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的皮膚本來應該是吹彈可破, 像豆腐一樣滑滑嫩嫩的。 可是一種過敏性皮炎症卻經常找上門來, 它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新生兒濕疹, 也稱“奶癬”。 今天, 大家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它, 看看濕疹是如何侵襲寶寶的皮膚, 媽媽們又如何去迎接濕疹帶來的挑戰呢?
什麼是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皮膚炎症。 通常在寶寶出生後第二或第三個月開始發生, 是發生在寶寶頭面部的急性或亞急性濕疹, 一般情況下, 可在短期內治癒。
引起新生兒濕疹的因素
Advertisiment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新生兒濕疹呢?引起新生兒濕疹的原因主要是以下3種:
1、直接病因:引起寶寶濕疹病因是複雜的, 其中過敏因素是最主要的, 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如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有過濕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等)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濕疹。
2、誘發因素:發生了濕疹的寶寶, 許多物質又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症狀, 如食物中蛋白質, 尤其是魚、蝦、蛋類及牛乳, 接觸化學物品(護膚品、洗浴用品、清潔劑等)、毛製品、化纖物品、植物(各種植物花粉)、動物皮革及羽毛、發生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環境溫度高或穿著太暖、寒冷 等, 都可以刺激寶寶的濕疹反復發生或加重。
Advertisiment
3、內在因素:寶寶容易發生濕疹還有本身的因素, 是因為寶寶的皮膚角質層比較薄, 毛細血管網豐富而且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 對各種刺激因素較敏感, 所以容易發生濕疹。
新生兒濕疹的症狀表現
別以為新生兒濕疹就是些紅紅的讓寶寶很癢讓媽媽很抓狂的小疹子, 由於引起濕疹的發病原因比較複雜, 所以根據寶寶年齡不同、皮損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環境季節不同, 濕疹的症狀主要有以下3種:
新生兒濕疹主要要哪些類型?
1、脂溢型: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 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 覆有黃色油膩的痂, 頭頂是厚厚的黃漿液性痂。 以後, 頦下, 後頸, 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 我們稱為脂溢性濕疹。
Advertisiment
2、滲出型:多見於3—6個月肥胖的嬰兒, 兩頰可見對稱性米粒大小紅色丘疹, 伴有小水皰及紅斑連成片狀, 有破潰、滲出、結痂, 特別癢以致搔抓出帶血跡的抓痕及鮮紅色濕爛面。 如果治療不及時, 可泛發到全身, 還可繼發感染。
3、乾燥型:多見於6個月—1歲的小兒, 表現為面部、四肢、軀幹外側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紅腫, 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 無滲出, 又稱為幹性濕疹。
新生兒濕疹的治療
因為濕疹是一個常見問題, 所以如果不是特別嚴重或特別癢的話, 治療上可以不用管它, 一般寶寶6個月以後, 濕疹也就慢慢消失甚至不治自愈。 多數治療濕疹的藥物中都含有激素。 但由於寶寶皮膚角質層比較薄,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濕疹該如何治療?
1、對於輕微濕疹, 很多家長使用郁美淨兒童霜或者氧化鋅以後就會明顯減輕。
2、對於皮膚損害嚴重的寶寶或者症狀明顯的寶寶, 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有激素類的藥物, 這種藥物的特點就是見效快, 但不能長期使用。 前段時間的神奇中藥製劑苗嶺潔膚霜, 其實就是添加了激素的中藥。 對於成分不明的中藥或者特別有效的藥物一定要慎重。
3、去除誘因是最主要的治療, 如果發現寶寶對於某種蛋白過敏, 就要停止這種蛋白的攝入。
Advertisiment
如果濕疹嚴重, 我們可以臨時更換為低敏或者無敏蛋白奶粉, 等濕疹好轉再換回母乳餵養。 對於長期反復濕疹, 外用藥物效果不好, 影響寶寶睡眠和生長發育或者長期腹瀉的, 要考慮是否替代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