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腫與麥粒腫易混淆 有無痛感是鑒別要點

孩子眼瞼長個了小疙瘩, 家長認為是針眼, 自行給孩子用藥、處理, 結果小疙瘩越長越大, 並伴有皮膚破潰, 到醫院檢查才知是患上了霰粒腫, 最終通過手術切除而治癒。 對此專家提醒:霰粒腫與麥粒腫易混淆, 家長一定要注意區別。

病例回顧:樂樂今年五歲, 兩個月前的一天, 樂樂的媽媽發現在樂樂右眼的下眼瞼處冒出了一個小疙瘩, 只有綠豆大小, 不疼不癢。 樂樂媽媽以為是“針眼”, 於是決定用毛巾熱敷, 再配合滴些眼藥水。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小疙瘩不僅沒有消失, 反而越長越大, 還反復出現了紅腫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原來沒有不適感的樂樂也開始哭鬧, 吵著說眼睛疼。 樂樂媽媽趕忙帶著孩子到小兒眼科求診。 此時樂樂右眼下眼瞼的腫塊已經大如櫻桃, 腫塊部位的皮膚潰爛, 並出現瘢痕及下瞼輕度外翻。 在仔細檢查後, 醫生診斷樂樂患上的是霰粒腫, 通過手術切除了樂樂眼瞼上的腫塊, 目前樂樂基本恢復正常。

眼科專家表示, 霰粒腫和麥粒腫較為相似, 都是眼瞼處的硬塊, 兩者很容易混淆, 每年都會有不少家長錯把霰粒腫當做針眼, 而耽擱了孩子及時治療。 專家說:“其實只要仔細觀察, 兩者還是有不同之處。 ”

霰粒腫和麥粒腫最主要的鑒別點就是有無痛感

霰粒腫是由於瞼板腺導管堵塞, 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而形成的囊腫,

Advertisiment
慢慢發展成為一種慢性肉芽腫性炎症, 不紅不痛, 但持續時間可長達數月。 孩子長了霰粒腫, 早期症狀並不明顯, 腫塊有時候比米粒還小, 更不容易發現。 家長常常是在孩子閉眼時, 才發現眼瞼表面皮膚隆起。 如果不仔細觀察, 很容易造成疏漏。 在家長自行檢查時, 可讓孩子閉上眼睛, 用手指觸摸眼皮, 則會發現有圓溜光滑的小疙瘩。

麥粒腫為細菌(常見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瞼腺體的急性炎症, 初起時癢感逐漸加劇, 眼瞼水腫、充血, 有脹痛和壓痛, 在近瞼緣處可觸到硬結。 發生在外眥部者疼痛特別顯著, 外側球結膜水腫, 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數日後硬結逐漸軟化, 在睫毛根部有黃色膿頭, 積膿一經穿破皮膚,

Advertisiment
向外排出, 紅腫迅速消退, 疼痛亦隨之減輕。

補充閱讀:霰粒腫與麥粒腫在治療上的區別

麥粒腫

在眼科門診, 麥粒腫的患者可見于各個年齡層, 人數眾多。 但其治療相對簡單:發病早期及時滴氧氟沙星、塗金黴素眼膏等消炎的眼藥, 或服用紅黴素片等抗菌口服藥, 短期內就可促進炎症的消失。 不過, 若麥粒腫已化膿, 則應及時切開排膿。

霰粒腫

霰粒腫比麥粒腫更讓人頭疼, 因為它容易反復發作。 由於個人體質的關係, 這類患者的瞼板腺腺管可能反復堵塞, 今天堵這個腺管, 明天堵那個腺管。 因為堵塞更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叫“霰粒腫合併急性☆禁☆感染”, 就形同麥粒腫了。

需要注意的是, 越大的霰粒腫越要及早手術, 不要等到自行破潰,

Advertisiment
否則傷口容易長出肉芽, 在眼睛裡面長會磨損眼睛, 導致炎症, 在眼睛外面長可能會留下疤痕, 影響容貌。 而手術切口整齊, 癒合好, 不會留下後遺症。

專家指出, 小的霰粒腫可按摩或熱敷, 促進吸收消散, 也可聯合用抗菌眼藥水, 大的、長時間不消的散粒腫須手術摘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