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隨著身體的發育、長大, 人的軀體會變得越來越渺小, 那一定馬上會遭到反駁:自相矛盾。 其實, 真是如此。 當然, 這種說法, 也只是相對而言, 相對于入的心靈成長而言, 軀體成長的重要性開始降低。 而在人的心靈成長之中, 朋友是十分重要的。
一日, 幾位兒女正進入花季的父母們聚在一塊兒, 話題自然地移向他們關注的焦點——孩子的培養。 “我們在議論家裡的事情。 不想, 女兒在一邊不無憤懣地嚷了起來:‘在家裡, 我沒權的。 以後什麼事, 能不能讓我也知道?’看她漲紅的臉, 挺認真的。 ”一位母親先開了腔。
Advertisiment
其實, 父母該欣喜才對——孩子畢竟長大了。 儘管,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指導是應該的, 但孩子要尊重, 要平等, 要獨立, 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種自立的意向, 同齡人都有。 於是, 在“統一戰線”那裡, 青少年會感受到平等與尊重, “患難”的朋友與自己同在。
說到與同齡人的交往, 其實自小就開始了。 只是, 當孩子被父母抱在手上, 或是蹣跚學步之時, 這種交往, 孩子本身並沒有多少主動權, 也不具備主動交往的意識。 大約到了四五歲,
Advertisiment
慢慢地, 走出幼稚園, 進入了小學。 這一時期, 兒童與同齡人的交往範圍還是十分有限, 也就是家庭附近左鄰右舍的孩子, 或是學校裡的同班同學。
進入青春期, 情況起了大變化。 交往的範圍在擴大:班級的, 年級的, 校內的, 校外的;鄰里的, 街坊的, 社區的, 社會的。 交往的機會也在增多:一方面不再需要大部分的時間與父母相隨, 另一方面, 也有了自己主動安排的能力。 與同齡人交往, 在青少年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