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需要讓孩子避開電視廣告嗎?

CASE1 美容廣告語脫口而出

歐女士透露, 她家5歲孩子經常在家唱著各種各樣的廣告語, 諸如“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斑的媽媽難看了……”

專家解讀:孩子只是記起廣告語的外在形式, 並未像成人一樣能準確領悟到廣告語的內涵。 廣告語通俗明瞭, 琅琅上口, 在孩子看來, 很有興趣, 孩子只是把廣告語當作一種另類玩具。 孩子這樣表達, 恰恰說明母子之間的關係好, 孩子並未把廣告當真來傷害媽媽的自尊, 不必過分擔憂。

CASE2 模仿電視廣告情景

一則電視廣告:“一奧運冠軍和好朋友爭一瓶飲料, 兩人從餐桌鬥到田徑場又鬥到大街上,

Advertisiment
互不相讓, 最後奧運冠軍突然擠上公車, 終於得以獨享該瓶飲料, 最後螢幕打出一行字‘要爽由自己’……”5歲的亮亮跟表哥打鬧爭搶東西, 亮亮搶到東西後, 立即脫口而出:“要爽由自己”……

專家解讀:這並非壞事。 首先誇獎亮亮, 表揚他能記住廣告詞, 能“活學活用”, 這是聰明的表現, 將來肯定比這個奧運冠軍更有出息。 再因地制宜誘導, 比如說:“人家可不請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做廣告啊, 人家請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如奧運冠軍)。 所以, 亮亮要想上電視做廣告, 就得培養自己的專長, 就得刻苦學習、訓練, 而不是跟人爭奪東西……”以此來激發孩子的積極欲望, 消除不良廣告的影響。

CASE3 對家長品頭評足

張女士跟兒子一起看電視,

Advertisiment
兒子居然指著電視上一個模特兒的胸部說, “媽媽, 她的比你大。 ”這一舉動除了讓張女士哭笑不得外, 更多了一份擔憂……

專家解讀:由此可見, 兒童對世界的認識來源, 不再局限于周圍人, 他已把認知觸角伸向了外部世界, 這是他成長的規律。 而家長的擔憂來源於成人對這個事情利害的把握, 並擔心自己不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給予更好的引導。 而家長過分呵斥孩子, 把親子關係搞得很僵, 反而讓孩子感到傷害。 這個時候, 家長需要的是理性, 心平氣和地引導。

CASE4 用廣告詞開玩笑

在某幼稚園, 一大群小孩子拿一些不雅的廣告詞來開玩笑, 七嘴八舌地嘮叨起來:“服了棒男人膠囊”、“婦炎潔, 洗洗更健康”。 老師緊張得不得了,

Advertisiment
立即上前制止……

專家解讀:對這種情況, 老師先不要著急批評, 孩子只是好玩而已, 老師可加入進來, 一起來玩, 巧妙地更改一下廣告語的關鍵字, 積極引導, 將話題拓展到更寬廣的知識面, 即有意識轉換話題的積極意義, 而不是一味地制止。

CASE5 追問涉“性”廣告詞

一天中午, 陳先生和小孩在一起看電視, 電視正在播放涉性的廣告, 孩子不斷地追問那些廣告名詞(如早洩、陽痿、腎虧等)是什麼意思, 弄得陳先生不知所措……

專家解讀:在許多家長看來, “性”確實是個難以啟齒的問題。 當孩子詢問到性方面的問題時, 這說明孩子對他的生命來源產生疑問, 他對各種生命現象有了深厚興趣, 與其讓孩子帶著疑問, 不如和藹簡單地解釋:“哦,

Advertisiment
這個事是說凡事不能過度了, 過度了就會生病。 這些叔叔就是不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 不進行鍛煉。 所以, 你不要一次看電視看久了, 看久了也會生病, 眼睛近視啊!還要多運動, 身體才棒棒的。 ”或者調侃:“這些啊, 是大人的問題, 人大了自然問題多。 等你長到爸爸這麼大, 自然就會知道了。 如果你現在就想知道, 那就趕快多吃飯不挑食, 早點長大吧!”

連結

如何指導孩子看廣告

(一)正確引導收看。 家長應耐心地和孩子坐下來一起看電視, 此時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契機, 在現有廣告環境沒有得到有效淨化的情況下,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廣告, 邊看邊討論, 趁機教育孩子哪些要學, 哪些不要學。

(二)控制收看內容。 在每天看電視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儘量不要讓孩子在無人監護下看電視, 最好不要在孩子房間安裝電視。 平時讓他們多看少兒頻道, 那些節目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