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離孩子近一點,再近一點

離孩子近一點, 再近一點 ―― 寫給年輕媽媽的一封信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每天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 在餘輝中, 在孤兒院門口, 總會出現一個孤零零的瘦小的背影, 孩子的目光充滿了希望與堅毅……他執著地等了一天又一天, 直到有一天, 人們不再看見這個熟悉的孩子, 後來人們才知道, 原來這是一個三歲的孩子, 他每天都要站在這裡做同樣的一件事情, 那就是等候他的媽媽。 他希望媽媽會到孤兒院看望他, 但是媽媽最終還是沒有出現, 這個孩子說:“我很想念我的媽媽, 我想見到我的媽媽, 我天天等,

Advertisiment
夜夜等, 希望她能來看望我, 但是我現在已經不想她了, 我恨她…。 ”

這是真實的一個故事, 讓人心酸, 讓人心痛。

從受精卵發育的那一刻起,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邁上了旅程, 一個細胞發育成兩個細胞, 經過一系列的分裂成長, 一個新的生命逐漸在孕育, 十個月的宮內生活後, 一朝分娩, 孩子呱呱墜地來到世上, 這個幼小的生命雖然孱弱, 但是其爆發的力量是響徹天際的, 一位詩人曾經這樣說:“嬰兒降生的哭聲是最震撼成人靈魂的音符”。 我認為, 這種聲音不僅宣告我們已經初為人母, 人父, 孩子已經可以獨立呼吸, 而且孩子的哭聲是吹響的新生活號角, 是向我們成人發出的警笛。 為什麼這樣說?原因很簡單, 孩子在宮內恒溫的環境中生活了十個月,

Advertisiment
舒適安全, 它所需的一切母親都給予提供, 而一朝分娩後, 它毫無防備的來到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 這對於一個十個月大的孩子來講, 要經受多麼大的情感衝擊, 外界的一切既讓他覺得新奇, 又讓他心存恐懼。 孩子就是在這種誠惶誠恐的狀態中呼吸著, 生存著……初到人世的他以哭聲向母親召喚:請不要遠離我!

馬斯洛說:“低級需要的滿足使人不生病, 高級需要的滿足使人很健康。 ”很顯然, 故事中的這個孩子已經不再健康。

作為年輕的媽媽, 我們怎麼樣來撫平孩子的恐懼, 沮喪, 從而培育出“健康”的寶寶呢?答案似乎很簡單, 但是在現實中又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那就是媽媽要和孩子“捆綁”在一起。 十個月的宮內生活,

Advertisiment
母子之間早已息息相通, 母親和孩子之間已經形成了無以倫比的默契感, 因此母親是孩子無人能及的夥伴。 孩子急切地需要母親的持續的愛, 他時時刻刻地向母親發出了關愛需求的信號, 孩子有著一百種表達愛的方式, 母親則需要隨時隨刻的對於孩子的信號給予回應, 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 一個飽含溫情的撫摩, 一個滲透著疼愛的親吻, 都讓孩子興奮不已, 他那幼小的心靈在歡呼雀躍著, 因為他也明白媽媽是愛自己的, 自己是安全的, 媽媽沒有遠離自己……

所以, 年輕的媽媽們, 請和孩子“捆綁”吧!不要遠離他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