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胞胎的形成揭秘:不可躲避的基因影響

每年夏天, 八月的第一個週末, 總會有成千上萬對雙胞胎齊聚于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雙生堡, 它坐落在克利夫蘭市東南邊, 是近兩個世紀前由一對同卵雙生子給它命的名。 他們成雙成對地到來, 為的是參加“雙胞胎節”, 在三天裡歡宴不休:野餐, 才藝表演, 還有面貌相似度比賽。 這節慶已壯大成了全世界最熱鬧的一場雙胞胎集會。 密西根州芬頓市沃爾夫家的戴夫、唐兩兄弟每逢此節必至, 已連續參加了好幾年。 他們與來這裡的大多數雙胞胎一樣, 都很享受彼此共度的時光。 事實上, 這兩名53歲、蓄著全無二致的垂胸長髯的重型卡車司機,
Advertisiment
在過去18年裡已一同駛過了差不多500萬公里的路程, 動輒拖著裝滿從紙尿褲到濃湯罐頭等各式商品的貨倉橫越全美。 漫漫途中, 一人把持方向盤, 另一人便在其身後的鋪位上打盹兒。 他們收聽同樣的基督教鄉村音樂電臺, 對聯邦政府有著同樣的保守派吐槽, 大嚼相同的老三樣公路餐——辣香腸、蘋果、淡味柴達乳酪。 休假的時候, 他們一起打獵或釣魚。 這樣的生活方式適合他們。 “肯定是雙胞胎的緣故。 ”唐說。 節慶的這天下午, 兩兄弟順道進了一間科研帳篷。 主持這項研究的是聯邦調查局、聖母大學和西維吉尼亞大學。 在這頂大大的白色帳篷裡, 技術人員用高解析度相機給一對對雙胞胎拍照,
Advertisiment
採集他們的指紋並掃描其虹膜, 以檢驗最新的面部識別軟體能否把他們區分開。 “雖說同卵雙生子在咱們眼裡可能一模一樣, 數位成像系統卻能分辨雀斑、毛孔、眉毛彎處的微細差別。 ”聖母大學的電腦科學家派翠克· 弗林說, 但迄今為止, 即便是市面上最先進的系統也會被光線的變化、面孔表情及其他干擾因素所蒙蔽, 無論對雙胞胎還是普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由於沃爾夫兄弟的大鬍子遮住了半張臉, 更是難以識別。 他們倆似乎覺得這事兒挺逗的。 “他們拍了我的照片以後, ”戴夫說, “我問一個傢伙, 假如我出去作一樁案子, 然後回家刮了鬍子, 他們能看出是我幹的嗎?他彆彆扭扭地看著我說, ‘大概夠嗆。 但你可別真出去犯罪啊。
Advertisiment
’” 先天與後天 弗林這幫人並非唯一來此調研的科學家。 經活動組辦者點頭, 好多科研隊都在場地邊緣的一片停車場上搭了篷子。 在聯邦調查局研究組旁邊的帳篷裡, 來自費城的莫內爾化學感應中心的研究者讓雙胞胎們各飲一小杯酒, 查看他們是否有著同樣的味覺反應。 再旁邊是克利夫蘭市“大學醫院”的大夫們, 正就女性健康問題對雙胞胎姐妹進行問卷調查。 場地另一邊還有一名寶潔公司的皮膚病專家在向雙胞胎們採訪皮膚損傷方面的問題。 對這些科學家乃至全世界的生物醫學研究者來說, 雙胞胎提供了一個分清基因與環境的影響——即先天與後天——的寶貴機會。 由於同卵雙生子是單個受精卵一分為二後各自發育而成,
Advertisiment
他們(她們)基本上擁有相同的遺傳密碼。 二人之間的任何差別, 例如其中一個擁有更年輕的皮膚, 則應是緣於日曬之類的環境因素。 另一方面, 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與異卵雙生子(來自不同受精卵的雙胞胎, 通常有一半DNA彼此重合)的人生經歷, 研究者便可量化基因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程度。 如果同卵雙生子在某種疾患上比異卵雙生子有著更加接近的表現, 那麼人類對這種病的脆弱性肯定至少有一部分源自遺傳。 這兩個分別掂量環境與遺傳之影響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不少關鍵成果, 大大有助於我們理解先天與後天如何相互作用, 逐步造就我們的性格、行為和對疾病的脆弱性。
Advertisiment
然而, 雙胞胎研究的一些最新結果卻令科學家們得出了一個激進的、近乎異端的新結論:在人成長中起作用的基本作用力並非只有先天和後天兩種!根據近年興起的一種表觀遺傳學學說, 還有第三種產生影響的因素, 它有時會充當溝通環境與基因的橋樑, 在另一些時候則獨立發起塑造生命的運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