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年階段自主性特質的表現

能夠自律地進行自我評價。 青年自我評價的標準, 是在自律的基礎上逐漸成熟, 但對知識青年來說, 由於他們缺少在實踐中的親自體驗, 從社會化的角度看, 對社會的理解真正達到成熟, 仍有一個不短的距離。 青年的自我評價標準, 如果主要是來自書本, 那就往往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 在這些青年當中, 對社會總是在較長的時間裡存在著理想的社會和現實的社會的尖銳矛盾, 對個人也總是存在著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尖銳矛盾。 本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是屬於正常的現象, 人類就是不斷地在一個一個更新的理想的引導下,

Advertisiment
去變革世界和改變自己, 推動事物的前進。 但是脫離實踐的青年的理想, 往往由於過分脫離實際, 因而經常碰壁, 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就顯得尖銳, 甚至無法調和, 也就更讓人感到痛苦。

這種矛盾的解決, 只有通過實踐, 除此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 通過實踐, 青年就能較深刻地理解現實的社會, 較確切地認識存在於社會中的自我, 逐漸地走向真正的成熟。 下面這個青年就強調了社會實踐。

(人生教育應該)共同探討, 多多實踐。 希望在人生教育的過程中, 家長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灌給孩子, 而是要孩子自己去體會, 自己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多一些探討, 少一些說教, 相信效果會好的多,

Advertisiment
孩子對社會的認知程度也會更深刻。 與其把孩子整日圈在家中, 不如早些讓他接觸這個社會, 不要害怕受傷, 因為只有受過傷才會知道如何去面對。 社會不是天堂, 沒有一絲邪惡;社會也不是地獄, 惡行無數。 善與惡, 黑與白, 並沒有一個可以明確劃分的界限, 而是要依靠每人心中的一把“尺”來衡量。 而這把“尺”只有瞭解了社會, 融入社會之後才能在心中形成, 這實際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世界觀”。 世界觀的形成, 也是人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世界現的形成並不是僅靠在學校裡的學習或是家中家長的灌輸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要在學習生活、家長引導及社會生活實踐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底線是該學生自己劃的——作者注)。
Advertisiment
因此, 我認為, 人生教育中不應僅僅有家庭中的教育, 更應該有社會的作用參與其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