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雜談“早教”

早教是什麼?琢磨了六年, 也實踐了六年, 胎教時的音樂, 新生兒的撫觸, 三歲認字學單詞, 四歲騎車溜滑板, 我全試過。 今天, 再面對“早教”這二個字, 我更願顧左右而言他。 我認為, 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個性的塑造”.不可忽視的二點是:

給孩子足夠的機會“體驗”!!
給孩子足夠程度的“尊重”!!

所謂“體驗”, 就是隨著孩子的成長, 盡可能的給一些機會讓他嘗試、接觸。 比如對小動物, 能看音像的東西了就不看圖片, 能看實物就不看電視, 能靠近就不遠遠的看, 能接觸就不僅僅看。 在這層層遞進的體驗當中, 孩子的智商、情商都在被啟蒙。

Advertisiment
嫌髒不讓動, 怕危險不允許, 怕勞累而拒絕, 這個世界對孩子來說太遙遠, 太不感性。 淌水、登高、玩沙子, 全是成長的需要。

前不久, 全家出去採摘, 我鼓勵女兒爬上了高高的梯子, 自己從樹上摘下果實是多麼真切的體驗呀, 那些擺在超市里的東西是這樣長在樹上的。 有一次逛公園', 女兒想買風箏'我當即買了, 那天天氣很好, 一下子就放起來了, 女兒開心極了。 之後風箏用的就少了, 母親說, 你看看, 沒用了吧?太慣孩子!我說, 怎麼能說沒用呢?她已經體驗到了樂趣!難道我花30塊買了風箏給她', 就一定要求她長大成個風穩愛好者嗎?讓我高興的是, 之後有一天在社區裡, 我遠遠的看她在跟一個爺爺在說話, 我問她,

Advertisiment
你跟爺爺聊什麼呢?她說, 我在問他, 為什麼他的風箏能放的那樣高。 還有一次, 女兒很想買個天文望遠鏡, 我也買了----顯然是有點慣孩子。 當天晚上, 我們真的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山。 雖然, 更多的時候, 它是被閒置在一邊, 但在與月亮的“近距離”接觸中, 她已經有了她的收穫。 如果總是因為“用處不大”而拒絕, 今天少接觸一點兒'明天少體驗一些, 時間長了, 少的就多了。

所謂“尊重”, 就是孩子從出生開始, 當他是一個有獨立的情感、喜好和思維的個體。 任何事情, 都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

有一次, 我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在肯得基, 遇到一個男同事, 就一起坐下了, 坐下以後我發現忘了吸管, 站起來去取, 忽然意識到, 我將女兒留給一個陌生的男人,

Advertisiment
她會不會有失落呢?然後我停下來對她說:媽媽去取個吸管, 就在那兒'一小會兒就回來, 行嗎?女點頭後我才走開。 隨著她的長大'它的“玩具”愈來愈多, 以至一個小紙盒、一個小折紙, 全是她的寶。 房間自然比較淩亂, 但即使這樣, 我也不隨便丟掉她的東西。 前不久'我清理了很多她的玩具, 全是不適合她現在玩的, 滿滿的一袋子放在客廳準備扔掉。 母親說, 扔了吧, 放在這兒不亂嗎?我說:不, 等她回來讓她看一下再扔。 她的房間, 有一個作品展示板---軟木的, 他畫的畫, 折的紙, 串的手鏈, 全部釘在上面。 畫了新的, 她自己會去更換。 她的玩具全部是開放式擺放, 方便她拿取。 有時, 我們參加一些朋友聚會, 去之前一定先告訴她.如果她願意就一起去,
Advertisiment
如果不願意, 我們會改計畫。 是啊, 大人在那裡推杯換盞, 為什麼一定要求孩子跟著呢?而且還得聽話, 主動叫人, 乖!

不難想像, 一個從小參與、實踐的事情很多, 與父母平等相處的孩子, 會是比較開朗和獨立的。 相比較認更多的字來說, 我更希望孩子明白“道理”。 女兒幼稚園畢業前, 對我說:我們班的誰誰誰(一個各方面比較優秀的孩子)其實也淘氣, 但他“分情況”。 我聽了很高興, 在即將上學的時候, 她悟出了“情況”的不同。 我有信心讓她懂得, 在課堂“這種情況下”, 她要認真聽講。 在

“課餘這種情況下”, 她可以盡情遊戲。 在“考試這種情況下”, 她要全神慣注。

其實在很多的時候, 不是孩子的智力(或是體力)本身問題, 而是孩子的心智不成熟,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不明白“情況”。 比如:對一批三歲多的孩子說, 我們比賽跑步, 可能一部分孩子很快的跑到了終點, 另一部分孩子可能中間被別的事情吸引了, 根本沒有跑到終點。 後一部分, 並不輸在體能上, 而是輸在心智上, 他們沒有完全明白“比賽”意謂著什麼!

所以, 培養孩子的開朗、堅強、獨立、思考、懂道理這些品質。 比提前教會孩子算術和識字, 要重要的多的多!我並不排斥早期因勢利導的教孩子一些知識, 但千萬別“本末倒置”, 認為教會了識字和英語, 就是成功的早期教育。 做個誇張一點的假設:一個三歲就可以看字書的孩子, 上學後表現遜色, 無疑是更加讓人難過的。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流行提著出生沒多久的孩子練走路, 早年在電視上看到過,一直到現在,我的心情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早年在電視上看到過,一直到現在,我的心情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