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對“偷東西的孩子”怎麼辦?

錢被“盜”了

“張老師, 剛才有人來我房間嗎?”下課回到房間, 我發現桌上的餅乾和水果被人吃了, 床單也被扯下來了, 著實嚇了一跳, 連忙去隔壁問張老師。

“早上趙老師不是來你屋拷照片嗎?當時他好像帶了個孩子吧?”張老師說。

的確, 那個小男孩叫王正, 今年4歲。 當時他直勾勾地盯著桌上的食物, 我還給了他一根香蕉吃。

第二天下午, 山林的吧台開放小零食, 孩子們可以自由購買。 很多小朋友都跑了過來, 王正也在裡面。

“我要買一包優酪乳。 ”一個孩子說。

“我要買巧克力。 ”另一個孩子說。

王正摸摸口袋沒有錢,

Advertisiment
媽媽又不在身邊, 他站在那兒想了想, 撒腿跑開了。

我以為王正要去別的地方玩, 於是跟在他後面, 沒想到他卻做了一件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王正一溜兒小跑來到了我的房間, 推開門走進去。 我悄悄地站在窗戶旁觀察。 他從沙發上拿起我的書包, 仔細地翻找著, 然後從裡面拿了10塊錢, 起身跑出去了!

媽媽的憤怒

我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正媽媽, 不想我話還沒說完, 王正媽媽就打斷了我。

“大李, 這是絕對沒有的事情。 ”媽媽堅定地說。

“你聽我說, 王正媽媽。 ”我正準備解釋。

“不可能, 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大家都誇他是個好孩子, 我也一直認為他是個好孩子。 這怎麼可能呢!”媽媽繼續否定。

實際上, 大多數媽媽在發現孩子未經別人同意亂拿東西時都會非常生氣,

Advertisiment
重則打孩子, 輕則罵一通。 而王正媽媽卻一直在辯駁。 看得出, 她沒辦法相信這件事, 並認為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 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她才表現得那麼激動。

正當我準備分析這件事的前後關係時, 王正忽然從對面房間走出來, 嘴裡塞滿了餅乾, 手裡還拿著一包沒打開的餅乾。

“王正, 你怎麼去那個房間了?餅乾哪來的?”媽媽一下子激動地站了起來, 聲音中甚至還摻雜了哭腔, “你怎麼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你這孩子怎麼這樣啊!”

看來, 王正媽媽把這個問題放大了。 “王正媽媽, 請你冷靜一下, 我先跟您聊聊好嗎?”

給孩子建立必要的行為邊界

實際上, 王正的行為是正常的。 孩子4歲左右時會進入“探索他人心智”的階段,

Advertisiment
這其中就包括建立行為邊界。 他們會在成人不留意的情況下, 悄悄拿走一些東西、隱藏一些東西, 有時候也會“說個小謊”, 觀察成人對此的反應並試探、摸索行為邊界。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每“成功”一次, 都會感到極大的愉悅和興奮。

大人可以借機幫孩子學習什麼是界限。 只是, 有些家長會用“打”或“罵”的方式, 制止孩子, 結果導致孩子由“地上”活動轉向“地下”活動, 強化了孩子“小偷小摸”的技術;也有些家長置之不理, 認為孩子還這麼小, 無傷大雅, 結果孩子誤以為想要什麼就可以拿什麼。

“你想想, 孩子在上幼稚園時, 有沒有過把學校的小珠子或者小貼畫拿回家的情況?”我繼續和王正媽媽解釋。

Advertisiment

“嗯……這個的確有。 有幾次洗衣服, 我發現他兜裡裝著學校的什麼卡片。 ”媽媽逐漸平復了情緒, 跟著我思考, “說起來, 我小時候也喜歡把學校的粉筆拿回家呢。 ”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 我們不能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不要給孩子扣帽子, 其實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正常表現。 ”

於是, 我們決定一起幫王正解決拿別人東西的問題。

“王正, 請你告訴大李老師, 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蹲在孩子面前問。

“餅乾不是我拿的!”孩子大聲地說。

“那餅乾是從哪來的?”我依然溫柔而堅定地看著他, “你看著我的眼睛, 告訴我。 ”

他盯著我的眼睛大約三四秒的時間, 眼神就開始恍惚了。 “好吧, 我告訴你, 我從隔壁屋裡拿出來的。 ”

“你經過別人的同意了嗎?”我問。

“沒有,

Advertisiment
因為當時屋裡沒有人。 ”王正回答。

“原來是這樣。 正正, 我們不可以這樣做, 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 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我告訴他。

“嗯。 ”王正點了點頭。

“那我們現在一起把餅乾還回去, 看看人家是否原諒你。 ”我繼續引導。

“我不想去。 ”王正小聲地說。

“那是不行的。 ”我堅持, “來, 我陪你一起去。 ”

王正見我態度堅定, 只好很不情願地跟在身後, 往隔壁房間走。

樓道裡, 一個小男孩哭著說:“媽媽, 我的餅乾呢?我還沒吃呢!”

當然, 王正也聽到了。

“不好意思, 我們要跟您說一件事情。 ”我和那位家長解釋, “王正沒有經過您的同意, 拿了您的餅乾, 現在還給您, 但是已經打開了, 不知道您是否願意原諒他。 ”王正蜷縮著躲在我身後, 探著頭認真地看著。

“哦, 原來是這樣, 雖然你吃了我的餅乾,但我還是原諒你吧!”那位媽媽溫柔地說,“但是下回請你經過我的同意。”

就這樣,王正把手裡的小半包餅乾還給了小男孩,小男孩也十分慷慨地分了幾塊給王正,事情愉快地解決了。

雖然當下孩子會有一些壓力,但只要家長每次都讓孩子把東西還回去,孩子就會慢慢懂得界限了。

給孩子選擇零食的管道

和王正接觸了幾天後,我發現他極其渴望吃零食。

“他平時一周吃幾次零食?”我問媽媽。

“一般情況下,我不讓他吃零食。”王正媽媽說,“我只讓他吃健康食品。”

“王正,不能再吃了!”王正媽媽一轉身,正巧看見他在後面吃棒棒糖,“媽媽說了多少遍了,不能吃垃圾食品!”媽媽邊說邊從孩子的手裡把零食奪了過來。

這讓我想到了王正大把大把往嘴裡塞餅乾時的場景。當孩子長期被壓抑時,就會悄悄地做家長不允許的事。那麼多小朋友都吃零食,那麼多零食自己都沒吃過,難怪他對零食那麼癡迷了!

我對媽媽說:“必要的零食是可以的,尤其是4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們要增加孩子自己做主和自己選擇的機會,不能再把他當成是那個你說怎樣就怎樣的小嬰兒了。要知道,正是因為你對孩子零食的嚴格控制,王正對零食的心理欲望始終得不到滿足,才會背著大人偷拿零食吃。”

“也就是說,如果我滿足他吃零食,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

“其實,如果孩子的欲望都得到了滿足,他們也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試探家長,‘偷’玩具、‘偷’錢、‘偷’零食,他們只是通過‘偷’的行為去摸索行為界限是什麼。而王正的欲望有缺口,他才不惜潛入別人房間‘偷’零食,讓你覺得問題比較嚴重。”

王正媽媽這才醒過悶兒來,用力地點著頭,“那現在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買一些零食,並且讓他自己選擇。”我建議道。

這可把王正興奮壞了,第二天,早早地就爬起來了。

“今天,你可以在超市裡面隨便挑你喜歡的零食,但只能買三樣。”這個規則是我們事先跟王正說好的,執行前,我們要再次提醒孩子。

“好的,我只挑三樣!”孩子一路蹦蹦跳跳。

因為王正從沒有自主選擇過,所以他會格外珍惜這個機會。王正先在零食區裡認真地看了一遍,什麼都沒有拿。然後又重頭開始,謹慎地往購物車裡拿,這一趟,王正選了5樣零食。媽媽剛要制止,我示意她等等看。果然,走完這一趟,王正認真地看著購物車,仔細地考慮了一番,又放回去了兩樣!然後開心地跑過來對我們說:“我選好了!只拿了三樣!”就這樣,孩子第一次自己做主,買了他心愛的零食。回基地的路上,他悄悄地告訴我:今天是他最快樂的一天。

就這樣,我們幫孩子建立了基本的行為邊界,也幫媽媽瞭解到滿足孩子必要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的重要性。自然,王正在離開山林後,再也沒有“偷東西”。

溫馨小貼士:面對“偷東西的孩子”怎麼辦?

1.4歲後,孩子會進入“探索他人心智”階段,他們會通過“偷東西”試探成人態度的方式逐漸建立行為界限,這是非常正常的。最初,我們要允許孩子“成功”,因為這會給孩子建立一個“私密的”內心世界,孩子會發現有些事情是別人不知道的,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兒童的“偷”和成人的“偷”是兩個概念,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講道理”和“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當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親手把東西還回去,只要完成一次,這種現象就會少很多。

3.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我們不要過度壓制孩子,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形成自我意識,才會更好地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情。

雖然你吃了我的餅乾,但我還是原諒你吧!”那位媽媽溫柔地說,“但是下回請你經過我的同意。”

就這樣,王正把手裡的小半包餅乾還給了小男孩,小男孩也十分慷慨地分了幾塊給王正,事情愉快地解決了。

雖然當下孩子會有一些壓力,但只要家長每次都讓孩子把東西還回去,孩子就會慢慢懂得界限了。

給孩子選擇零食的管道

和王正接觸了幾天後,我發現他極其渴望吃零食。

“他平時一周吃幾次零食?”我問媽媽。

“一般情況下,我不讓他吃零食。”王正媽媽說,“我只讓他吃健康食品。”

“王正,不能再吃了!”王正媽媽一轉身,正巧看見他在後面吃棒棒糖,“媽媽說了多少遍了,不能吃垃圾食品!”媽媽邊說邊從孩子的手裡把零食奪了過來。

這讓我想到了王正大把大把往嘴裡塞餅乾時的場景。當孩子長期被壓抑時,就會悄悄地做家長不允許的事。那麼多小朋友都吃零食,那麼多零食自己都沒吃過,難怪他對零食那麼癡迷了!

我對媽媽說:“必要的零食是可以的,尤其是4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們要增加孩子自己做主和自己選擇的機會,不能再把他當成是那個你說怎樣就怎樣的小嬰兒了。要知道,正是因為你對孩子零食的嚴格控制,王正對零食的心理欲望始終得不到滿足,才會背著大人偷拿零食吃。”

“也就是說,如果我滿足他吃零食,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了?”

“其實,如果孩子的欲望都得到了滿足,他們也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試探家長,‘偷’玩具、‘偷’錢、‘偷’零食,他們只是通過‘偷’的行為去摸索行為界限是什麼。而王正的欲望有缺口,他才不惜潛入別人房間‘偷’零食,讓你覺得問題比較嚴重。”

王正媽媽這才醒過悶兒來,用力地點著頭,“那現在該怎麼辦呢?”

“你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買一些零食,並且讓他自己選擇。”我建議道。

這可把王正興奮壞了,第二天,早早地就爬起來了。

“今天,你可以在超市裡面隨便挑你喜歡的零食,但只能買三樣。”這個規則是我們事先跟王正說好的,執行前,我們要再次提醒孩子。

“好的,我只挑三樣!”孩子一路蹦蹦跳跳。

因為王正從沒有自主選擇過,所以他會格外珍惜這個機會。王正先在零食區裡認真地看了一遍,什麼都沒有拿。然後又重頭開始,謹慎地往購物車裡拿,這一趟,王正選了5樣零食。媽媽剛要制止,我示意她等等看。果然,走完這一趟,王正認真地看著購物車,仔細地考慮了一番,又放回去了兩樣!然後開心地跑過來對我們說:“我選好了!只拿了三樣!”就這樣,孩子第一次自己做主,買了他心愛的零食。回基地的路上,他悄悄地告訴我:今天是他最快樂的一天。

就這樣,我們幫孩子建立了基本的行為邊界,也幫媽媽瞭解到滿足孩子必要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的重要性。自然,王正在離開山林後,再也沒有“偷東西”。

溫馨小貼士:面對“偷東西的孩子”怎麼辦?

1.4歲後,孩子會進入“探索他人心智”階段,他們會通過“偷東西”試探成人態度的方式逐漸建立行為界限,這是非常正常的。最初,我們要允許孩子“成功”,因為這會給孩子建立一個“私密的”內心世界,孩子會發現有些事情是別人不知道的,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兒童的“偷”和成人的“偷”是兩個概念,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講道理”和“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當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親手把東西還回去,只要完成一次,這種現象就會少很多。

3.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我們不要過度壓制孩子,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形成自我意識,才會更好地思考自己要做的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