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產品上癮危害兒童心理健康

iPad、iPhone流行, 不少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更是驚人, 孩子們的身心也開始經歷一種新的考驗。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 英國“老師與講師協會”發現, 越來越多的兒童對平板電腦和手機類電子產品“上癮”, 這種負面影響應當警惕。

電子產品是雙刃劍

該協會警告說, 一些孩子由於使用電子產品, 正在逐漸喪失一些簡單的動作技能——很多三四歲的小孩能夠在螢幕上劃來劃去, 卻因為長時間“粘”在平板電腦上而不能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 一些年齡稍大的兒童由於長期依賴電子產品而無法使用筆或在紙質試卷上答題。

Advertisiment

協會呼籲家長們, 抵制平板電腦的使用。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指出, 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時間太久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如孤獨、失落和焦慮等。

中日友好醫院心理諮詢科副主任心理師王彥玲表示, 電子產品可以給大家帶來更高性價比的社交成本, 豐富業餘生活, 但電子產品也是一把雙刃劍, 它們既能愉悅身心, 也可能對人構成傷害。

人格不健全的人, 會因為別人玩電子產品而被動地玩, 但人格成熟的人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他就不會盲從。 王彥玲表示, 電子依賴的產生是由於人的本身人格方面的不足, 在整個社會環境的促使之下, 使得人產生了對某種電子產品的依賴。 孩子並未真正成長為一個自我負責的人,

Advertisiment
因此相對于成人而言, 他們更容易迷失自己。

別讓電子產品成電子保姆

隨著電子產品的流行, 現在的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年齡越來越小。 市民鄭女士告訴記者, 自己家的小孩兩歲多就開始玩電子遊戲, “那會兒, 他話都還說不太清楚”。

許多年輕父母因養育孩子缺乏經驗和耐心, 當孩子不太聽話的時候, 自己不是用心去解讀孩子、安撫孩子, 而是把手機、平板電腦塞到孩子手中, 讓孩子盡情玩電子遊戲。 電子產品成了名符其實的“電子保姆”。 這樣做的結果是, 孩子與電子產品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近, 與父母的關係卻越來越遠了。 當親子關係出問題的時候, 孩子的健康成長免不了會出問題。

Advertisiment

王彥玲表示, 不是說孩子不能接觸電子產品, 而是提醒父母, 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從小就應把握好度,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人生的最初幾年, 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這段時間內, 孩子們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強, 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 且形成的社會認知對孩子未來將會產生深刻、深遠的影響。 這一時期, 父母應為孩子提供各種條件, 讓孩子廣泛接觸自然、接觸社會, 充分滿足孩子對現實世界的好奇心, 並學會與人相處的基本技能, 而不是讓孩子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人機交流上。

父母應做好表率

專家表示, 孩子們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越多, 社會交往的機會就越少, 社會興趣的範圍也就越窄, 這實際上剝奪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長機會,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成長留下隱患。

如果孩子已經對電子產品產生一定的依賴, 家長應該“導而不堵”。 不管平時工作多忙, 都要盡力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 在與孩子充分接觸中, 形成健康依戀關係;在與孩子的良性互動中, 陪伴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世界, 把電子遊戲變成孩子的興趣之一, 而不是興趣的全部。 讓孩子從小就明白玩什麼、玩多長時間, 從接觸電子產品第一刻開始, 父母就應督促孩子遵守約定。

專家建議, 父母應嚴格控制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父母還應做好表率, 與孩子交流時放下電子產品, 吃飯不開電視, 不頻繁看手機, 睡覺前不使用電子產品;父母應注重培養兒童更多的興趣愛好,

Advertisiment
帶孩子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