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面對“熊孩子” 父母該如何處理

春節期間, 想必很多父母會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串門, 不串門不知道, 去別人家串門才發現孩子竟然會亂翻東西、在沙發或床上蹦跳;去餐廳吃飯, 在桌椅間叫嚷奔跑……那麼面對“熊孩子”, 父母該如何處理呢?

Advertisiment
面對“熊孩子” 父母該如何處理

首先, 家長要明白, 不管孩子的行為是淘氣還是好奇心驅使下的探索, 在別人家亂翻亂跑都是沒教養的表現, 一定要制止, 不可縱容。

如果孩子根本不理會家長的制止, 家長可以帶他離開“現場”, 到一個安靜獨立的空間, 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 再心平氣和地讓他向別人道歉, 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其次, 家長在怒氣下要冷靜, 就事論事, 避免口不擇言說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比如“從生下來你就不斷給我找麻煩”、“你是個討厭的壞孩子”。

對於已經有了道德意識、臉皮薄的大孩子, 偶爾犯“熊”不妨“冷處理”, 即不要打罵或訓斥,

Advertisiment
而是不搭理他, 事後再指出他的不良行為, 並予以糾正。 需要提醒的是, 有時候孩子“搞破壞”可能是模仿別的大孩子, 此時不要把錯全攬到自己孩子身上, 只讓孩子承認自己的那部分錯誤即可。

回家後, 別忘了事後教育。 可以與孩子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回家後先暫時停止孩子的一切活動, 帶他到自己房間或安靜的地方, 好好指出今天的行為有多麼不好, 讓他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

當然, “熊孩子”的行為雖然不討人喜歡, 但表現出的多是孩子的天性, 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 不必對他們過於苛求, 而要在平時教育中循序漸進地從一些簡單的小事訓練, 讓孩子舉一反三。 比如, 平時在家就告訴孩子, 自己的小空間完全由他支配,

Advertisiment
但爸爸媽媽的抽屜是私人物品, 不可以隨便亂動。 還可以採用角色轉換法教育孩子, 比如如果樓上的小孩子在家裡又蹦又跳, 你也會受影響, 想要跑跑跳跳, 可以到社區或公園玩。

母嬰專家溫馨提示:知道了面對“熊孩子”, 父母該如何處理, 所以為了更好的讓孩子養成好的行為規範, 我們要注意做好以上的教育工作。 而且,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並且賞罰分明、言出必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