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輩的您已經足夠瞭解您的孫兒孫女了嗎?雖然現在的孩子們大多自小由老人照顧, 但是對於老人來說, 作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您有真正瞭解過孩子的心理嗎?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 有一些行為很容易遭到老人的誤解, 導致出現代溝。 教育專家指出, 越早瞭解孩子, 就越能使長輩的教育切中要點, 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認同的愉悅。 那麼從日常的細緻觀察開始, 讀懂孩子最容易被老人誤解的幾個行為吧。
1.發呆就是有問題身邊事例:李大媽發現孫子瑋瑋有時會自己癱坐在沙發什麼都不做,
Advertisiment
教育指導:寶寶會發呆或許是因為他剛玩得太累了, 在稍微地休息一下;或許是寶寶在思考問題;或者在心理獨白。 有時候寶寶會自言自語, 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這是寶寶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內部語言, 是寶寶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哦。
如果您發現寶寶在發呆, 盡可能不要打擾他, 讓他有獨處的時間和環境。 其實寶寶的學習也需要思考和沉澱的時間, 發呆的時候正好能讓寶寶“安靜”下來。 長輩可以在遠處忙自己的事, 不要過度去關注他, 讓他自己玩玩具, 自己思考, 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Advertisiment
身邊事例:陳奶奶發現孫女玲玲每次把玩具收進櫃子裡的時候, 玩具的邊緣要和櫃子的邊角對得整整齊齊。 有次陳奶奶幫玲玲收拾玩具, 擺放整齊以後玲玲說“不是這樣子的”然後又重新自己收拾一遍。
教育指導:每個寶寶都有著他自己的完美主義, 有時候寶寶的這些行為在老人看來真是吃力不討好, 寶寶這樣是拖拉嗎?其實寶寶不斷地重複做這些瑣事是因為他有著自己的規則秩序感,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完美敏感期”。
這是時期的寶寶做事情講究完整性, 他們認為事情就該這樣做的, 如果長輩插手或者影響到他原先的計畫, 他不僅會感到糾結, 而且會不厭其煩地再做一次。
Advertisiment
在這個階段看, 長輩應多給寶寶耐心和寬容, 如果他有著自己的規則, 就任由他自己完成, 儘量不要催促他或者罵他這樣做很傻。 長輩可以多給寶寶的行為一些指引, 也多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寶寶在行為上有著一定的規則, 其實也有利於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哦。
3.實施“破壞”都是錯身邊事例:小明是十足的搗蛋鬼, 家裡的東西在他手裡很容易就被破壞, 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 拿著蠟筆在牆壁上畫畫……爺爺奶奶每次都要為他的搗蛋行為“擦屁股”, 有幾次爺爺終於忍不住打了他屁股。
教育指導:寶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心,
Advertisiment
所以長輩不要粗暴阻止寶寶的破壞行為, 而是有意識地引導他。 讓他合理搗蛋。 長輩放手讓孩子去冒險創新。 如果寶寶喜歡亂塗鴉, 長輩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的繪畫給予一些指導, 比如以圓形為基礎, 任意添畫各種小動物;以魚的輪廓為前提, 運用各種線條、圖形進行裝飾。 讓寶寶在活動中開闊思路, 鼓勵他積極創新。 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身邊事例:珠珠的爸爸很看重培養女兒的獨立性, 所以在珠珠很小的時候就讓珠珠自己穿衣、吃飯, 不讓爺爺奶奶幫她的忙。 儘管如此, 珠珠還是很粘爺爺奶奶, 尤其是奶奶到哪裡她都像個小跟屁蟲那樣。 爸爸覺得老人們縱容了孩子的依賴, 不利於獨立性培養。
教育指導:粘老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階段, 他們從對老人的依戀中感受親情, 認識世界。 而且自理與依戀老人並不矛盾, 儘管孩子很喜歡和爺爺奶奶呆在一起, 這樣的寶寶也不一定不獨立自理。 像上面的例子,如果珠珠的爸爸想要培養寶寶獨立,不必讓爺爺奶奶刻意疏遠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沒有安全感而影響人格的建立。
如果想要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可以用些小巧思。比如給孩子買娃娃換裝的玩具,多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系扣子的、拉拉鍊的、直接過頭的衣服等,由老人出面根據寶寶的能力有意識地給寶寶佈置一些“穿衣任務”。寶寶剛學會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衣穿鞋子,或許動作笨拙也經常出錯,這時長輩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他的動作慢和錯誤就搶著要幫他完成。
像上面的例子,如果珠珠的爸爸想要培養寶寶獨立,不必讓爺爺奶奶刻意疏遠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沒有安全感而影響人格的建立。如果想要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可以用些小巧思。比如給孩子買娃娃換裝的玩具,多給娃娃準備幾套衣服,系扣子的、拉拉鍊的、直接過頭的衣服等,由老人出面根據寶寶的能力有意識地給寶寶佈置一些“穿衣任務”。寶寶剛學會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衣穿鞋子,或許動作笨拙也經常出錯,這時長輩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不要因為他的動作慢和錯誤就搶著要幫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