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板橋地方法院裡有一位很知名的青少年管護人, 名字叫盧蘇偉。 盧蘇偉的本職工作是幫助觸犯了法律的青少年, 但是他每年在臺灣還會為家長和老師們舉辦幾百場演講, 和他們一起討論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盧蘇偉精闢的見解、生動的語言, 吸引和教育了很多聽眾。 許多家長都曾多次聽過他的演講, 可是這些忠實的聽眾們大多都不知道盧蘇偉小的時候是一個患有學習障礙的兒童, 就是到了現在他也是還不會做減法和除法。
40多年前, 家住農村的盧蘇偉由於染上了腦膜炎、並且延誤了治療,
Advertisiment
那麼, 這個智商只有70的小男孩又是怎樣從大學畢業、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共教育家呢?盧蘇偉首先把自己的成長歸因為自己所擁有的良好的成長環境。
其實盧蘇偉的父親和母親都是農民, 他們並不懂得高深的教育理論、也沒有高級的教學材料用來培養自己的孩子, 但是他們對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 對於教育孩子抱有一種積極的態度。
盧蘇偉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Advertisiment
盧蘇偉拿著雞腿來到大門外吃, 看到鄰居家的小孩正蹲在自己家的門前哭。 原來這個孩子5門功課一共考了490分, 媽媽為失掉的那10分成績打了他10下作為懲罰。 盧蘇偉說他當時覺得自己雖然智力不如別人高, 但卻比鄰居家的小孩要快樂、幸福得多。 因為爸爸、媽媽理解他、也寬容他。 他們總是鼓勵他再來一次, 卻不會為他的失敗而打擊他。
當然了, 僅僅是寬容和理解並不足以把盧蘇偉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才, 有效地教育方法才是關鍵。 為了幫助自己患有學習障礙的小弟弟,
Advertisiment
很顯然, 無論是盧蘇偉的家人、還是老師, 對盧蘇偉採取的都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也就是強調和發揮盧蘇偉的長處, 揚長避短。 雖然盧蘇偉的分析綜合能力和邏輯運算能力幾乎是零, 但他的創造力和記憶力都超過了一般人。 盧蘇偉正是抓住自己這個特點、創造出了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習方法, 才能夠在中學和大學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成功光是依靠外力是不夠的, 再好的家庭環境、再好的老師和家人, 也只不過是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而已。
Advertisiment
盧蘇偉考大學一共考了5次, 在他已經幾乎絕望、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的時候, 他想過“如果我現在自殺了, 也只不過是一個逃兵而已, 我要做一個成功者。 ”正是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使他終於考上了大學, 並且以良好的學業成績畢業, 從一個所謂的智障兒童成長為一個在臺灣深受學生和家長尊敬的公共教育家。
那麼, 作為智力正常的兒童的家長們, 我們又能從盧蘇偉的故事中學到什麼呢?我想咱們還是用盧蘇偉的話來總結吧。 他說:“一個孩子不會什麼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會什麼。 我們要讓孩子們時時面對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