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教育利弊談

時下一些年輕家長或因自己工作忙, 或因怕費神, 圖省事, 將孩子的生活、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了爺爺、奶奶、外公, 外婆, 老人由於賦閑在家, 難耐寂寞, 也樂於代勞。 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的教育, 教育專家稱為“隔代教育”。 祖輩因為年齡較大,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父母所具備的經驗及方法, 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負效應。 雖然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 也為老人晚年生活帶來樂趣, 但從孩子健康成長來說, 卻是極為不利的。


其一是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生活意志。 由於“隔代親”的緣故,

Advertisiment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比父母更甚。 他們對孩子的生活實行的是“全方位服務”, 孩子過的是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的生活, 想要什麼東西, 不論是否合理, 老人都是想盡一切辦法滿足。 孩子有什麼缺點, 老人也因心痛孩子, 不能及時予以糾正。 在這種由老人搭建的“溫室”裡生活的孩子, 久而久之將形成任性脆弱。 缺乏獨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點, 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環境。


其二是不利於孩子形成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超越的性格。 與年輕父母相比, 老人一般思想觀念陳舊。 知識老化, 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觀念上仍延襲陳舊的老一套, 因此, “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死板。 接受新知識慢, 反應也不靈敏。 年輕父母, 因為思想解放,

Advertisiment
觀念更新, 接受的知識資訊多, 他們教育的孩子比“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創造性思維。 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容納性強的思維方式, 更容易成才。


三是不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祖輩人在年齡上步入晚年, 易表現為:脾氣急燥。 不穩定, 並伴有抑鬱憂愁。 焦慮等負面心理傾向, 孩子與之長期相處, 容易產生自卑厭學。 考試緊張。 人際交往恐懼。 出走等輕度的心理障礙, 如不及時疏導。 正確矯治, 心理素質不過硬, 不但不成才, 甚至難成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也是終身教師。 把孩子培養成人, 是社會賦予每一個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協助子女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Advertisiment
年輕的父母們, 對孩子家庭教育的投入, 就是對明天的投資。 自己工作再忙, 事業再重, 都不能忽視了教育孩子的責任, 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 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體魄, 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