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春期同伴壓力的消極作用不容忽視

同伴壓力的消極作用更不容家長忽視。 我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16歲的男孩打群架, 一時衝動撿起路邊的磚頭, 失手把人給砸死了。 員警問他和死者有什麼過節, 他竟然說自己不認識那個人!而打架的原因, 就是為了幫“大哥”教訓“仇人”。 所謂“大哥”, 不過是同校的一個孩子王。 這樣出事的孩子不在少數, 他們冒著被打傷的危險, 也不惜去傷害陌生人, 就是怕被朋友認為自己膽子小, 不夠義氣。

而據調查, 在誘使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中, 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同伴影響。 有三分之二的吸毒者第一次接觸毒☆禁☆品都是受朋友誘導,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熟悉的朋友。 在吸毒的未成年人中, 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一開始就知道這是違法的。 但在朋友的勸說下, 禁不住就開始吸了, 怎麼誘導呢?很多青少年進入一些娛樂場所, 就會被朋友問:“你敢不敢玩‘刺激’?”“你玩還是不玩?”在這樣的壓力下, 他們只有迅速做出肯定的回答, 才能被朋友看得起, 才能得到群體認同。 同伴壓力及好奇心, 直接把他們推進了深淵。 這就是說, 對青少年來講, 孤立、被排斥、不合群帶給他們的恐懼, 遠比對毒☆禁☆品帶給他們的恐懼還要大!

同伴的拒絕和羞辱, 對孩子來說, 有時候是比死亡更令他們焦慮的事情。 馬加爵殺害四名室友, 也與他長期被同學排斥, 沒有一個朋友, 內心極度壓抑有密切聯繫。

Advertisiment
這種心理大人可能很難理解, 但對於心哩發育還不夠成熟的孩子來說, 卻是真實的存在。

所以, 家長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都在接觸什麼人, 和朋友在外面做什麼。 工作再忙, 也要找機會認識一下孩子的朋友, 觀察孩子和朋友怎麼互動, 判斷是否獲得了進步和成長。 如果發現孩子在同伴關係中有不良情緒或有害的行為, 一定要及時干預, 避免孩子越陷越深。 事實上, 在孩子青春期開始前, 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交友之道:友情和愛情有相似之處, 都有一定的規範和原則, 比如坦誠、互助、善良、尊重、妥協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