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雖說概率不高,但寶寶遇上這種病不僅影響美觀,治療晚了還有大危害!

寶寶斜頸雖然不是大概率情況, 但發生在寶寶身上還真是很讓媽媽很焦慮, 影響美觀是肯定的,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 斜頸不及時治療會有延續性影響, 例如發展成大小眼、面部不對稱等可怕後果。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心得。

斜頸有兩種類型:先天性斜頸和後天性斜頸, 兩種類型的形成原因和治療方案都不同。 OK的斜頸是後天形成的。

先天性斜頸是病理, 需要及早借助專業理療

肌肉性斜頸是最常見的斜頸原因, 也比較常見於先天性斜頸。 造成肌肉性斜頸, 是因為頸部之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病變以致縮短。

Advertisiment

肌肉性斜頸產生的原因比較多, 比較普遍的發生原因為寶寶在胎兒時期的子宮內發育過程中有受異常壓迫, 或者是在出生時頸部受到過產鉗子等外力作用而被過度牽拉, 以致一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 引起頭頸歪斜。

今年初, 40歲的徐若瑄終於在躺了8個月之久剖腹生下了兒子“小V寶”後, 沒多久就因為在網上po出的寶寶照總是斜著小脖子, 被網友們討論是不是寶寶有斜頸。 網友們的猜測並非毫無依據, 因為徐若瑄在整個孕期都是以固定姿勢臥睡, 運動量遠遠不夠, 如果加上羊水偏少或者胎兒過大, 就很可能導致胎兒在宮內長久保持一個姿勢, 頸部一側肌肉——胸鎖乳突肌因扭曲逐漸被拉長, 血液迴圈不好,

Advertisiment
形成腫塊。

特別要提醒媽媽的是, 肌性斜頸的寶寶合併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的風險要大很多, 所以患這種病的寶寶要特別注意檢查一下髖關節。

後天性斜頸多和睡姿、喝奶等都有關, 及早調整就好

後天性斜頸, 多數都是因為睡覺時小腦袋習慣性偏向一側, 這也是OK斜頸的原因, 我想好多媽媽焦慮的寶寶斜頸也通常是後天形成的。


(上圖為配圖, 在寶寶睡覺的周圍放玩具的做法不可取, 媽媽們不要仿效)

由於吃夜奶時寶寶會躺在媽媽身體一側, 吃完就直接身子一平睡去了, 往往身子翻平了, 但小腦袋還捨不得扭回來, 一直朝著媽媽的方向。 反正寶寶的骨骼夠柔軟, 對我們成人來說頭和身子呈90度角的扭轉對他們來說完全見不著難受,

Advertisiment
頸部反復向一個方向扭曲, 就會使頸部的一側肌肉逐漸拉長, 而另一側則逐漸變短, 這就形成了斜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小寶寶都會因為這樣的睡姿導致斜頸, 說得通俗些, 這也是看人的, 正如有些寶寶吃糖特別容易蛀牙, 但有些可能不怎麼注意, 但也不容易蛀牙, 和每個人的骨質、牙質都有關。

無論是天生還是後天, 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後, 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寶寶出現小歪頭, 爸媽們要在這方面操份心了。 如何自查下面會說。

斜頸不是小毛病, 治療晚了就不僅是脖子的事了

天生性的斜頸通常在寶寶兩個月左右就能被看出來, 因為有斜頸的寶寶也同時會可能有頭形不對稱、臉一邊大一邊小、大小眼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對於斜頸的治療只有一句話:年紀越小越好治。

6個月內的寶寶如果及時發現有斜頸, 爸媽可以先在家用使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操作, 具體後面會說。

6個月以後, 寶貝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 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長變化, 偏斜的情況如果持續3-4周以上而不進行糾正和治療, 就可能導致面部發育不平衡, 偏斜的面部和顱骨都會比對側要小, 兩側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線, 鼻口也會有不同程度偏斜, 且隨著寶貝年齡的增長, 這種面部不對稱的情況將日益嚴重。

年齡超過一歲以後的寶寶, 更大的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當然要以醫生的判斷為准。 手術治療的方式主要是切斷纖維化的肌肉並頸托固定。

Advertisiment
不過年齡較大的斜頸寶寶, 即使做了手術, 面部偏斜的情況也難以矯正。

如何在家自查寶寶是否有斜頸

因為斜頸需要及早調整或治療, 所以及早發現很重要。 如果還沒到體檢時間又心存懷疑, 爸媽們都可以自己在家先簡單自查一下。 斜頸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 平躺時, 寶寶頭部明顯的朝一側歪, 也就是頭頂偏向一側, 下巴尖指向另一側。

2. 用手能摸到斜頸一側的脖子有硬塊。

3. 頭部不能向某個方向轉頭, 或者轉頭時一側靈活, 另一側卻很困難。

4. 趴著抬頭時, 爸媽從上往下看可以明顯看出腦袋偏向一側。

OK媽補充說一下關於硬塊, 並不是所有斜頸寶寶都會有硬塊, 例如OK就沒有。 因為硬塊的產生是胸鎖乳突肌因扭曲逐漸被拉長, 血液迴圈不好而形成了腫塊,對於後天初步有斜頸跡象的時候,還不至於產生硬快,當然這時也是最佳的糾正期,在理療方面也可以選擇比較保守的方案,但最好還是去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

不同程度和時期的斜頸,治療方案不相同

如前面所說,斜頸並不是小問題,拖延了治療還會影響面部,所以無論是否嚴重,都建議爸媽們先去尋求專家醫生的治療意見。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斜頸的治療時間很關鍵,一歲內只需按摩拉伸即可恢復正常;一歲以上如果按摩拉伸效果不佳,醫生可能會建議儘早手術。

一歲之內的糾正,除了借助專業機構的理療,爸媽們還可以在家操作。

1. 睡覺糾正。如果是因為睡覺造成的斜頸,那就仍然通過睡覺來糾正,讓寶寶在睡覺時把頭偏向斜頸的相對側,讓斜的一側向上。

2. 抬頭訓練。訓練抬頭是最積極的鍛煉方法。寶寶容易形成斜頸正是因頸部肌肉力量弱,不足以控制自己的頭部。抬頭訓練增加頸部、背部大肌肉群的力量,可以讓寶寶更好地增加頭的控制。

3. 捏揉局部腫塊。如果寶寶的斜頸部位有腫塊,可以通過毛巾熱敷+捏柔的方式來慢慢消除腫塊。(這個方法我還是比較不建議大家在家裡給寶寶隨意弄,寶寶的頸部按摩對非專業人士是有危險的。我帶OK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特地跟我強調過,爸爸媽媽如果沒有專門學過,不要隨便按!)

4.玩具逗引: 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利用玩具吸引寶寶將頭轉向與畸形相反的方向,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那個時候,OK白天躺著,我跟他玩的時候,會用一件玩具,如搖動撥浪鼓,在斜頸相反的方向逗引他,將他的目光吸引過去。(我很想放他斜頸的那段時光,我給他做引導的視頻上來,但是被OK爸阻止了)

大家如果家裡有圖片中這樣的小健身器材的玩具,也可以在放置的時候有個角度,讓寶寶往你希望他脖子拉升的方向去夠玩具。

如果是比較頑固的斜頸,或者已經超過一歲了,治療起來就會困難很多,保守治療可能會是先帶頸套,達不到療效還可能會採取手術等方式。

所以還是那句話,斜頸不止是美觀問題,一定要早點發現,畢竟在娃身上治療,對寶寶對爸媽都是一場酷刑。

你可能會問,OK現在好了嗎?他現在已經過了3歲,比起小時候的斜頸程度已經好了很多,但在我這個眼尖的人看來,還是沒有完全到很平衡,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他有那麼點歪頭,但我依舊認為他還有一點輕微的斜頸。

最後想說一點不那麼焦慮的,帶OK看斜頸的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專家,在他們臨床的經驗看,會有一些寶寶,爸媽平時一直做一些引導,小時候可能改善不大,但是在3歲後,會有慢慢改善,到了七八歲完全正常的……

血液迴圈不好而形成了腫塊,對於後天初步有斜頸跡象的時候,還不至於產生硬快,當然這時也是最佳的糾正期,在理療方面也可以選擇比較保守的方案,但最好還是去專業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

不同程度和時期的斜頸,治療方案不相同

如前面所說,斜頸並不是小問題,拖延了治療還會影響面部,所以無論是否嚴重,都建議爸媽們先去尋求專家醫生的治療意見。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斜頸的治療時間很關鍵,一歲內只需按摩拉伸即可恢復正常;一歲以上如果按摩拉伸效果不佳,醫生可能會建議儘早手術。

一歲之內的糾正,除了借助專業機構的理療,爸媽們還可以在家操作。

1. 睡覺糾正。如果是因為睡覺造成的斜頸,那就仍然通過睡覺來糾正,讓寶寶在睡覺時把頭偏向斜頸的相對側,讓斜的一側向上。

2. 抬頭訓練。訓練抬頭是最積極的鍛煉方法。寶寶容易形成斜頸正是因頸部肌肉力量弱,不足以控制自己的頭部。抬頭訓練增加頸部、背部大肌肉群的力量,可以讓寶寶更好地增加頭的控制。

3. 捏揉局部腫塊。如果寶寶的斜頸部位有腫塊,可以通過毛巾熱敷+捏柔的方式來慢慢消除腫塊。(這個方法我還是比較不建議大家在家裡給寶寶隨意弄,寶寶的頸部按摩對非專業人士是有危險的。我帶OK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特地跟我強調過,爸爸媽媽如果沒有專門學過,不要隨便按!)

4.玩具逗引: 最好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利用玩具吸引寶寶將頭轉向與畸形相反的方向,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那個時候,OK白天躺著,我跟他玩的時候,會用一件玩具,如搖動撥浪鼓,在斜頸相反的方向逗引他,將他的目光吸引過去。(我很想放他斜頸的那段時光,我給他做引導的視頻上來,但是被OK爸阻止了)

大家如果家裡有圖片中這樣的小健身器材的玩具,也可以在放置的時候有個角度,讓寶寶往你希望他脖子拉升的方向去夠玩具。

如果是比較頑固的斜頸,或者已經超過一歲了,治療起來就會困難很多,保守治療可能會是先帶頸套,達不到療效還可能會採取手術等方式。

所以還是那句話,斜頸不止是美觀問題,一定要早點發現,畢竟在娃身上治療,對寶寶對爸媽都是一場酷刑。

你可能會問,OK現在好了嗎?他現在已經過了3歲,比起小時候的斜頸程度已經好了很多,但在我這個眼尖的人看來,還是沒有完全到很平衡,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他有那麼點歪頭,但我依舊認為他還有一點輕微的斜頸。

最後想說一點不那麼焦慮的,帶OK看斜頸的過程中,遇到過一些專家,在他們臨床的經驗看,會有一些寶寶,爸媽平時一直做一些引導,小時候可能改善不大,但是在3歲後,會有慢慢改善,到了七八歲完全正常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