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宅娃"的危機,你注意到了嗎?

為小朋友配置電子產品, 你的初衷是什麼呢, 以下幾點有說中你的心聲嗎?

很多app都有智力開發功能, 我們覺得可以寶寶玩下可以更聰明。

現在的孩子小夥伴少, iPad可以做他的朋友, 以後還可以讓他和朋友多交流。

職場父母, 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 輕鬆又安全。

別人家的孩子都有, 自己的孩子也要有,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手機、平板電腦都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了, 讓小朋友接觸也是認識生活的一部分。

機器真的可以成為寶寶的朋友?

App真可以讓寶寶變聰明?

電子宅娃的可見危機

所謂開發智力的電子產品,

Advertisiment
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好, 而依賴電子產品而導致的心理問題的兒童, 逐年遞增, 電子宅娃的危機便越來越大了!

生理危機

兒童沉迷電子產品, 生理成長會受到多方面的的負面影響:

1. 視力下降。

2. 容易導致患多動症和抽動穢語綜合征。

3. 尚未發育完全的頸椎容易受到傷害。

4. 對手指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5. 影響運動能力的發展, 導致身體素質差, 容易長成小胖墩。

6. 影響大腦的發育、干擾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免疫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心理危機

1. 自我中心, 情緒難自控。

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的場面, 小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忘乎所以, 對長輩的叫喚愛理不理, 沒收掉他的電子產品, 就大哭大鬧小孩子分辨現實和虛擬的能力比成人差,

Advertisiment
容易沉溺於虛擬的虛擬世界, 與周圍環境隔絕, 失去對現實中的人的關注和熱情。 長期以往, 極易出現自我中心性格和情緒控制障礙。

2. 語言能力的發展。

寶寶仍處於語言發展敏感期, 並會進入書寫、閱讀、文化敏感期。 過多使用電子產品, 會讓孩子缺少語言交流。 特別是低幼年齡階段的孩子, 1歲半正是語言能力的爆發期, 電子產品會剝奪他們的語言環境, 造成語言發展遲緩, 同時帶來社交能力、溝通能力上的障礙。 寶寶需要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來學習詞彙, 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 影響社交能力, 不利於健康情感的培養。

電子產品提供的只是感官刺激和虛擬交往。 寶寶玩得高興,

Advertisiment
歡笑, 都不會得到回應;他的小想法、小心思, 也沒人分享沒有。 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與人互動才能發展出來, 與人交往感受不同的眼神、語氣, 體會悲傷、喜悅等情感體驗, 都會給孩子社會交往、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帶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頻繁的人機交流, 會降低寶寶與小夥伴的交往興趣, 影響健康情感的培養, 容易養成孤僻性格, 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4. 影響智力發展。

很多家長都以為電子產品有開發智力的效果才會給寶寶玩的。 其實, 電子產品資訊變換太快, 孩子還來不及思考, 就進入了下一個畫面, 超過自身接受能力, 長此以往, 會阻礙孩子思維技能和記憶力的發展, 也影響孩子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Advertisiment

我們要記住, 在真實的環境下, 孩子觸碰、感覺、觀察和移動真實事物, 更能促進智力發展。

宜疏不宜堵

對於小孩喜歡電子產品, 家長宜疏不宜堵。 小孩子聽不懂大道理, 單純的說教產生不了多大的效果, 應實行一些具體的改善措施。

與孩子共同制定電子產品的使用制度, 並嚴格執行獎懲措施;

對於較小的孩子, 媽媽爸爸應該多陪陪孩子, 和孩子在電子產品外找樂子, 讓他們體會到沒有電視和遊戲, 也可以過得很愉快。

對於已經可以自立的大孩子, 要尊重、理解孩子, 花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 找到他們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原因, 可以和他們一起玩, 在玩中引導。

言傳不如身教。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多地玩電子產品, 如果媽媽一邊拿著手機在玩,

Advertisiment
一邊要小朋友不要玩, 這就沒有說服力了。

值得分享的是, 在一般家長早早給自己寶寶買電子產品開發智力時, 矽谷精英們卻不讓自己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我們將軟體設計得非常簡單, 連傻子也會使用, 孩子們不可能在長大後學不會。 真正優秀的教育緣於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 孩子不會因為不接觸高科技產品就缺少競爭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