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教育也能輕鬆育娃!

媽媽上班後, 寶寶最黏奶奶, 即使媽媽在家也和媽媽不親。 真崩潰!這是為什麼呢?

6個月篇:寶寶只黏奶奶

和寶寶朝夕相處的甜蜜時光已經結束, 媽媽重返職場。 開始幾周還感覺不明顯, 一個月後, 寶寶明顯開始和媽媽不親了。 媽媽回家後不主動要媽媽抱, 有時候調皮揪媽媽頭髮、眼鏡, 媽媽稍微表現出生氣, 馬上就哭著投向奶奶的懷抱。 越是這樣, 奶奶還越是推波助瀾, 媽媽接電話或者輕微抱怨時, 馬上把寶寶抱走。 媽媽把這筆賬都算在婆婆身上, 婆媳關係也緊張得一觸即發。

為什麼?

寶寶和主要看護者的情感更親密,

Advertisiment
這是自然現象。 不管這個看護者是媽媽還是老人。 如果接受這個現實, 也許你會對這個問題更加坦然, 不會對老人產生敵意, 而是要看看自己能做什麼。

學什麼?

投入, 還要有創意沒有來自職場的壓力, 無需平衡工作與生活, 老人只有照顧好寶寶這麼一個“工作”, 自然會比年輕的父母更加投入。 如果我們能在回家後陪伴孩子的時間裡, 真的放下白天承受的壓力、糾結, 投入、更投入一些, 讓親子時間好玩、更好玩一些, 是能夠彌補與孩子相處時間不夠的缺憾的。 老人投入細緻耐心的照料, 那我們就投入創意、高品質的陪伴。

怎麼做?

每天晚上回家和孩子瘋玩一會兒, 一起爬, 抱著他跳舞, 把身體當成他的遊樂場……這些有趣的事,

Advertisiment
老人可做不來, 是年輕父母的專利。 週末的時候, 多帶孩子去公園、親子樂園, 或者組織幾家小朋友一起玩, 這既能讓孩子體驗和喜歡上這種和平時不一樣的生活, 也能增加與父母的相處時間和親密互動。 當你的角色和老人悉心照料者的角色有區別時, 你自然也就變得無可替代, 不存在搶不搶的問題了。

1~3歲篇:爸爸媽媽搞不定

非常好動的年齡到了。 每次餵飯, 不是手跟著亂來, 就是從餐椅上站起來。 媽媽道理講了一籮筐, 爸爸有時候憋不住還要吼上兩句, 但寶寶無動於衷, 依然忙自己的。 只有爺爺不急不躁, 他坐上飯桌, 給孩子的小餐桌上也擺上一把不銹鋼小勺和一個塑膠碗, 用小勺敲下小碗。 孩子被聲音吸引,

Advertisiment
坐下來研究“玩具”。 接著爺爺開始吃飯, 並且給小傢伙的碗裡也放點兒吃的。 小傢伙模仿爺爺的動作吃飯, 每次做對時, 爺爺就大聲地稱讚, 寶寶就吃得更帶勁。 這情形讓父母自慚形穢, 自己的孩子自己都搞不定, 唉!

為什麼?

老人的耐心不是說來的, 而是做來的。 他們心裡對孩子的忍耐底限比父母要深得多, 很多父母覺得忍無可忍的事情, 在他們看來司空見慣:孩子不就該這樣嗎?我們經常忘記面對的是孩子, 所以老人還會冷眼看父母:喂, 你們以成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 到底誰更過分一點?!

學什麼?

耐心, 還要有方法老人耐心的背後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這種尊重來自於他並沒有認為自己比孩子高明多少,

Advertisiment
從不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俯視, 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做他的“知音”:完全理解孩子的狀態、情緒, 能夠與孩子共情。 這也許是返璞歸真時才有的大智慧吧!有這樣的態度和位置感, 自然就能找到相應的辦法去引導孩子。

怎麼做?

和老人學習, 早點擁有這樣的智慧, 放下父母的身段, 試著用孩子的感受來理解孩子, 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很多育兒招數都是需要我們這樣“編譯”後再使用的, 即瞭解自己的孩子, 用適合他的方法。 比如這位爺爺的辦法, 也許你照搬來用卻完全無效。 你家寶寶要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可能是需要進餐時用固定的樂曲陪伴, 可能是要有變化多樣的食物, 也可能是需要改變一下就餐位置或光線……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怎麼說都不管用, 爺爺卻能讓寶寶乖乖就範。 這也太讓父母的威嚴掃地了吧?!出去玩時, 寶寶指定姥姥陪伴, 媽媽嚴禁跟隨。 太鬱悶了!在育兒中, 我們遭遇了“情敵”!

3~5歲篇:出去玩只要姥姥陪

媽媽換好衣服要帶寶寶去樓下的小廣場玩。 寶寶磨嘰著不肯走, 先是勸媽媽在家裡好好休息, 然後又謊稱找不到出門就要帶的毛絨小兔。 媽媽去找小兔, 卻看見寶寶溜進廚房, 拉著姥姥的衣角, 叫姥姥快點刷碗, 好帶她下樓去和小朋友玩。 媽媽表示自己願意馬上帶寶寶下樓時, 寶寶居然發起脾氣, 就要姥姥陪, 而且嚴禁媽媽跟隨。 媽媽委屈得差點哭出來。 自己的老媽到底給孩子吃了什麼“迷魂藥”呢?

為什麼?

如果有錄影機, 錄下媽媽和姥姥分別帶寶寶在樓下玩耍的片段,答案就會自然呈現。每次媽媽帶寶寶玩,都在不停地提醒:“別摸石頭,太髒!”“哎呀,你看看衣服,又髒了!”要不然就是“寓教於樂”:“妞妞,來認認這個牌子上的字!”“咱們數數一共有幾棵樹呀?”姥姥呢,總是笑眯眯地看著孩子把各種小石頭、破樹枝都當成寶貝似的存在腳下。有時候還和孩子一起尋“寶”。除此之外,就沒有附加內容了。

學什麼?

陪伴,但要更純粹玩耍就是玩耍,每個孩子都能清楚地分辨痛快的玩與受約束的玩之間的差異。雖然說孩子的學習確實是在玩耍過程中完成的,但並不等於是枯燥地教與灌輸知識,而是在陪伴中讓他感受自然,瞭解生活。老人也從來不認為髒是阻止孩子玩的理由,衣服是可以洗的,但是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卻沒有任何乾淨的玩具能夠替代。

怎麼做?

把陪伴當成自己的釋放,變回與孩子一起享受玩耍。釋放掉做父母的壓力,釋放掉過度擔心。相信在大自然中,在真實的生活裡,孩子會收穫更多,成長更快。而純粹的陪伴,能讓你們的親子關係更好。一切教育都是建立在親密的親子關係之上的,當你成為他的最佳玩伴、最佳偶像時,你讀書他也會讀書,你堅持每天背詩,他也會背,你對數學思維題感興趣,他也會津津有味地和你一起研究。

有一位爺爺曾說:“要讓孩子喜歡你,是要付出代價的!”老人的付出有時絕對比職場父母更多。而且也不可否認,隔代育兒中,老人有他們的獨特魅力。付出再多一些,增加自己做父母的魅力,也許你能打敗可親又可愛的“情敵”,重新回歸孩子心中的美好天堂。

錄下媽媽和姥姥分別帶寶寶在樓下玩耍的片段,答案就會自然呈現。每次媽媽帶寶寶玩,都在不停地提醒:“別摸石頭,太髒!”“哎呀,你看看衣服,又髒了!”要不然就是“寓教於樂”:“妞妞,來認認這個牌子上的字!”“咱們數數一共有幾棵樹呀?”姥姥呢,總是笑眯眯地看著孩子把各種小石頭、破樹枝都當成寶貝似的存在腳下。有時候還和孩子一起尋“寶”。除此之外,就沒有附加內容了。

學什麼?

陪伴,但要更純粹玩耍就是玩耍,每個孩子都能清楚地分辨痛快的玩與受約束的玩之間的差異。雖然說孩子的學習確實是在玩耍過程中完成的,但並不等於是枯燥地教與灌輸知識,而是在陪伴中讓他感受自然,瞭解生活。老人也從來不認為髒是阻止孩子玩的理由,衣服是可以洗的,但是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卻沒有任何乾淨的玩具能夠替代。

怎麼做?

把陪伴當成自己的釋放,變回與孩子一起享受玩耍。釋放掉做父母的壓力,釋放掉過度擔心。相信在大自然中,在真實的生活裡,孩子會收穫更多,成長更快。而純粹的陪伴,能讓你們的親子關係更好。一切教育都是建立在親密的親子關係之上的,當你成為他的最佳玩伴、最佳偶像時,你讀書他也會讀書,你堅持每天背詩,他也會背,你對數學思維題感興趣,他也會津津有味地和你一起研究。

有一位爺爺曾說:“要讓孩子喜歡你,是要付出代價的!”老人的付出有時絕對比職場父母更多。而且也不可否認,隔代育兒中,老人有他們的獨特魅力。付出再多一些,增加自己做父母的魅力,也許你能打敗可親又可愛的“情敵”,重新回歸孩子心中的美好天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