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一:把孩子當作出氣筒“你怎么和你那個壞老子一樣”“你真沒出息, 都是被你媽媽寵的。 ”
有些離了婚的媽媽或者爸爸雖然在離婚時力爭對孩子的撫養權, 但卻只是為了不讓對方得逞, 或將孩子視為“人質”, 通過控制孩子來報復對方。 在這樣的家庭中, 媽媽或爸爸常對孩子過于嚴厲, 百般挑剔, 動輒指責孩子的某個特點;很少對孩子的痛苦和孤獨加以慰藉,
Advertisiment
推薦閱讀一個單親媽媽的教女經 熱點:看那些堅強的明星單親媽媽
誤區之二:溺愛過分, 包辦代替“寶貝, 世界上只有媽媽最愛你了!”
一些父母在離婚后, 覺得有愧于子女, 于是就把無限的愛都?a在兒女身上。 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 在行為上過分溺愛, 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 生活上有求必應, 情感上加倍滿足, 犯錯誤時舍不得批評, 孩子不肯上進時總有借口, “誰叫他沒有大樹可依呢?”
天真、幼小和“一張白紙”的孩子,
Advertisiment
誤區之三:放任自流, 撒手不管“我累死了, 你還纏著不放, 去吧, 自己去做吧, 別煩人了!”
這樣的聲音時常在單親家庭中縈繞。 這一類父母大多對孩子缺乏責任感, 漠不關心是自己的行為準則。 雖然他們也揚言自己愛孩子, 然而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愛。 既沒有與孩子共同體驗憂樂, 也談不上過問孩子的學習如何。
另一類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 是因為他們堅持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 孩子會自己克服困難。 這類家長與溺愛包辦一樣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Advertisiment
誤區之四: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你怎么這么不用功啊, 你怎么對得起我啊?”“你可要給媽媽爭口氣啊, 給你那死鬼老爸看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普遍的心態。 離異的家長更是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瞧, 我一個人也能把孩子帶好!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會導致態度簡單、粗暴和生硬。
態度生硬, 批評過多會導致孩子發現情感障礙及逆反心理、恐懼心理。 甚至拒絕家長任何合理的要求。 而這些心理問題往往又會惡性循環, 影響孩子正常的知覺、記憶、思維和言語。
Advertisiment
誤區之五:將孩子扔給祖父母“孩子, 我忙死了, 你去外婆家住一段日子!”
離異后的男女要獨自承擔事業、家庭的重擔, 很自然地就將教養孩子的任務轉移給自己的父母。 隔代教育最常見的弊端就是:當孩子沒有了爹, 或沒有了娘時, 特別容易使老人將愛意調濃, 而造成溺愛。 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 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度不一致。 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 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 阻礙其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展。
推薦閱讀單親父母3項守則 單親孩子用愛烘干你潮濕的心
誤區之六:將孩子當作生活的惟一重心“寶寶, 你可要爭氣了,
Advertisiment
有些媽媽在離婚前就缺乏獨立自我、職業目標和社會生活, 離婚后, 又陡然失去了丈夫這一重要生活支點, 會把孩子變成自己生活的惟一目標, 這樣會使孩子的心理負擔過重, 壓力過大, 影響孩子的心理。
誤區之七:阻止另一方與孩子往來
“孩子, 你爸爸不要我們了, 我們也不要再見他了。 ”“寶貝, 我們倆相依為命, 沒有你媽媽也照樣過得好。 ”
很多家庭離異后, 都千方百計阻止另一方與孩子往來。 但是父母雙方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角色功能是不可相互替代。 特別是在兒童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過程中, 孩子是通過對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一方父母的認同機制來完成這一過程的。 如果一方角色的長期缺失,會對孩子的雙性氣質的平衡、各種不同興趣、能力與思維方式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誤區之八:教孩子憎恨對方“你爸爸是個壞人,世界上最壞的人”“我們現在這么可憐,都是你爸爸造成的!”
現在的很多離婚案,都是以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傷害的一方難免會鄙視、憎恨對方,也會仇視那個第三者。他們往往會把這種仇恨帶給孩子。從小就有仇恨的孩子,長大后可能變得自暴自棄,充滿仇恨情緒、自我和不信任他人。這樣的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未來。
如果一方角色的長期缺失,會對孩子的雙性氣質的平衡、各種不同興趣、能力與思維方式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誤區之八:教孩子憎恨對方“你爸爸是個壞人,世界上最壞的人”“我們現在這么可憐,都是你爸爸造成的!”
現在的很多離婚案,都是以一方傷害了另一方的感情居多,被傷害的一方難免會鄙視、憎恨對方,也會仇視那個第三者。他們往往會把這種仇恨帶給孩子。從小就有仇恨的孩子,長大后可能變得自暴自棄,充滿仇恨情緒、自我和不信任他人。這樣的孩子,不可能有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