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說, 青少年時代是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 但其實並非如此。 青少年的快樂, 是因為對社會的不瞭解而存在的, 是短暫的、虛幻的。 這種快樂時寄託在無知基礎上的, 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相反的, 青少年往往不快樂, 真正無憂無慮的青少年很少見, 煩惱的倒是更多。 根本在於, 年輕的人們缺乏審視自己的眼光, 缺乏管理情緒的意識和能力。 成熟的標誌之一, 就在於能主動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掌控自己。 世界本身並不快樂, 這一點我們無法改變。 但是我們總能調整自己。
根據時間的維度和快樂與否的狀態,
Advertisiment
第一種人, 他們及時行樂, 只在乎當下的感受, 不想未來會遇到什麼。 他們也許知道現下的活法不會給未來帶來什麼好的結果, 但是他們心懷僥倖。 更多可能的是, 他們認為未來註定是痛苦或迷茫, 那又何必為它考慮太多, 不如享受現在的快樂時光。 於是就有人變成“月光族”, 但更多的人是在感情上的、精力上的、時間上的、情緒上的月光——把生命全部消耗在現在, 甚至是透支未來。
放縱自己, 要麼是對未來心存僥倖, 要麼是對未來充滿絕望。 他們和真正的自由者不一樣, 因為他們對批評特別敏感,
Advertisiment
第二種人, 總是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得不到的事物上。 上小學的時候, 總想著上中學就好了;上中學的時候, 期待著上大學就自由了;上大學時, 憧憬著畢業工作了人生就充實了;工作的時候, 開始期待、幻想著升職加薪……他們總說:“要是我……了, 我就能……”他們對待每一段的生活都像是溺水, 期待著從水裡抬頭的一刻, 可是只有擺脫現在的一個瞬間有自由的感覺, 接著又瞬間被生活按到水裡。
“要是”思維也可能折射在過去:“要是我當時……, 我現在就……”而本質並無不同, 都是把某種外在的條件視為快樂的前提。 殊不知,
Advertisiment
第三種人的典型思路是:“我的過去是淒慘的, 我現在的生活亂糟糟的, 我的未來還有什麼希望?”你永遠沒有法讓這種人快樂起來, 無論用什麼方法。 他們經常會找朋友抱怨, 但是當朋友給出建議的時候他們又一一否認這些建議的可行性。 最後你就會懂, 他並不是要向你尋求幫助, 他只是要向世界展示他的悲劇、證明他的不幸。 似乎不快樂反而成為他們存在感的來源, 一旦快樂起來, 反而有罪惡感了。
Advertisiment
他們已經放棄對自己情緒的掌控, 相信自己是由這個世界來左右的, 所以對任何擺脫悲劇的可能都反而心存恐懼。 第一種人雖然過得像苦行僧, 但至少還有希望, 而這種人則是徹底絕望, 覺得自己似乎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一樣。
第四種人極其少見, 他們是真正懂得快樂是源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物左右, 懂得通過克制和調整自己的欲望來得到心靈的自由, 瞭解如何活在當下又為未來作準備。 這是真正快樂的人。
很多的不快樂源於偏差, 最大的偏差就是現實與想法、世界與自己的偏差。 有時候是我們錯了, 有時候是世界錯了, 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和世界都沒有錯, 只是看錯了。 於是, 我們看錯了世界, 還說世界欺騙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