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帶孩子辛苦點也就算了, 可偏偏小娃兒脾氣還大, 成天給照顧他們的大人出難題—— 把玩具撒一地, 讓他撿非不撿, 軟硬不吃;好心帶他社區玩一圈, 到要回家了比拽十頭牛還難...冷處理吧, 不一定能解決當下的問題;直接扯嗓門鎮壓吧, 其實也無效。 我一朋友孩子現在一歲多, 她和我說, 你的文章都說爸媽穩定的情緒對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 於是我每天拼命克制自己, 可我已經覺得自己要憋出內傷了。
但親愛的, 雖然控制情緒很重要, 但控制情緒並不代表硬憋、不溝通、冷處理。 所謂控制情緒, 反正是需要我們去直面寶寶發脾氣,
Advertisiment
一、一言不合, 娃就發脾氣了?淡定
1.孩子有情緒別擔心, 這恰恰是正常的表現。
情緒如同浪花。 大家可以想一下, 浪花是怎麼起來的?通常需要在外力的刺激和影響下, 比如有風刮過、有石頭扔進來才會激起。 不過一旦這些過去, 就會逐步平息下來, 恢復平靜。
情緒和浪花的相似之處就在於(1)情緒的產生一定是有某種刺激所引起的, (2)正常的情緒會像浪花一樣欺負波動的, 會來也會自然離開。 所以你的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 這恰恰說明孩子發育正常,
Advertisiment
2.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管理呢?
A. 情緒的起伏波動太大, 如果孩子的情緒爆發的程度過於猛烈, 猛烈到了嚴重的損害身心健康, 影響他人的程度。 比如生氣, 孩子可以生氣, 但如果因為生氣而氣暈過去, 或者是憤怒之下拿自己的頭撞牆、把值錢的東西給摔了, 那顯然就是不合適的, 這種情況是需要管理的。
B. 孩子因為某件事情生氣是正常的, 可是如果一個星期一個月之後, 他還在生氣, 那就很不正常了。
Advertisiment
二、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和面對孩子的情緒?
我給大家兩個建議:1、消除偏見 ;2、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消除偏見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都想想在孩子身上出現最多的是什麼情緒呢?其實最主要的就是這幾種, 害怕、生氣、難過、高興, 大家可能馬上會想, 高興是好的情緒, 其他三個都是不好的情緒, 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高高興興的, 其他三種最好都不要出現, 可能嗎, 答案是不可能、也不正常。
舉個例子: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怕怕怕”的一種情緒表達, 於是很多家長就會不假思索給孩子貼個標籤, 這孩子怎麼這麼膽小啊?問題是膽小真的都是不好的嗎?其實恐懼、害怕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Advertisiment
所以要想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消除偏見, 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表現, 無論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我們都要毫無芥蒂的去接納他, 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最終都會有助於我們孩子身心的成長與成熟。 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 要孩子馬上閉嘴。
接下來的說說第二個原則,
Advertisiment
在你情緒上來的那個瞬間, 可以試試以下三個辦法:
1、深呼吸:深深地吸氣, 把氣吸到肚子裡, 然後慢慢的吐出來, 這會有助於減慢你的血循環和心跳, 讓你逐步地冷靜下來。
2、微笑:你可以回憶一些孩子之前的比較可愛和優秀的表現, 對著鏡子提拉一下自己的臉部肌肉, 努力讓自己能夠笑得出來;
3、語言的暗示:比如在心理默念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來幫助自己用理性戰勝感性的小情緒。
如果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對你來說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就要爆炸了,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把你和孩子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跟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會,我們再談這個問題好嗎。
離開後,我們該怎麼做?
· 心態調整
1、通過身體的動作來發洩情緒,比如說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出汗,讓負面的能量快速地釋放和排解出來。或者用一些替代物來進行直接發洩,但是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不傷財,也不傷身,這個財和身,包括自己的和別人的。
2、你試著換個角度來看待這件讓你很生氣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這樣來問問自己:孩子這樣做一定是不好的嗎?
舉個例子,比如說像你的孩子真的是在無理取鬧、又哭又鬧,但是相比那些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倖你的孩子懂得發洩和表達出來,不會把自己憋壞。凡事總是有兩面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你可能看到孩子問題的那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嗎。
再比如你的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那麼換個角度,說明你的孩子有主見,思維和口才肯定是不錯的。你的孩子很倔強,聽不進任何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那麼是不是也正好說明其實他的韌性很足,堅持很夠很有恆信。當然我也要特別建議那些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平常有空,可以多做一個小小的練習,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一下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徹底地放鬆。
三、孩子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
請看一個例子:有個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女兒三歲半了,最近幾個月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個性才好,動不動就是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的時候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是生氣自己一個人跑到床上睡覺去了,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我應該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完全用5個步驟來解決: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說他在打人或者摔東西的時候,家長需要快速地控制住孩子的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疼,會把東西摔壞,但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說“怎麼這麼不講禮貌、不講道理”。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可以問“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切記,這個時候別急著解釋你的理由,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的時候,你越解釋越壞。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來發洩他的情緒。你可以提出建議:要不要試試打一下枕頭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的時候呢,也經常用這些方法。如果可以,你最好把這些可供發洩的材料及時遞到孩子的手裡,甚至可以做做示範,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不傷身、不傷財。
4、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說“因為家裡已經有三個類似的玩具,然後才不能給你買。但是爸爸媽媽依然愛你。”要認真地告訴孩子理由,不然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會留下心結。
5、教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那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出他的想法和理由能夠得到大人更多的回應和幫助。
總之,不能滿足的一定要堅持原則,有的家長經不起孩子的哭鬧隨意地滿足這就相當於變相的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孩子會把哭鬧當成要脅與控制他人的手段。
也有一些情緒激烈、個性比較直的孩子,上面的前四個步驟可能需要重複幾次才能夠逐平靜下來。
大家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管理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製能力,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肩膀和最溫柔的堅持。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且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發脾氣無理取鬧的時候應該如何來區別對待
在五個基本步驟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年齡段,處理方式上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1、兩歲以下的孩子
這個時候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配合非語言來説明孩子去理解你的意思。在這裡要呼籲大家對於兩歲前孩子千萬不要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這是西方的曾經很流行的一個非常錯誤的育兒方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兩歲的孩子其實還理解不了。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親拍和撫摸她的後背,溫柔地對他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以及這句話,安撫孩子的同時用別的事物來快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夠比較快地平靜下來了。
比如我的女兒蘭蘭哭鬧的時候,我最常用的轉移他注意力的辦法只有兩個,一個是抱著他去客廳裡的照片牆,讓他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對她說,我們去看大衛以及湯姆。大衛和湯姆是她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回本當中的主人公的名字,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呢,通常都能夠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言,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大家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比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嚴肅冷靜地看著他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他,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你可以適當的沉默幾秒鐘,通常這個時候喊寶寶就會安靜下來,看著你。那麼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這樣連續幾次之後呢,寶寶就會知道這個行為是不適合不可以的。
2、兩歲到六歲的孩子
我們的辦法是什麼呢?叫做溫柔的堅持,從兩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五歲左右的第二盤叛逆期,兩到六歲兒童的衝動期,像發脾氣的挑釁,其實是非常常見的。有意思的是,其實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正在快速的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就是所謂的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願望都是立馬可以實現的。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你可以擁抱他,用友善平靜的語氣跟他說話來安撫他的心情,告訴他無論怎麼樣都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是絕對不能鬆口答應他的要求,這就是所謂的溫柔的堅持。
溫柔堅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來看一位媽媽的回饋吧:昨天晚上孩子哭鬧得很晚,堅持要吃巧克力,我抱著哭泣的他,告訴他媽媽愛他,但是不會給他那麼晚吃巧克力,因為會長蛀牙,他一直哭啊鬧啊,抱著我,對我又錘又打的,那麼我一直抱著他、親吻他、安撫他,我老公當時就忍不住要吼他了,我連忙要我老公回避。我對兒子說:哭出來好受些,那你就哭吧,媽媽陪著你,但是巧克力必須到明天才能吃。就這樣我們堅持了一個小時,他終於不哭了,突然說媽媽我愛你……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兩到六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 ,熱中有冷。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6歲以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來應對仍然會無理取鬧的孩子呢?通常六歲後的孩子應該有一定的自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還無理取鬧的話呢,大家除了溫柔的堅持,還可以適當地採取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叫做冷處理。比如當孩子對你的友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你可以馬上離開他的房間,把他隔離開來,讓他自己去冷靜的消化一下。
四、如何讓孩子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暴躁易怒或者動不動就哭,總是比較容易引起爸媽的關注。但其實總是很乖、很安靜,不哭不鬧也不著急的孩子,有時候需要爸媽更多的注意,他們很有可能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時間一長,負面情緒積累多了,就會超出孩子的承受極限、容易奔潰。所以,無論哪種性格特質的孩子,都需要提升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負面情緒的管理能力。
有媽媽說,孩子三歲,有一天和其他小朋友在幼稚園裡面玩。眼見著,有一個稍大一點的男孩要踩到我孩子了,那個男孩的媽媽就連忙跑上去,把我家孩子猛力拖開了,然後大聲叫著你這樣會被哥哥踩到的。我兒子顯然嚇了一跳,還沒得我上去溝通,那個媽媽就拉著她的孩子走了。我走過去的時候,孩子就呆呆站在那裡,無論我和老師怎麼邀請他,他都不敢再玩了。後來我們回家,一路上他都沒怎麼說話……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幫孩子疏導呢?通常可以採取三步驟:
1、幫助孩子排解情緒。你可以溫柔地抱著孩子,描述你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比如那個阿姨幫你拖開,你很不開心對嗎?如果孩子確認,你可以接著問他,對於這件事,你有些什麼感受 ?如果孩子還不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情緒,也可以幫助他講出來,並加以確認,比如阿姨突然拉你是不是把你嚇到了?
讓孩子把情緒和感受說出來本身是一個疏導排解的過程,這和我們成人在心情鬱悶痛苦的時候,找個死黨和洋酒吐吐槽道理是一樣的。除了傾訴,你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發洩情緒的方式。
· 語言暗示。比如我女兒脾氣急,如果一件事情她做不好就會很急躁,我就用很慢很柔的語氣提醒他,不著急慢慢來。因為這樣的話說過很多次,她久而久之就理解了,只要我一說不著急,她就會馬上接一句”慢慢來不著急,稍等一下”,你經常對孩子說的暗示語言會讓他學會等待,延遲滿足。
· 讓孩子用繪畫來發洩情緒。這個方法對於比較內向或者敏感的,不太善於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是最可行的方式,你可以在家裡準備一面發洩牆,或者配上各種顏色的筆,幾張大白紙,或者是廢報紙之類的,讓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時用不同顏色的畫出不同的內容,來表達和宣洩的情緒。
· 讓孩子去運動運動。孩子情緒壓抑的時候,不妨帶他出去運動一下。
· 發洩枕。給孩子準備幾個柔軟的抱枕,告訴他這是專屬的發洩枕,不高興、難過的時候都是可以隨時拿這幾個枕頭去狠狠地砸牆發洩一下的。
必要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哭就哭吧,哭完舒服很多。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說:寶貝,我要怎麼做,你才感覺更舒服呢?
2、讓孩子學會反省自身。當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和孩子說,阿姨這麼做是不是也有道理啊,她本身並沒有惡意,她怕你被大哥哥踩到,是為了保護你。你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光顧著玩了,沒有注意到跟哥哥靠得太近了有危險。
3、補救、預防,而不是一犯再犯。上面說的這個案例,因為對方已經離開現場了,而且也不認識對方,所以這件事情來不及補救了。但是作為爸媽,我們還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下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孩子可能就會說我要謝謝阿姨的提醒,我以後也要小心點,但我也要跟阿姨說,別這樣拖拉我。
爸媽也要記得,預防也總是比補救更好,所以可以問問,下次怎麼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啊?孩子也會思考,會跟你交流,以後他就知道怎麼再玩樂中注意安全了。
五、 理解孩子不良情緒
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緒,可能是生理因素:
1)正常口欲期:一歲以前。吃手,咬人,品嘗物品,正常。
2)長牙不舒服。
3)手部力量的發展。咬人,摔東西。判斷:實施的時候是快樂的笑呵呵的,就是生理因素。
建議:兩個辦法。一、尋找代替物,如提供食品,滿足咬、打、扔。二,嚴肅制止,不要過度反應。孩子可以看懂表情。不要高聲大叫,這只會強化他的行為。要皺著眉頭,表情嚴肅,說:寶寶,你這樣不對。慢慢孩子會意識到不對。
也可能是心理因素:
1) 發洩自己的不滿、負面情緒。
1歲以後到2歲,強烈的自我中心。所以不滿就會咬人、打人之類。或者被忽視、冷落、分離等。如果出現憤怒的表情,那就是發洩情緒。其實這個時候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所以應該溫柔的引導: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輕輕的安撫,親吻等,或者轉移注意力。平靜後告訴他這樣不對:別人也會疼,也會難過,這樣別人就不願意跟你玩咯。
2) 不良的模仿。
模仿其他的小朋友咬人,打人。在幼稚園學習不良行為。咬完我還笑,我說:媽媽疼。她趕緊安撫。我讓她道歉。她說不了。我說:以後不許這樣。說這樣不說咬人,是為了淡化。告訴孩子第一時間道歉、安撫。
當然也可能是能力因素:
因為詞彙系統不發達,不好表達自己,所以用本能手段來表達:比如推拉打鬧等。一般表情輕鬆、甚至快樂。家長:先制止。再提示。比如:你是不是很喜歡毛毛?媽媽教你。我很喜歡你,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合理的表達友好意願。要多多利用繪本、兒歌,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好的繪本:小熊寶寶;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除了以上因素,還有性格原因:蠻橫、霸道。確保孩子懂得表達,但還是要欺負人,那就是要高度重視。讓孩子道歉還要設定獎勵懲罰。
小結:愛就是深深的接納,不論是負面情緒還是不良行為。要接納他們所有的行為,接納越多,越能處理這些行為,越能夠感染孩子。一定要接納孩子!
3、語言的暗示:比如在心理默念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不可以發飆不可以發飆,來幫助自己用理性戰勝感性的小情緒。
如果你發現這些小技巧對你來說已經不管用了,自己馬上就要爆炸了,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把你和孩子隔離開來,離開孩子離開現場。你可以跟孩子說對不起寶貝,我現在很生氣,等我離開冷靜會,我們再談這個問題好嗎。
離開後,我們該怎麼做?
· 心態調整
1、通過身體的動作來發洩情緒,比如說跑幾圈、快走幾圈等,通過身體的運動出汗,讓負面的能量快速地釋放和排解出來。或者用一些替代物來進行直接發洩,但是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不傷財,也不傷身,這個財和身,包括自己的和別人的。
2、你試著換個角度來看待這件讓你很生氣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這樣來問問自己:孩子這樣做一定是不好的嗎?
舉個例子,比如說像你的孩子真的是在無理取鬧、又哭又鬧,但是相比那些生悶氣的孩子,你至少應該慶倖你的孩子懂得發洩和表達出來,不會把自己憋壞。凡事總是有兩面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你可能看到孩子問題的那一面,但是你能確保自己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嗎。
再比如你的孩子老是頂嘴、很不聽話,那麼換個角度,說明你的孩子有主見,思維和口才肯定是不錯的。你的孩子很倔強,聽不進任何建議不撞南牆不回頭,那麼是不是也正好說明其實他的韌性很足,堅持很夠很有恆信。當然我也要特別建議那些情緒容易失控的家長平常有空,可以多做一個小小的練習,那就是冥想打坐,你可以配合一下空靈的音樂來讓自己的身心徹底地放鬆。
三、孩子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
請看一個例子:有個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女兒三歲半了,最近幾個月不知道怎麼形容他的個性才好,動不動就是發脾氣跺腳,摔東西,有的時候還拍桌子打人,要不就是生氣自己一個人跑到床上睡覺去了,反正是她錯了你不能說我應該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完全用5個步驟來解決: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說他在打人或者摔東西的時候,家長需要快速地控制住孩子的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疼,會把東西摔壞,但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說“怎麼這麼不講禮貌、不講道理”。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可以問“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切記,這個時候別急著解釋你的理由,因為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的時候,你越解釋越壞。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來發洩他的情緒。你可以提出建議:要不要試試打一下枕頭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的時候呢,也經常用這些方法。如果可以,你最好把這些可供發洩的材料及時遞到孩子的手裡,甚至可以做做示範,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不傷身、不傷財。
4、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說“因為家裡已經有三個類似的玩具,然後才不能給你買。但是爸爸媽媽依然愛你。”要認真地告訴孩子理由,不然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會留下心結。
5、教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那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出他的想法和理由能夠得到大人更多的回應和幫助。
總之,不能滿足的一定要堅持原則,有的家長經不起孩子的哭鬧隨意地滿足這就相當於變相的對孩子的行為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孩子會把哭鬧當成要脅與控制他人的手段。
也有一些情緒激烈、個性比較直的孩子,上面的前四個步驟可能需要重複幾次才能夠逐平靜下來。
大家一定要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管理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製能力,這種能力需要父母用最深的愛、最溫暖的肩膀和最溫柔的堅持。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家長的底線,學會遵守規則,並且放棄這種發脾氣哭鬧的方式。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發脾氣無理取鬧的時候應該如何來區別對待
在五個基本步驟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年齡段,處理方式上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1、兩歲以下的孩子
這個時候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配合非語言來説明孩子去理解你的意思。在這裡要呼籲大家對於兩歲前孩子千萬不要迷信什麼哭聲免疫法,這是西方的曾經很流行的一個非常錯誤的育兒方法,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兩歲的孩子其實還理解不了。最好的做法是將孩子抱在懷裡親拍和撫摸她的後背,溫柔地對他說,寶寶很生氣對不對,媽媽知道了,媽媽愛。你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以及這句話,安撫孩子的同時用別的事物來快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孩子就能夠比較快地平靜下來了。
比如我的女兒蘭蘭哭鬧的時候,我最常用的轉移他注意力的辦法只有兩個,一個是抱著他去客廳裡的照片牆,讓他指認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對她說,我們去看大衛以及湯姆。大衛和湯姆是她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回本當中的主人公的名字,這兩個辦法屢試不爽。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呢,通常都能夠看懂一些大人的表情,聽懂一些語言,所以如果孩子除了哭鬧還有一些不良的行為,你想要制止,建議大家配合一些語氣和表情,來讓孩子理解你的意思,比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嚴肅冷靜地看著他的眼睛,用低沉緩慢的語氣語調告訴他,寶寶你錯了,不可以這樣,媽媽生氣了,然後你可以適當的沉默幾秒鐘,通常這個時候喊寶寶就會安靜下來,看著你。那麼你要繼續保持嚴肅的樣子,繼續沉默這樣連續幾次之後呢,寶寶就會知道這個行為是不適合不可以的。
2、兩歲到六歲的孩子
我們的辦法是什麼呢?叫做溫柔的堅持,從兩歲左右的第一叛逆期到五歲左右的第二盤叛逆期,兩到六歲兒童的衝動期,像發脾氣的挑釁,其實是非常常見的。有意思的是,其實憤怒恰好證明孩子的智力正在快速的發育,他們並不是被寵壞了,或者就是所謂的品性惡劣,他們只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願望都是立馬可以實現的。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你可以擁抱他,用友善平靜的語氣跟他說話來安撫他的心情,告訴他無論怎麼樣都愛他,你可以一直重複這些動作和語言,但是絕對不能鬆口答應他的要求,這就是所謂的溫柔的堅持。
溫柔堅持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來看一位媽媽的回饋吧:昨天晚上孩子哭鬧得很晚,堅持要吃巧克力,我抱著哭泣的他,告訴他媽媽愛他,但是不會給他那麼晚吃巧克力,因為會長蛀牙,他一直哭啊鬧啊,抱著我,對我又錘又打的,那麼我一直抱著他、親吻他、安撫他,我老公當時就忍不住要吼他了,我連忙要我老公回避。我對兒子說:哭出來好受些,那你就哭吧,媽媽陪著你,但是巧克力必須到明天才能吃。就這樣我們堅持了一個小時,他終於不哭了,突然說媽媽我愛你……
在處理孩子的無理取鬧時,冷代表的是原則,熱代表的是安撫。兩到六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多項心理品質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冷熱均衡,冷中有熱 ,熱中有冷。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到了6歲以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來應對仍然會無理取鬧的孩子呢?通常六歲後的孩子應該有一定的自製力了,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還無理取鬧的話呢,大家除了溫柔的堅持,還可以適當地採取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叫做冷處理。比如當孩子對你的友善安撫和提供的建議幫助無動於衷,你可以馬上離開他的房間,把他隔離開來,讓他自己去冷靜的消化一下。
四、如何讓孩子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暴躁易怒或者動不動就哭,總是比較容易引起爸媽的關注。但其實總是很乖、很安靜,不哭不鬧也不著急的孩子,有時候需要爸媽更多的注意,他們很有可能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時間一長,負面情緒積累多了,就會超出孩子的承受極限、容易奔潰。所以,無論哪種性格特質的孩子,都需要提升自我情緒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負面情緒的管理能力。
有媽媽說,孩子三歲,有一天和其他小朋友在幼稚園裡面玩。眼見著,有一個稍大一點的男孩要踩到我孩子了,那個男孩的媽媽就連忙跑上去,把我家孩子猛力拖開了,然後大聲叫著你這樣會被哥哥踩到的。我兒子顯然嚇了一跳,還沒得我上去溝通,那個媽媽就拉著她的孩子走了。我走過去的時候,孩子就呆呆站在那裡,無論我和老師怎麼邀請他,他都不敢再玩了。後來我們回家,一路上他都沒怎麼說話……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幫孩子疏導呢?通常可以採取三步驟:
1、幫助孩子排解情緒。你可以溫柔地抱著孩子,描述你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比如那個阿姨幫你拖開,你很不開心對嗎?如果孩子確認,你可以接著問他,對於這件事,你有些什麼感受 ?如果孩子還不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情緒,也可以幫助他講出來,並加以確認,比如阿姨突然拉你是不是把你嚇到了?
讓孩子把情緒和感受說出來本身是一個疏導排解的過程,這和我們成人在心情鬱悶痛苦的時候,找個死黨和洋酒吐吐槽道理是一樣的。除了傾訴,你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發洩情緒的方式。
· 語言暗示。比如我女兒脾氣急,如果一件事情她做不好就會很急躁,我就用很慢很柔的語氣提醒他,不著急慢慢來。因為這樣的話說過很多次,她久而久之就理解了,只要我一說不著急,她就會馬上接一句”慢慢來不著急,稍等一下”,你經常對孩子說的暗示語言會讓他學會等待,延遲滿足。
· 讓孩子用繪畫來發洩情緒。這個方法對於比較內向或者敏感的,不太善於表達自己情緒的孩子是最可行的方式,你可以在家裡準備一面發洩牆,或者配上各種顏色的筆,幾張大白紙,或者是廢報紙之類的,讓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時用不同顏色的畫出不同的內容,來表達和宣洩的情緒。
· 讓孩子去運動運動。孩子情緒壓抑的時候,不妨帶他出去運動一下。
· 發洩枕。給孩子準備幾個柔軟的抱枕,告訴他這是專屬的發洩枕,不高興、難過的時候都是可以隨時拿這幾個枕頭去狠狠地砸牆發洩一下的。
必要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哭就哭吧,哭完舒服很多。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出來,可以說:寶貝,我要怎麼做,你才感覺更舒服呢?
2、讓孩子學會反省自身。當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和孩子說,阿姨這麼做是不是也有道理啊,她本身並沒有惡意,她怕你被大哥哥踩到,是為了保護你。你是不是也該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光顧著玩了,沒有注意到跟哥哥靠得太近了有危險。
3、補救、預防,而不是一犯再犯。上面說的這個案例,因為對方已經離開現場了,而且也不認識對方,所以這件事情來不及補救了。但是作為爸媽,我們還是可以引導孩子思考一下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孩子可能就會說我要謝謝阿姨的提醒,我以後也要小心點,但我也要跟阿姨說,別這樣拖拉我。
爸媽也要記得,預防也總是比補救更好,所以可以問問,下次怎麼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啊?孩子也會思考,會跟你交流,以後他就知道怎麼再玩樂中注意安全了。
五、 理解孩子不良情緒
如果孩子有不良情緒,可能是生理因素:
1)正常口欲期:一歲以前。吃手,咬人,品嘗物品,正常。
2)長牙不舒服。
3)手部力量的發展。咬人,摔東西。判斷:實施的時候是快樂的笑呵呵的,就是生理因素。
建議:兩個辦法。一、尋找代替物,如提供食品,滿足咬、打、扔。二,嚴肅制止,不要過度反應。孩子可以看懂表情。不要高聲大叫,這只會強化他的行為。要皺著眉頭,表情嚴肅,說:寶寶,你這樣不對。慢慢孩子會意識到不對。
也可能是心理因素:
1) 發洩自己的不滿、負面情緒。
1歲以後到2歲,強烈的自我中心。所以不滿就會咬人、打人之類。或者被忽視、冷落、分離等。如果出現憤怒的表情,那就是發洩情緒。其實這個時候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所以應該溫柔的引導: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了。輕輕的安撫,親吻等,或者轉移注意力。平靜後告訴他這樣不對:別人也會疼,也會難過,這樣別人就不願意跟你玩咯。
2) 不良的模仿。
模仿其他的小朋友咬人,打人。在幼稚園學習不良行為。咬完我還笑,我說:媽媽疼。她趕緊安撫。我讓她道歉。她說不了。我說:以後不許這樣。說這樣不說咬人,是為了淡化。告訴孩子第一時間道歉、安撫。
當然也可能是能力因素:
因為詞彙系統不發達,不好表達自己,所以用本能手段來表達:比如推拉打鬧等。一般表情輕鬆、甚至快樂。家長:先制止。再提示。比如:你是不是很喜歡毛毛?媽媽教你。我很喜歡你,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嗎?合理的表達友好意願。要多多利用繪本、兒歌,教會孩子正確的溝通。好的繪本:小熊寶寶;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除了以上因素,還有性格原因:蠻橫、霸道。確保孩子懂得表達,但還是要欺負人,那就是要高度重視。讓孩子道歉還要設定獎勵懲罰。
小結:愛就是深深的接納,不論是負面情緒還是不良行為。要接納他們所有的行為,接納越多,越能處理這些行為,越能夠感染孩子。一定要接納孩子!