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參加了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論》學習,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 我獲得了許多新知識, 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受益匪淺, 感想頗多。 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學習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 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
Advertisiment
心理健康, 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
Advertisiment
心理健康,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 與這三種心態相應, 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 是一種偶發性行為, 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 它與常態行為不同, 可以稱為“偏態行為”。 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鑒別學生的行為, 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 回復到正常狀態, 那麼, 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通過幾次家長學校的學習, 收穫很多。 雖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師, 但我從家長學校中也學習了很多東西, 受益非淺。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要注重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第一期家長學校聘請的特級教師錢金鐸老師所做的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輔導的講座, 對如何輔導孩子做數學作業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輔導中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了之後,讓人感覺受益非淺。
二、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聽了張和珠老師的講座,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認識。以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穫。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儘量採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情。
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興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興趣時,要採取主動參與的態度,對孩子的讀書活動給予關注。找機會讓孩子講書中精彩的內容,講他的感想,參與孩子討論讀後感。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使之堅持讀書熱情。
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知識,產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獲得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在閱讀過程中好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識字。正確的引導,孩子從中體驗到閱讀的愉快從而產生再閱讀的願望,抓住時機,對良好閱讀行為進行強化。
最後,為孩子讀書創造條件,優化環境。
張和珠老師強調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注意,如果孩子看書,家長應對孩子讀書的干擾;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實用的書櫃,有這樣一個適宜放鬆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願奉獻占了上風,真讓我們為未來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們家長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數,只抓分數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心理問題:敵對情緒、心理負擔重、脾氣古怪、不關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實事求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目標,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12 3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
2017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準。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 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說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裡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只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著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說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于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準,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說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說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幾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裡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說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12 對如何輔導孩子做數學作業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輔導中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了之後,讓人感覺受益非淺。
二、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聽了張和珠老師的講座,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認識。以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穫。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儘量採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情。
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興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興趣時,要採取主動參與的態度,對孩子的讀書活動給予關注。找機會讓孩子講書中精彩的內容,講他的感想,參與孩子討論讀後感。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使之堅持讀書熱情。
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知識,產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獲得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在閱讀過程中好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識字。正確的引導,孩子從中體驗到閱讀的愉快從而產生再閱讀的願望,抓住時機,對良好閱讀行為進行強化。
最後,為孩子讀書創造條件,優化環境。
張和珠老師強調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注意,如果孩子看書,家長應對孩子讀書的干擾;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實用的書櫃,有這樣一個適宜放鬆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願奉獻占了上風,真讓我們為未來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們家長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數,只抓分數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心理問題:敵對情緒、心理負擔重、脾氣古怪、不關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實事求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目標,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12 3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
2017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準。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 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說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裡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只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著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說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于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準,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說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說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幾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裡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說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