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
關於家庭教育的書刊雜誌和網站越來越多,
可家庭教育衝突卻是有增無減!究竟,
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才是正確的?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39育兒網站特邀兒童教育專家楊朵朵女士為我們撰文,
希望此文能為您的日常育兒提供思想上的借鑒。
案例重播:
5歲半的江江愛上了折紙,
目前市面上流行模擬折紙書,
一張平平的佈滿雜亂花紋的紙,
經過幾番折疊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小猴、小貓、小船……過去這對於江江來說就像是變魔術,
而現在,
江江自己也能在媽媽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
Advertisiment
魔法消失了,
但江江更自信了。
媽媽給江江買了許多模擬折紙書,
江江的成果堆了滿屋,
快要氾濫成災了。
外婆對媽媽的做法很不滿,
認為現在的孩子,
玩具越來越多,
但是卻越來越不懂得珍惜。
而且外婆覺得這些玩具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
外婆是個注重品德教育的人,
認為勤儉、節約、樸素、合群的心理品質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而媽媽是學學前教育的,
有“皮亞傑”撐腰:“學前兒童的心智是通過操作、運算過程建構起來的”。
媽媽和外婆的分歧總是以各執己見,
不歡而散結束。
江江當然是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
媽媽偶爾下班遲一點,
回來晚了,
江江就會覺得無比失落。
這麼一來,
外婆更不滿了,
孩子太黏媽,
適應能力肯定差,
Advertisiment
將來怎麼適應社會?除此之外,
外婆也感到很失落,
女兒和外孫是她生活的重要內容,
她一心都是想為他們好,
為了外孫的將來著想,
但是她的好心卻不被認可,
她在想,
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
跟不上時代了?她難過得幹什麼事都沒有心情了。
對媽媽說的話:
俗話說: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對“什麼是最重要的”這個話題,
老年人是憑著幾十年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
“勤儉、節約、樸素、合群”,
它實實在在,
可以保護你平平安安走過人生。
仔細想想,
當你不得不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時,
唯一的期望不就是希望他一生平平安安嗎?折紙也許的確能幫助孩子建構心智,
可是,
目前為止,
意識發展的具體過程仍然是一個“黑箱”,
Advertisiment
皮亞傑的理論也只是思辯、類比,
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證實,
而且皮亞傑也沒有具體提到折紙有利於兒童思維的建構。
媽媽支持孩子折紙,
只是對皮亞傑的“操作”概念的演繹。
更何況,
理解他人(外婆)的心意、站在他人(外婆)的角度看問題,
不也是一種思維的運算嗎?而且正是處於江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主要發展任務,
學前教育專業的媽媽怎麼會放棄了這個以身作則,
激發促進孩子觀點採擇能力發展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