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子遊戲有毒?真正厲害的父母這樣做

剛放暑假那時候, 咱體諒孩子學習那麼辛苦, 好歹也得放鬆一下, 玩兒兩天。 可是......這玩著玩著, 怎麼就摟不住了?

眼看著孩子飯也不認識了, 睡覺也顧不得了, 作業更是拋到九宵雲外, 孩子眼裡似乎只剩下電子螢幕, 一頭紮進去, 玩了遊戲看動畫, 看了動畫玩遊戲......不分晝夜, 無休無止。

一玩遊戲深似海, 從此親媽變路人。 ??

怎麼辦?!

真正厲害的父母這樣做——

我女兒上幼稚園時, 最流行的遊戲就是植物大戰僵屍, 一旦玩起這個遊戲, 孩子們很難停下來。

女兒班上一個男孩的媽媽特別聰明, 她發明了真人版植物大戰僵屍的遊戲:

Advertisiment

一旦到了要關掉電子遊戲的時間, 孩子爸爸就會扮成僵屍在客廳裡走動, 媽媽驚叫著讓孩子幫忙去打敗“僵屍”, 同時端來一盆報紙球, 不同顏色的報紙球代表著不同的武器。

在孩子全心投入真人版遊戲的時候, 大人就去把電腦關掉了。

當然, 單單一個遊戲, 並不能幫我們結束電子螢幕的所有困擾, 讓我們深入問題根源, 探討根本的解決之道。

問題一

“讓孩子遠離電子螢幕”, 現實嗎?

一個事實:電視、電腦、手機、iPad, 以及正在興起的VR、3D等等, 已經成了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的工具, 甚至整個世界的運轉也越來越離不開它們。

另一個事實:我們的孩子, 天然具有的能力, 就是敏銳地發現什麼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並且傾盡全力去探索、學習並掌握它。

Advertisiment

因此, 對待電子螢幕, 我們的態度應該是:

承認它, 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接受它, 然後在積極接受的基礎上想辦法去掌控它。

簡單說就是:動畫片確實好看, 電子遊戲確實好玩, 只不過我們要有所控制。

這個態度有什麼要緊呢?這種態度確定了在看電視、玩遊戲這件事上, 我們站在了理解孩子心情的角度, 而不是跟孩子根本對立。

問題二

為什麼電子遊戲這麼讓人著迷?

從行為研究的理論上講, 玩遊戲的人一定是從中獲得了某種巨大的滿足, 所以才會著迷, 那麼, 電子遊戲滿足了人們的什麼呢?

電子遊戲讓人著迷的關鍵, 在於玩的人在虛擬世界中能夠盡情施展力量、盡情享受在真實世界裡享受不到的“掌控感”。

Advertisiment

因此, 把孩子從螢幕前轉移開的重要辦法之一, 就是要讓他在真實世界也能感受到掌控與力量。

找到問題根源,

遠離遊戲沉迷, 可以試試這幾招

第一招 以玩遊戲次數為限, 儘量不用時間約定

推薦指數:★★★★★

不要約定看20分鐘、30分鐘,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並不很清楚30分鐘到底是多久。

可以以一集動畫片或一盤遊戲結束為限。 這樣不僅孩子容易理解, 也可以避免看了一半、玩了一半的時候時間到了。 這個時候被人要求關掉電視, 肯定是一百個不願意。

假如一定要用時間約定, 那最後也要提前給孩子一個提醒, 還有5分鐘、還有3分鐘, 不要什麼提醒都沒有, 到了時間就過來關電視。

另外, 家裡如果有計時器, 也可以試試計時器的效果。

Advertisiment

遊戲力小創意:爸爸計時器

我見最有創意、效果也最好的計時器是一位爸爸發明的, 這個計時器就是他自己。

每次開始前, 孩子在爸爸鼻子上按15下, 代表15分鐘, 到了12分鐘的時候, 爸爸會提醒“還有3分鐘”, 最後到了15分鐘時爸爸就開始“嘀嘀嘀, 嘀嘀嘀, 嘀嘀嘀”。

如果大家願意嘗試這個大人當計時器的遊戲, 在最後時間到的時候, 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 不必只是嘀嘀嘀, 還可以唱個搞笑的歌, 甚至跳個搞笑舞或者做一組搞笑動作。

第二招 陪孩子一起玩遊戲, 跟他成為“自己人”

推薦指數:★★★★★

如果父母能夠真心地、平等地參與遊戲, 孩子就會把我們看成“自己人”, 結束時的對抗也會少很多。 如果我們對孩子看什麼、玩什麼完全不關心,

Advertisiment
只是到了結束的時候跳出來關電視、關電腦, 那這個角色肯定不受孩子歡迎。

參與和陪伴的過程中, 還可以好奇地問一些問題, 適當平等對話, 但是不要居高臨下地講解或者教他。 假如不能全程參與, 那麼在結束前幾分鐘參與進來也行。

參與遊戲, 也可以避免孩子沉迷。 因為很多孩子沉迷遊戲, 不完全是因為遊戲好玩, 而是找不到和其他人溝通的管道。 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跟我們談論他玩的遊戲, 那我們就不必擔心他會沉迷。

第三招 適當允許孩子“討價還價”“說話不算數”

推薦指數:★★★★☆

這個建議可能跟咱們傳統的教育觀念有些矛盾, 大家難免會有困惑甚至質疑。

但根據對孩子規則和社交的深入研究, 我發現:在家裡、在父母面前能夠“討價還價、得寸進尺”的孩子,在外面、在外人面前更會把握分寸,並且在真正需要合作時更能主動承擔責任。

所以,在時間比較富餘的情況下,適當讓孩子去“討價還價”,聽聽他們的想法,這不僅是尊重孩子,還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好時機。

我發現:在家裡、在父母面前能夠“討價還價、得寸進尺”的孩子,在外面、在外人面前更會把握分寸,並且在真正需要合作時更能主動承擔責任。

所以,在時間比較富餘的情況下,適當讓孩子去“討價還價”,聽聽他們的想法,這不僅是尊重孩子,還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好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