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草散養牛奶——一個前進的方向

後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已經對集約化農業開始了思考, 應該奶農自發成立組織, 宣導散養牛奶。 但是英國和北歐國家由於氣候的原因, 最多只能保證6個月的戶外散養。 澳大利亞則占盡天時, 溫潤的氣候保證了常綠的牧場。 放牧原生的畜牧方式得以存續。 讓我們用心守護這塊淨土, 捍衛我們散養牛奶的品質。
下文轉自英國散養牛奶協會網站
http://www.freerangedairy.org/2015/01/free-range-dairy-milk-way-forward/
報紙上到處充斥著乳品危機的故事和英國個體奶農是如何在乳業市場中受到壓迫而無法生存的。 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 也可能在今年的牛奶配額結束後變得更糟,

Advertisiment
以及甚至更廉價的牛奶將充斥乳業市場。
在如今奶農人數縮減的情況下, 奶農們被鼓動一味地追求規模效應, 目的在於為他們儘量彌補一些虧損, 但這樣做的風險就是會進一步壓低牛奶的價格。 牛奶已經貶值了, 其價值甚至低於瓶裝水。 這是不合常理的。
哪裡出錯了呢?
首先, 我們需要參考一些其他國家一味地追求規模效應而忽視品質的案例。 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2008年的一份報告, 就在很大程度上預測了集約式放牧對當前乳品形勢將導致的後果。
“隨著畜牧業技術取得的不斷進步, 農民們希望將技術應用於實際, 因為他們認為這可能將會提高效率和實現利潤最大化。 但是, 這種技術通常屬於資本密集型,
Advertisiment
這意味著那些將技術應用於實際的人必須利用處於滿負荷時的牧場來實現盈利。 在過去, 當一種商品的需求下降, 農民可以簡單地通過生產更少的量來維持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由於資本過大, 技術投資的牧場必須在最大負荷時實現盈利, 因而他們甚至不惜採取維持或增加產量的方式來面對下降的需求。 而這往往會壓迫小生產者, 通常會使他們降低生產量, 甚至負債、破產。 ”
這種集約化的趨勢不僅僅是在英國, 整個歐洲都是處於傾向應用這種極具商業價值技術的投資經營模式, 而選擇最大程度地輸出生產的牛奶。 許多奶農被告知, 這些增加的牛奶產出將成為他們的額外收益, 因為他們的牛奶將會被其他國家的新增長的人口和新興中產階級所購買。
Advertisiment
但這一切尚未發生, 所以投資了密集型系統的奶農們需要保持追求越來越多的產量來彌補價格缺口。 但這將會使奶農們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裡互相競爭, 直到最後剩下最強的一方。 而當一切塵埃落定時, 我們的乳品行業和牧場又將會是什麼樣子呢?
有另一種方式嗎?
概括的說, 確實還有另一種方式——它主要是從我們牧場內部來創造價值而非使用外部的技術, 而這正是我們散養奶牛牧場作出的承諾。 英國人不願看到他們購買的廉價牛奶最終將加速英國乳品行業滅亡的腳步。 而散養奶牛牧場網路正是希望提高牛奶的品質, 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食物來源。
Advertisiment

當我們承諾會提高牛奶品質, 並向農民提供一個合理的價格, 保證奶牛每年至少六個月(晝夜)吃草, 消費者就會認可我們, 相信這是一種健康的產品。 我們正在兌現散養奶牛牧場許下的承諾, 最後在這些高質牛奶包裝外貼上青草散養的標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