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心疼了, 馬上改口:"奶奶瞎說的, 瘋子姐姐不會來!不吃菜就不吃吧, 奶奶給你做最愛吃的紅燒肉。 "
提起老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很多人會想到隔代親的寵溺。 其實這只是爺爺奶奶們易犯的諸多錯誤中最常見的一個, 在我們的文化裡, 有一些更隱蔽、更習以為常, 卻更該杜絕的隔代育兒思維, 不僅讓孩子的父母有苦難言, 更阻礙了孩子的社會適應力和正常的身心成長。
1."糖果吃完了, 沒有了!"我們特別喜歡哄孩子, 老人們也不例外。
比如:家裡規定, 孩子一天只能吃兩顆糖。 配額用完了, 孩子繼續要,
Advertisiment
再比如:說好了要帶孩子去公園, 臨時因為累或天氣的原因要取消, 就哄孩子說:"關門了, 下次去!"
孩子們都精著呢, 搬把椅子踩著就能從櫃子裡把糖找出來, 拿著iPad就能查到公園沒關門, 你怎麼自圓其說?就算孩子一時被騙住了, 以後呢?
既然這樣, 不如誠實地向孩子說明不能再吃糖果的原因, 以及對規矩要遵守的態度。 同樣的, 要取消一個外出的活動, 也不妨告訴他們真實的原因:若是因為天氣, 就讓孩子懂得對自然因素妥協;若是因為疲憊, 就教孩子學會體諒家人。
2."讓妹妹嘛!你是哥哥要懂事!"很多時候, 老人特別喜歡不問緣由, 一味讓大的孩子讓著小的孩子。
"先讓弟弟,
Advertisiment
"讓妹妹嘛!你是哥哥要懂事!"
這些耳朵都聽起老繭的裁決, 根本沒有仔細去詢問和考量孩子們爭執的具體原因。 看似是教導長幼尊卑, 其實是亂和稀泥。 對大的孩子來說, 會委屈和喪失安全感;對小的孩子來說, 出了家門, 舉步維艱。
其實針對爭執的事情, 大的如果有理, 一定要捍衛;小的如果倚小賣小, 一樣要批評。 否則就是對"公平公正"的漠視, 會直接損害孩子的價值觀。
3."那個姐姐是瘋子, 專門抓不吃青菜的孩子。 "孩子任性不聽話, 老人們不捨得動手懲戒孩子, 便發明了一種集"畫面感、故事性及與實際的對接度"於一體的"狼外婆式的恐嚇"——知道孩子怕什麼, 就專拿什麼嚇孩子。
一個六歲的孩子, 不喜歡吃蔬菜。 奶奶為了他的健康,
Advertisiment
"還記不記得上次我們一起回農村老家?天陰陰的, 走到一條沒人的小路上, 四周傳來嚇人的風聲。 突然, 一個披頭散髮的姐姐沖出來, 把你手上的玩具搶了, 還把你的手抓疼了。 你嚇哭了, 非讓爸爸開車離開, 當夜我們就回城了。 那個姐姐是個瘋子, 專門抓不吃青菜的孩子。 你再不吃菜, 奶奶就把你丟到老家的那條小街上, 不接你回來了, 讓那個瘋姐姐管你。 "
孩子當時就嚇哭了, 雖然吃了蔬菜, 可飯後就吐了。 後來連續幾個晚上睡覺都會被嚇醒, 做夢也在喊:"瘋子姐姐不要抓我。 "
奶奶心疼了, 馬上改口:"奶奶瞎說的, 瘋子姐姐不會來!不吃菜就不吃吧, 奶奶給你做最愛吃的紅燒肉。 "
奶奶這樣做是典型的"一錯再錯",
Advertisiment
孩子摔了碰了, 老人除了忙不迭地把孩子扶起來, 還有一個費解的舉動:打地、打桌子板凳, "懲罰"這些"傷害"孩子的物體。 甚至, 孩子和寵物玩, 被抓了, 有人也會直接打貓打狗。
這些舉動外化了孩子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讓他誤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 而處理方式就是責打。 往小了說,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今後不知道如何防範摔碰及怎麼跟寵物相處;往大了說, 這相當於教孩子逃避責任和暴力處事。
孩子如同鏡子中的我們, 沒有特別強的主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