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 隔代育兒的矛盾不是教育本身, 而是年輕父母與老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有問題。 想讓育兒重重矛盾迎刃而解, 天下太平, 那就趕緊來學學高情商的爸媽是怎麼做的吧!
站在他人立場上提建議老人帶孩子往往是經驗為主, 難免有讓年輕父母感覺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直接質問、指責, 很容易升級矛盾, 甚至上演家庭大戰。 不妨在對老人帶孩子上提出問題時, 先對老人的辛苦、費心給予肯定, 同時對於要提出的問題, 別用“應該”怎麼做的口氣, 而是換成“建議”怎麼做。 所站立場, 也千萬別僅僅是為孩子考慮,
Advertisiment
比如老人習慣追著孩子餵飯, 如果直接說老人這麼做就是溺愛孩子, 對孩子的成長不好, 會激怒老人。 一句“他爸爸小時候我也是這麼追著喂的, 現在不是挺好嗎?”就把你的話噎回去了。 不如站在老人的立場說:“您這樣追著跑, 身體吃不消, 自己還吃不好飯。 ”再同時提出這樣做對孩子也不好, 最好怎麼做, 老人才會欣然接受。 另外, 在給老人提建議的時候, 一定是能做得到的建議, 而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否則只會引起更多的衝突。
情商高在哪兒?在人際交往中, 把自己擺在對方的位置上, 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 形成彼此之間的共同感受, 是增進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一種有效方法。
Advertisiment
無論想跟老人談什麼, 生硬直接地去說都可能讓他們心裡不舒服。 想與老人順暢溝通, 要先有良好的感情基礎。 老人更像小孩, 心情好就好說話些, 對你說的話也更能接受。 所以, 讚美老人、找時機虛心請教他的拿手活兒, 不但能讓老人心中大悅, 還能營造出相處非常投緣的感覺。 比如跟公公聊天時多讚美他的種花技術——“爸, 您看這花兒又開了, 您怎麼養得這麼好啊!”跟婆婆溝通時, 多誇誇她的做飯手藝——“媽, 您怎麼會煮這麼多菜式啊, 而且還都這麼好吃!”老人得到讚美, 往往會打開心扉,
Advertisiment
溝通不是單向的, 是一種互動。 通過傾聽、理解和欣賞他人的感受, 與人和睦相處, 這是基本的社交技能。 我們平常在工作中都非常講究人性化、情感經營, 卻以為和家人相處不需要, 這可是個誤區!
在老人感到被重視的基礎上提要求人在受到重視之後, 做事總是更有積極性。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善於體察別人的真正需要, 是高情商的表現。 而人最根本的需求, 其實就是被尊重的需求, 情感的需求。 與人交往需要技巧, 但無論技巧運用得多麼成熟, 缺少了尊重, 對方會有感知。 家人之間的交往更是如此。
和再熟悉的人也得說“官話”與老人交流, 需要常說漂亮的“官話”。 哪怕虛偽, 也不能總說不中聽的大實話。 這裡提的“官話”並非要多麼冠冕堂皇, 是指平時嘴甜點, 拒絕的時候委婉點。 比如媽媽帶著寶寶外出回家, 婆婆趕緊招呼孩子 吃水果。 但是小傢伙已經在外面吃得不少了, 媽媽如果直接說:“ 他剛吃多了, 您別塞給她了。 ”會顯得生硬、冷漠,猶如給老人的熱情潑了盆冷水。不妨說得委婉些:“您看,您自己都還沒吃呢,就張羅她!您趕緊先吃,一會兒給她少吃點就行了。我買的這些本來也是給你們吃的。”相信,那一刻老人心裡會暖暖的,你巧妙地把拒絕的情緒轉換成了關心對方的情緒。哪怕一會兒你再解釋為什麼不讓孩子吃的真正原因,老人也不會太介意了。
情商高在哪兒?社交競爭力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高低。情緒表達會對情緒接收方產生直接的影響,因 此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要直接表達的情緒會傷害親人,那麼就需要學會情緒替換,用其他情緒替換拒絕。
高情商父母,最應避開3種言辭不經意的口頭禪也許能瞬間反映出內心對隔代育兒的看法,不妨對此有所留意,以免因為幾句話影響了和老人的關係,甚至是傷了老人的心。
1、 “您不懂,就別管了。”——也許你是好心,想讓老人省點精力;雖然他們可能確實不懂,但這樣的說法是完全把對方排斥在外的態度,會讓一心為孩子的老人很受傷。可以耐心地解釋,換種說法讓老人不再參與。
2、稱讚孩子時用“我兒子/女兒……”——媽媽說得甜蜜蜜,可老人聽了心裡卻不是滋味,好像他們的辛苦都白費了。這樣的叫法容易讓老人有疏離感。不妨直接稱呼孩子的小名,如果是在老人面前,乾脆改稱“您大孫子/您外孫女……”
3、 “你媽”“你爸”——尤其是跟老人在一起住的情況下,這種稱呼會讓老人多少有些 寒心,這個“你”其實表明一種態度——“這是你媽,和我無關。”因此,不想莫名其妙地看到老人不悅的臉色,人前人後不妨多叫幾聲“咱媽”“咱爸”。
”會顯得生硬、冷漠,猶如給老人的熱情潑了盆冷水。不妨說得委婉些:“您看,您自己都還沒吃呢,就張羅她!您趕緊先吃,一會兒給她少吃點就行了。我買的這些本來也是給你們吃的。”相信,那一刻老人心裡會暖暖的,你巧妙地把拒絕的情緒轉換成了關心對方的情緒。哪怕一會兒你再解釋為什麼不讓孩子吃的真正原因,老人也不會太介意了。情商高在哪兒?社交競爭力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高低。情緒表達會對情緒接收方產生直接的影響,因 此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要直接表達的情緒會傷害親人,那麼就需要學會情緒替換,用其他情緒替換拒絕。
高情商父母,最應避開3種言辭不經意的口頭禪也許能瞬間反映出內心對隔代育兒的看法,不妨對此有所留意,以免因為幾句話影響了和老人的關係,甚至是傷了老人的心。
1、 “您不懂,就別管了。”——也許你是好心,想讓老人省點精力;雖然他們可能確實不懂,但這樣的說法是完全把對方排斥在外的態度,會讓一心為孩子的老人很受傷。可以耐心地解釋,換種說法讓老人不再參與。
2、稱讚孩子時用“我兒子/女兒……”——媽媽說得甜蜜蜜,可老人聽了心裡卻不是滋味,好像他們的辛苦都白費了。這樣的叫法容易讓老人有疏離感。不妨直接稱呼孩子的小名,如果是在老人面前,乾脆改稱“您大孫子/您外孫女……”
3、 “你媽”“你爸”——尤其是跟老人在一起住的情況下,這種稱呼會讓老人多少有些 寒心,這個“你”其實表明一種態度——“這是你媽,和我無關。”因此,不想莫名其妙地看到老人不悅的臉色,人前人後不妨多叫幾聲“咱媽”“咱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