的心。 最近, 有家長寫信來傾訴, 孩子因為接收太多關於地震的消息, 變得鬱鬱寡歡, 晚上做噩夢, 纏著爸爸媽媽問“死亡是什麼?”孩子對於死亡的恐懼是非常大的, 因為他們不理解什麼叫做“死亡”。 我們與其避而不答, 不如用比較好的方法和技巧來陪孩子一起面對。

陪孩子一起認識死亡

NO1:不建議向幼兒呈現災難

這位母親您好,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死亡的概念還不清晰和健全, 在他們眼中,

Advertisiment
死亡可能只是暫時的離別, 甚至是可以往復的, 但是由此所帶來的對親情的依戀以及對愛的安全感的疑慮卻會長久地困擾他們的心靈, 甚至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發展。 當孩子接觸到死亡的概念時, 會相應地表達他們的焦慮和困惑, 有些孩子的表現是顯性的, 會跟著成人打破沙鍋問到底, 甚至會哭泣並伴隨著恐懼;有些孩子的情感不易察覺, 他們的情緒壓力會通過其他形式流露, 如驚夢和行為退縮等。

對於幼兒, 我們不太建議原原本本地呈現災難, 因為那對幼兒來說和看恐怖驚悚片的差別不大, 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衝擊太大。 因為災難的新聞圖片和畫面為了呈現其真實性會選取很多觸目驚心的場景,

Advertisiment
心理健康的成人看了後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調節, 而幼兒的心理調節能力有限, 所形成的心理衝擊會過於強烈, 對孩子的心智發育產生障礙。

NO2:家長情緒別過分緊張

家長應既不過分緊張也不故意漠視, 當孩子表現出對災難和死亡的擔憂甚至恐懼時, 作為父母首先不需要表現得過分緊張, 因為這是孩子心理調節的一種方式, 正如成人看到後會同情地流淚, 會通過主動捐款以及與朋友們談論來化解這些壓力。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壓力和恐懼時, 父母的過分緊張會增強孩子的壓力和事件的不可控性以及問題的嚴重性, 這會增添孩子的擔憂和恐懼。 相反, 父母如果對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擔憂採取漠視甚至嘲弄他們杞人憂天,

Advertisiment
這對於孩子情感表達和情緒宣洩也是不利的。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漠然忽視阻礙了正常情緒的表達, 甚至會因此誤解為父母對他的忽略, 導致安全感的喪失, 進而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

NO3:幫孩子舒緩恐懼心理

當孩子詢問關於災難和死亡的問題時, 父母除了在態度上給予恰當的重視外, 還要做好合理的解釋, 當然這裡的解釋不是讓父母給孩子呈現成人意義的科學答案, 而是給予孩子這個階段能夠理解的答案。 如幼兒階段存在著普遍的“泛靈論”的傾向, 即認為世間萬物都和人一樣擁有意識和靈性。 父母就可以從這個角度解釋有關打雷、地震等自然現象, 如:地球發怒了,

Advertisiment
等火氣消了就平靜了。 而不需要把自然現象的活動機制解釋得滴水不漏。 當然父母對孩子的追問也不應該故意回避, 不明就裡的孩子會因為不瞭解而憑空猜想增添恐懼。 當然, 有條件的父母也可以到一些科技館瞭解諸如地震、火山爆發、火災等科普宣傳, 讓孩子對自然現象有感性的認識和瞭解, 並能增強預防和應對的簡單知識, 從而淡化恐懼感。

積極回應, 情感支持, 強化安全感;當孩子在表達擔憂和恐懼時更多的是對親子關係和愛的不安全感的體現, 父母在解釋或者撫慰時要注意情感的表達, 如可以摟著孩子, 認真耐心地聽他表述自己的情緒和擔憂, 並且果斷而堅定地告訴孩子, 無論發生什麼事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

Advertisiment
永遠不會放棄和拋棄你, 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找到你。 當孩子從父母處獲得肯定的回答, 雖然他們的疑慮並沒有完全消除, 但是情緒得到了慰藉, 心理安全感得到了加強, 其不良影響也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減。 南師大 殷飛

碰到下面幾種情況怎麼做

1、親人去世

“媽媽過世了, 我難以控制自己的悲傷情緒, 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說這個事情, 也不知道怎麼安慰他。 ”

如果媽媽自己處於悲痛之中, 沒有辦法談論這個問題時, 就要跟孩子如實講, 媽媽現在還不能談, 等我可以談的時候再談, 好嗎?不用努力表現得很堅強。 當你覺得合適的時候, 可以和孩子談一下你的心情, 也讓孩子跟你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讓孩子知道生活的真實十分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能談,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為親人逝去而難過。最好請情緒比較穩定的親朋好友協助安撫孩子。等自己的情緒穩定時,再來照顧、安慰孩子。

2、寵物死去

“我家的貓死了,兒子跑來問我:‘它怎麼了?’‘它死了以後去哪兒了?’看得出他很傷心,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助他?”

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簡單明瞭地回答他的問題。比如,你可以說:“死了,就是身體停止活動了。它不會感覺到餓了或冷了,也不會呼吸、吃東西、跑跳了。”另外,當孩子提到類似的問題時,不妨反問一下:你說呢?你認為小貓死了是去哪裡了?也許他說完後就高高興興地玩去了。簡單明瞭的解釋是必要的,不過,照顧到孩子的心靈感受更重要。可以幫助孩子給貓咪舉行一個葬禮,借用這個機會與孩子探討,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耐心、仔細地聽他說說自己對小貓的感情,對小貓的懷念等,或者寫一篇短文,畫一張畫,講講小貓的可愛之處等。孩子這樣做,就會把美好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生命中。

3、涉及死亡的報導

“我和孩子一起看地震的新聞,看到那些殘酷的死亡,孩子很驚恐,也很疑惑,問我,媽媽你也會死嗎?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是的,所有人都會死的,媽媽也一樣,但那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那時你長得要比媽媽還高呢。我們有那麼長的時間在一起”。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心情也好了起來。孩子會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會更加珍視生命。

讓孩子知道生活的真實十分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能談,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為親人逝去而難過。最好請情緒比較穩定的親朋好友協助安撫孩子。等自己的情緒穩定時,再來照顧、安慰孩子。

2、寵物死去

“我家的貓死了,兒子跑來問我:‘它怎麼了?’‘它死了以後去哪兒了?’看得出他很傷心,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助他?”

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簡單明瞭地回答他的問題。比如,你可以說:“死了,就是身體停止活動了。它不會感覺到餓了或冷了,也不會呼吸、吃東西、跑跳了。”另外,當孩子提到類似的問題時,不妨反問一下:你說呢?你認為小貓死了是去哪裡了?也許他說完後就高高興興地玩去了。簡單明瞭的解釋是必要的,不過,照顧到孩子的心靈感受更重要。可以幫助孩子給貓咪舉行一個葬禮,借用這個機會與孩子探討,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耐心、仔細地聽他說說自己對小貓的感情,對小貓的懷念等,或者寫一篇短文,畫一張畫,講講小貓的可愛之處等。孩子這樣做,就會把美好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生命中。

3、涉及死亡的報導

“我和孩子一起看地震的新聞,看到那些殘酷的死亡,孩子很驚恐,也很疑惑,問我,媽媽你也會死嗎?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是的,所有人都會死的,媽媽也一樣,但那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後的事了,那時你長得要比媽媽還高呢。我們有那麼長的時間在一起”。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心情也好了起來。孩子會知道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會更加珍視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